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烨封亲姑为妃,又偷换张廷玉弟妹,为何后世之人只嘲笑乾隆却不嘲笑康熙?

玄烨封亲姑为妃,又偷换张廷玉弟妹,为何后世之人只嘲笑乾隆却不嘲笑康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1/22 15:06:38

在野史中,有脏唐臭汉鼻涕宋邋遢清(或者乱宋清鼻涕)的说法,这其中应该有很大的抹黑之嫌,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依据”在正史中都找不到依据,脏臭鼻涕邋遢之说属于以偏概全。史学家和老百姓公认的说法应该是强汉盛唐富宋,至于应该如何评价清朝,倒是没有一个能被所有人接受的结论。

“清朝无正史”,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唯一比较“权威”一点的史料,就是烂尾楼《清史稿》,这名字本身就透着不靠谱。于是各种野史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翻看野史,我们就发现了一些野得不能再野的信息,比如玄烨娶了自己的亲姑姑,并且封亲姑为妃,然后又偷换了大学士张英的儿媳、张廷玉弟妹,更奇怪的是后人只笑乾隆不笑康熙,并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作为一代明君,康熙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吗?

说康熙皇帝玄烨封玄烨封亲姑为妃,又偷换张廷玉弟妹,并非毫无凭据,《满清外史》第二篇的第八章和第九章标题,就分别是“玄烨纳姑为妃”、“强夺朝臣之妻”。

在第二篇第八章中,首先一口咬定顺治没有死于天花而是上五台山当了和尚,留下了一个尚未出嫁的小妹妹,这个小妹妹跟康熙一起长大,但是在朝臣做媒要将其嫁给某个公子哥的时候,康熙说话了:“曷言乎嫁,朕已纳为妃媵矣。”

大臣们一致反对:“宫闱之内,王化所基,故伦常不可紊。今公主于皇上为父辈行,皇上不能取同姓之姑为妃。”

玄烨毫不在意:“不然。夫同姓不婚,谓母与姊妹及己所生之子女也。若诸姑者,既非我母,又非我女,抑更非我同生之姊妹,虽纳之,庸何伤。”

群臣力谏无效,康熙皇帝终于独断专行,封其亲姑姑为妃,这就是康熙做的第一件背德之事。

接下来在第二篇第九章,康熙又做出了另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偷换了大学士张英的儿媳、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的兄弟媳妇——此女是不是张廷璐的夫人,“外史”中没有明说,但既然是有资格入宫给孝庄太皇太后祝寿的“命妇”,她丈夫的级别肯定不低。张廷玉的三个弟弟中,只有张廷璐在康熙朝考中进士并做了高官,所以如果康熙偷换臣妻确有其事,吃亏的就只能是张廷璐了。

《外史》把这件事说的有鼻子有眼,连那妇人姓啥都写得清清楚楚:“廷玉之弟娶于姚氏,有国色之称。(进宫给太后祝寿后抬出来)衣饰犹是,面目全非,盖已另易一人矣。张姚两家心知其故,然畏祸,俱不敢言。而汉官命妇入宫之例,由是停止。”

这就是“玄烨纳姑为妃”、“强夺朝臣之妻”的两段记载。通过这两段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个荒唐可笑的康熙大帝玄烨——这哪里是一代明君?分明是昏君加西门庆呀!

但是笔者查阅做不了假的相关史料,却笑不出来了:虽然康熙可能算不上完美帝王,但这两件事他还真不会做,也做不到。

首先我们来看“纳姑为妃”:康熙的四皇后、三皇贵妃、一贵妃、十一妃、十嫔、十四贵人、四庶妃、九答应、九常在,没有一个姓爱新觉罗的。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说了:这事儿做得很磕碜,所以《清实录》和《玉牒》都故意不留痕迹。

但是我们看一看这个“姑姑”的年龄,也会发现这种事情不靠谱:皇太极于1643年挂掉,他最小的女儿即使是遗腹女,出生日期也不会晚于1644年。而康熙皇帝玄烨是1654年出生的,俩人(如果真有那人)至少差了十岁,康熙身边美女如云,跟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感情极好,又怎么会对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姑姑感兴趣?

查阅清朝档案我们可以知道,康熙最小的姑姑,就是我们在《鹿鼎记》里看到的那个“建宁公主”——生于公元1642年的皇太极第十四女阿吉格,顺治十年(1653年)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的时候,康熙皇帝玄烨还没有出生。

“玄烨纳姑为妃”,可以证明是子虚乌有,那么他会不会偷换大学士张英的儿媳、张廷玉的弟妹、张廷璐的夫人呢?

