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剧中高句丽大败唐军,俘虏唐太宗的桥段,有史可查还是子虚乌有

韩剧中高句丽大败唐军,俘虏唐太宗的桥段,有史可查还是子虚乌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1/20 8:50:45

在韩剧《帝国的早晨》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桥段。高句丽在同唐朝的战争中大获全胜,甚至攻入长安,生擒了唐太宗李世民。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的唐太宗跪地求饶,并自愿割让半壁江山,“英勇”的高句丽大军心满意足地凯旋而还。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喜剧桥段,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在很多韩国人眼里,这样的情节灵感,就是出自于“真实的历史”。在韩国文人金昌翕1732年成书的《三渊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

杨万春是中国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虚构的人物,身份是高句丽的安市城守将。后来小说传入朝鲜半岛,杨万春的故事逐渐被添油加醋,成为了高句丽历史上不世出的名将。而在《三渊集》中,更是描绘了杨万春射瞎“虬髯”唐太宗眼睛的情节。

自《三渊集》之后,大量的韩国史书和演义小说都引用了这一说法。在1911年桂延寿编纂的《桓檀古记》中,记载“杨万春乃呼声张弓。世民出阵,矢浮半空,遂为所中,左目没焉。世民,穷无所措,从间道遁。”不仅如此,高句丽古籍《月汀漫笔》、《梦经堂日史》也有相似的情节。

一个虚构的杨万春,几本权威性并不强的古籍,为什么让韩国人最终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并在历史剧中还原了这一桥段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根源不在杨万春,也不在《三渊集》,而在于高句丽三个字。高句丽建国于公元37年,也就是中国的汉朝时期。这个北方小国,趁着东汉到南北朝中原朝处于长期混乱的空档,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张领土,袭扰边境。

西晋永嘉五年,“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永嘉七年“侵乐浪郡”;建兴二年,“南侵带方郡”。当然,一旦中国北方有统一的势力,一直不安分的高句丽就会遭到教训。曹魏和前燕就都把高句丽打得几乎灭国。

到了隋唐两朝,对于高句丽更是没有手软。隋文帝和隋炀帝加起来四征高句丽,但因为时局所限,成果不大。到了唐朝,唐太宗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围困了重镇安市城,但最后因为天气转寒,粮草不济,被迫撤军。

唐太宗的这一次亲征,也正是韩剧中高句丽大败唐军的这一战。但事实上,在唐军面前高句丽军毫无招架之力,新城、建安、驻跸三战中唐军和高句丽的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20。而到了唐高宗时期,李勣薛仁贵率领唐军再次北伐,于总章元年攻入平壤,彻底平定了高句丽。

对于韩国人来说,高句丽是他们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但对于中国来说,高句丽最多只是乱世中的搅局者罢了。或许正是因为对屡战屡败的历史难以接受,后来的高句丽文人们,才会利用唐太宗第一次亲征,在安市城撤军为切入点,虚构了一代名将杨万春,和众多大败唐军,俘虏唐太宗的情节。说到底,只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戏罢了。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真是一个昏君?在位14年却干下3件大事,影响后世14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的一生简介,隋炀帝是一个怎样的统治者,隋炀帝登基后做了哪些大事

    实际上在位14年的他,却干下了3件大事,从而影响了后世1400多年,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第一件,便是科举制度,在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手中,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然而隋文帝时期,大部分职位,依然是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人,并没有允许平民“投牒自进”,一直到606年,杨广设立进士科,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

  • 陌刀是什么?为何陌刀会盛行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陌刀什么样子的,唐朝陌刀有存世吗,唐朝最好用的陌刀

    在唐代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了长柄刀,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陌刀。按照史学大家陈寅恪的考据,真正的陌刀很有可能最早出现于唐武德初年。《旧唐书》有这么一段记载:“齐州有个叫阚稜(杜伏威养子)的人,擅长用大刀,此刀面有双刃,长一丈,取名为陌刀。”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杜伏威大战李子通于丹阳溧水河畔,养子阚稜率

