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陌刀是什么?为何陌刀会盛行于唐朝?

陌刀是什么?为何陌刀会盛行于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34 更新时间:2024/1/17 17:48:20

在唐代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了长柄刀,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陌刀。按照史学大家陈寅恪的考据,真正的陌刀很有可能最早出现于唐武德初年。《旧唐书》有这么一段记载:“齐州有个叫阚稜(杜伏威养子)的人,擅长用大刀,此刀面有双刃,长一丈,取名为陌刀。”

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杜伏威大战李子通于丹阳溧水河畔,养子阚稜率领一千陌刀手死战李子通,这是陌刀第一次在唐朝军队出现。后来,唐太宗在邙山大战王世充被困,丘行恭护驾所用兵器也是陌刀,但是这段时期,陌刀还只是偶有出现,并没有在唐军中普及。

一直要到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大败突厥于朔州时,唐军才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陌刀。高宗时,面对奔袭如风的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骑兵,唐军还是处于屡败屡战的地步。到武后时,因为陌刀冶炼技术走向成熟,所以唐军中陌刀数量开始大增。随后从调露元年(679年)到开元十年(722年),陌刀开始在唐军中普及流行。

前文提到过,陌刀最早就是为对付突厥而生,所以它也叫斩马刀,它不仅身长,而且锋利无比。在未研制出陌刀之前,唐军士兵总是难挡突厥骑兵的锋芒,尤其是在平原作战时,唐军士兵更是只能被突厥骑兵无情收割。后来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唐军开始大批炼制陌刀,以求克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突厥兵不仅个人战斗力比唐军强,他们还拥有性能优良的胡马和弓弩,所以即便唐军骑兵匹配上了锋利的陌刀,最后还是打不过突厥骑兵。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唐军将领又开始在战术上想方法,最终他们得出的克敌之法是以步兵压制骑兵,他们的自信来自于唐初的一场战事。

贞观十五年(641年),李勣、薛万彻大战薛延陀于步诺真水,在薛延陀军万箭齐发大伤唐军战马的情况下,李勣当机立断命令唐军舍弃战马,布阵冲刺,最终成功将敌军击溃。而薛万彻又乘势将敌军战马收为己用,这一下就把薛延陀的后路给切断了,薛延陀只能乖乖认输。经此一役,唐军总结出了一套“大量使用长兵器,结成阵势以制敌”的战术。而随着这套战术的逐渐普及,作为长兵器一种的陌刀也开始在唐军中流行开来。

陌刀为何会在唐代盛行呢?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陌刀天生就是骑兵的克星。有唐一代,唐军的敌方,除了突厥、吐蕃、契丹等周边少数名族武装,还有境内的各藩镇割据武装。而这些敌军武装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皆以骑兵为主力。骑兵的优势就是冲击力大,快捷迅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闪击敌军。面对让人猝不及防的骑兵,反应迟钝的军队可能在组织反击力量之前就已经落败了。

于是唐军想到了陌刀,因为在火器未发明之前,只有陌刀、长矛等长而锋利的兵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骑兵的“闪电战”。如《新唐书·李光弼传》记载,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在俘虏了敌将安思义后驻守常山,一日他问安思义打败史思明铁骑的计策。安思义回答道,胡人铁骑虽然锐利,但不能手持重器。李光弼听后恍然大悟,马上布弓弩阵大败史思明,又结长枪成阵护送粮车。长枪长而锋利,天生就是压制骑兵的利器,而陌刀除了长,还具有双刃,一出刀便可杀数人。所以论杀伤力之大,陌刀肯定比长枪、弓弩等单刃兵器更胜一筹。

除了刀制上的天生优势,陌刀流行的原因还体现在唐代节度使制度的设置上。开元、天宝年间,地方上逐渐设置起十大节度经略使。由于除岭南外,其余诸镇的主要任务都是防范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侵袭,故朝廷常派重兵精兵在此驻防。此类驻防军镇的士兵一般都是固定的兵种,其能力不是非常规化的府兵所能及。

既然驻防兵都是精兵,自然其武器装备就不能落后。据有关史料记载,李光弼手握四千陌刀手,而田承嗣也常有一千陌刀手伴随左右。唐制陌刀一般长为一丈,且刀势沉重,所以这些陌刀手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孔武有力之人。不然很容易反被陌刀所伤。而在唐代东北、西北防线大量陌刀手的出现,正是唐代设立节度使制度,军队正规化带来的结果。

节度使制度推行以后,军队阵法演练得到强化,也有助于陌刀的普及。哥舒翰在节度陇右时,造战车,结营阵,在军中宣传进退之法。后来哥舒翰就是凭借这种阵法打败了吐蕃。河东节度使马燧也模仿、学习哥舒翰的排兵布阵之法。

而李光弼的布阵之法与哥舒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通鉴》记载,李光弼大战史思明于嘉山,史思明军皆为胡人铁骑,擅长长途侵袭,且人数达五万人之多。面对史思明的虎狼之师,李光弼的对策是“出精兵五万,陌刀手两千”,最终大败史思明。正是因为地方唐军排兵布阵方法的精妙,才成就了唐军一个接着一个战役的胜利。而阵法的精妙运用又离不开陌刀的配合使用,所以随着阵法运用在唐军作战策略中地位的上升,陌刀也逐渐获得了普及。