  • 隋末唐初,瓦岗寨给唐朝贡献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末时期的瓦岗寨,瓦岗寨对唐朝的重要性,瓦岗寨是唐朝末年吗

    魏征在介绍武功赫赫的武将前,我们先看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臣。魏征在唐太宗时期以敢言直谏著称于世,而他早年的经历就鲜为人知了。很人多想不到的是,魏征也曾投身瓦岗寨,为李密效力。魏征,字玄城,巨鹿曲城人。魏征的父亲魏长贤在北齐时期担任过屯留令,但是当父亲死后,魏征家道中落,孤苦无依,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即使如

  • 陕西发现一墓志铭,揭开了武则天称帝手段,令人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墓志铭真实照片,武则天墓墓志铭,武则天墓志铭400字

    武则天能够在封建社会中登基称帝,她的手段可想而知,因此历史上关于她的评价也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武则天为了权力和地位可以做到六亲不认,不择手段。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武则天竟然杀害了自己的亲儿子李弘,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权力根本不顾亲情和道义。虽然坊间

  • 隋唐第一女将:杀瓦岗一将擒八将,为嫁他而降,一见面却被他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瓦岗八大名将,隋唐瓦岗五虎排行榜,隋唐最残忍的女将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隋唐第一女将:杀瓦岗一将擒八将,为嫁他而降,一见面却被他挑了。大家看到标题是不是都以为是历史中的隋唐呢?但我要说不是,我们要讲的是评书中的“隋唐”,二者可完全不一样噢,千万千万不要搞错了,在隋唐评书中,有很多女性将领,有的甚至比男将军还要厉害些许,比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主人公,就是评

  • 陕西挖出一墓志,千年前武则天的兽行遭揭露,史书果真没有骗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这句话出自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作者用华丽严整的语言历数了武则天的罪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皇形象。当然,骆宾王写这篇文章之时,正在为叛军首领徐敬业做事,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上,他在文章中对武则天的描述难免带有主观魔化的色彩,然而,武则天在历史评说中一直是个争议极大

  • 隋朝的富足程度令唐朝“汗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是怎么变成唐朝的,隋朝富足的真实原因,隋朝比唐朝厉害在哪

    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华大地上的战乱也跟着平息,由此诞生了统一的王朝——隋朝。隋朝的国力直线上升,威望远达四海,它的国库极为充裕,特别是隋炀帝时期,达到了富足的顶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战乱结束,国家统一带来的"红利"。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够不够

  • 隋炀帝两个女儿倾国倾城,隋灭后,一个青灯古佛一个却嫁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女儿嫁给李世民了吗,隋炀帝一生简介,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

    而这两个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皆是因为,二世皇帝昏庸无道所导致的。而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两位女儿。隋炀帝杨广有两位倾国倾城的女儿,在隋朝灭亡后,杨广的两个女儿一个出家为尼,不理俗世。另一个则嫁给了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妃,李世民为什么会娶杨广的女儿呢?乱世息,乱世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 韩愈晚年沉迷女色,拼命练春药壮阳?- 半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韩愈,虽然以郡望昌黎标榜,实际却是河南河阳人。说到河阳,闻名遐迩的美男子潘安曾做过本地县令,满县遍植桃花是他的知名业绩,人面桃花是经典的匹配,这倒和他的美貌蛮搭。河阳后来升为孟州,此地在名著《水浒》里,则是武松的发配地,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尤其是孙二娘开黑店的十字坡,孟州都是发生的背景。武松

  • 隋炀帝写首凄美诗,秦观马致远一人模仿一首,两首都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致远最著名十首诗,马致远个人简历,隋炀帝写的一首好诗

    事实上,杨广写诗是因为其喜好古籍。早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他就四处整理典籍,一生共成书130部。因为他的喜好,让隋时的藏书量成为历代最多。他还四处访求失散的古籍,仅洛阳藏书量就曾达到过37万卷,令人叹为观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杨广的一首凄美小诗,诗成时连名字都没有,后世索性给安上了个名字叫《失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