节度使制度对陌刀流行的促进作用,还间接通过唐军骑兵数量的增加体现出来。《新唐书·兵志》记载:“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由此可见,唐代骑兵数量大增。其中缘由即是骑兵对一场战役的胜负走向具有举重轻重的影响。如黄巢起义后,高骈曾向卢龙帅借骑兵五千,以攻黄巢。在高骈的回文中,只见他感叹“骑兵五千尤胜精兵十万”。而李克用父子起兵时,只有骑兵七千,却打得黄巢无回手之力,可见在唐代骑兵数量的多寡足以影响一支军队的存亡。而作为骑兵武器的陌刀,其重要性势必也将随之提升,并逐渐广泛流行。

陌刀盛行于唐代的原因,既有陌刀本身在刀制上的优胜之处(如锋利的双刃,使陌刀的杀伤力倍增),又有战争形态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阵法重要性的提高,骑兵对军队战斗力的巨大影响),更有节度使制度推行以后对陌刀普及的促进作用。所以陌刀在唐代的流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更多文章

  • 隋末唐初,瓦岗寨给唐朝贡献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末时期的瓦岗寨,瓦岗寨对唐朝的重要性,瓦岗寨是唐朝末年吗

    魏征在介绍武功赫赫的武将前,我们先看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臣。魏征在唐太宗时期以敢言直谏著称于世,而他早年的经历就鲜为人知了。很人多想不到的是,魏征也曾投身瓦岗寨,为李密效力。魏征,字玄城,巨鹿曲城人。魏征的父亲魏长贤在北齐时期担任过屯留令,但是当父亲死后,魏征家道中落,孤苦无依,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即使如

  • 陕西发现一墓志铭,揭开了武则天称帝手段,令人不敢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墓志铭真实照片,武则天墓墓志铭,武则天墓志铭400字

    武则天能够在封建社会中登基称帝,她的手段可想而知,因此历史上关于她的评价也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武则天为了权力和地位可以做到六亲不认,不择手段。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武则天竟然杀害了自己的亲儿子李弘,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权力根本不顾亲情和道义。虽然坊间

  • 隋唐第一女将:杀瓦岗一将擒八将,为嫁他而降,一见面却被他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瓦岗八大名将,隋唐瓦岗五虎排行榜,隋唐最残忍的女将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隋唐第一女将:杀瓦岗一将擒八将,为嫁他而降,一见面却被他挑了。大家看到标题是不是都以为是历史中的隋唐呢?但我要说不是,我们要讲的是评书中的“隋唐”,二者可完全不一样噢,千万千万不要搞错了,在隋唐评书中,有很多女性将领,有的甚至比男将军还要厉害些许,比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主人公,就是评

  • 陕西挖出一墓志,千年前武则天的兽行遭揭露,史书果真没有骗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这句话出自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作者用华丽严整的语言历数了武则天的罪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皇形象。当然,骆宾王写这篇文章之时,正在为叛军首领徐敬业做事,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上,他在文章中对武则天的描述难免带有主观魔化的色彩,然而,武则天在历史评说中一直是个争议极大

  • 隋朝的富足程度令唐朝“汗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是怎么变成唐朝的,隋朝富足的真实原因,隋朝比唐朝厉害在哪

    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华大地上的战乱也跟着平息,由此诞生了统一的王朝——隋朝。隋朝的国力直线上升,威望远达四海,它的国库极为充裕,特别是隋炀帝时期,达到了富足的顶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战乱结束,国家统一带来的"红利"。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够不够

  • 隋炀帝两个女儿倾国倾城,隋灭后,一个青灯古佛一个却嫁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女儿嫁给李世民了吗,隋炀帝一生简介,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

    而这两个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皆是因为,二世皇帝昏庸无道所导致的。而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两位女儿。隋炀帝杨广有两位倾国倾城的女儿,在隋朝灭亡后,杨广的两个女儿一个出家为尼,不理俗世。另一个则嫁给了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妃,李世民为什么会娶杨广的女儿呢?乱世息,乱世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 韩愈晚年沉迷女色,拼命练春药壮阳?- 半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韩愈,虽然以郡望昌黎标榜,实际却是河南河阳人。说到河阳,闻名遐迩的美男子潘安曾做过本地县令,满县遍植桃花是他的知名业绩,人面桃花是经典的匹配,这倒和他的美貌蛮搭。河阳后来升为孟州,此地在名著《水浒》里,则是武松的发配地,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尤其是孙二娘开黑店的十字坡,孟州都是发生的背景。武松

  • 隋炀帝写首凄美诗,秦观马致远一人模仿一首,两首都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致远最著名十首诗,马致远个人简历,隋炀帝写的一首好诗

    事实上,杨广写诗是因为其喜好古籍。早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他就四处整理典籍,一生共成书130部。因为他的喜好,让隋时的藏书量成为历代最多。他还四处访求失散的古籍,仅洛阳藏书量就曾达到过37万卷,令人叹为观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杨广的一首凄美小诗,诗成时连名字都没有,后世索性给安上了个名字叫《失题》。全

  • 面对处罚,程咬金和侯君集的态度截然不同,怪不得程咬金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君集与程咬金的交情,侯君集和程咬金是什么关系,侯君集和程咬金有仇吗

    李世民登基之后,侯君集因功获食邑1000户,程咬金获食邑700户,仅仅从这个封赏来看,侯君集的功绩在程咬金之上,这主要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因此,贞观时期两人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程咬金主要在地方上做刺史,大部分时候还督几个州诸军事。而侯君集多数时候在京工作,出将入相,参预政事,也算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 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墓中有一盗墓贼,在金银堆中枯坐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网络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并没有她那么好的命运。据史书记载,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去世的时候只有17岁。对于她的死,世人都说是武则天所害,更有甚者,一些史书也是这样记载的。其实不然,永泰公主的去世另有原因。直到永泰公主的墓被发掘,才揭开永泰公主死亡之谜的真相。当永泰公主墓被打开时,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