我们看一下时间表,同样绝无可能,因为《外史》犯了两个严重错误:原文说“康熙时,张英曾为首相,其次子某京卿者,廷玉之弟也。”第一个错误,是张英并没有当过内阁首辅;第二,张英有六个儿子,老大廷瓒,老二廷玉,老三张廷璐,张廷玉才是次子。

张廷玉最大的弟弟张廷璐在《清史稿》中有记载:“廷璐,字宝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

读者诸君都知道,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佟佳氏1663年辞世,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1688年辞世,这两位老太太早就辞世了,张廷璐的夫人在1718年之后去给哪位太后拜寿?

这里顺便说一句,张廷璐也并没有因为“科场舞弊”而被雍正皇帝腰斩,这个人官声不错,结局也很好:“两督江苏学政。武进刘纶、长洲沈德潜皆出其门,并致通显,有名於时。进礼部侍郎,予告归,(乾隆十年)卒。”

玄烨封亲姑为妃、偷换张廷玉弟妹这两件事编的有些离谱,所以就连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也不肯采用,但是民间野史和演绎小说,都拿乾隆皇帝与福康安的关系开玩笑,这倒不是没有依据,就连严谨的史学家蔡东藩先生,也在《清史通俗演义》中进行了详细描写(第三十四回)。

正所谓“空穴来风,非是无因”,大家嘲笑乾隆,是因为他对福康安实在是太好了:外戚而封贝子、郡王,清朝仅此一例,而且福康安的郡王爵位,居然是可以递减世袭的,这跟很多非铁帽子王的待遇完全一样了。

在三藩之乱后,清朝也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绝不封关内异姓为王,福康安是一个特例,而且福康安的二哥福隆安受封和硕额附(娶了公主)、大哥福灵安受封多罗额附(娶了郡王之女),只有福康安没能成为额附,这就让人浮想联翩了。

福康安长得英俊,功劳也很大,他之所以没有成为额附,其中原因乾隆皇帝是心知肚明的,朝野上下当然也是心照不宣。

我们将清朝做不了假的史料与《外史》对照,发现玄烨封亲姑为妃、偷换张廷玉弟妹,这两件事都经不起推敲,而乾隆皇帝跟福康安的关系扑朔迷离,就只能有请读者诸君慧眼辨识了:被泼了两盆污水的康熙不可笑,那个好大喜功的纨绔子弟乾隆,也不可笑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永历皇帝被杀前,跟吴三桂说了啥?竟让他感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历皇帝与吴三桂,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埋在哪里,吴三桂杀永历皇帝视频片段

    在公元1659年,也就是清军入关15年后,在清军吴三桂的打击下,永历皇帝不得不逃往缅甸。而缅甸国王提出,要永历皇帝缴械才能进入,天真的永历皇帝被迫同意,缴械进入了缅甸。而1661年,面对清军的压力,缅甸发生政变,国王的弟弟篡位杀了哥哥。新国王派兵袭击永历皇帝驻地,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永历皇帝的大部分随

  • 张廷玉再三恳求退休,乾隆终于答应,张廷玉:有事你不能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雍正还是给予了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的荣誉。而且这个张廷玉还是汉臣中唯一个人,但是这个获得荣誉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在张廷玉请求退休的时候,这个乾隆可以说是百般的刁难,甚至一度还取消了这个配享太庙的权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都知道这个张廷玉是三朝的老臣,张廷玉在康熙的时候,也是得到了皇

  • 引清兵入关前,吴三桂经历了怎样的纠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三桂哪年引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有什么影响,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会怎样

    1641年,明军和满洲军在长城一线的激烈交战中,明军损失惨重。祖大寿,洪承畴等将领投降,明王朝的北部边防只有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下的近万精锐死守。在与满清的松山大战中,吴三桂大败,退守至宁远一线。由于扼守山海关,满清开始着手招降吴三桂,此时局势尚且不明,吴三桂以明朝忠臣自诩,坚决不降。1644年,闯王李

  • 孝庄太后为何不像慈禧一样垂帘听政?原因:竟是因为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哪个权力更大,孝庄太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孝庄太后的治理能力

    有人可能说孝庄太后是个清心寡欲的人,她对权力没有兴趣,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皇太极死掉之后,当时的福临没什么优势,但最终他当上了皇帝,这背后都是孝庄太后在策划,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为了帮儿子保住皇位,他跟多尔衮多次周旋,甚至还有传言说她利用美色迷惑了多尔衮。后来顺治帝的婚姻也是孝庄做主,她的娘

  • 雍正为什么要抄曹府,曹府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一本《红楼梦》写下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现流行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雪芹是以曹家为题材写下《红楼梦》,另一种认为曹雪芹以另外一个家族为题材。不管怎样,都不影响曹家兴衰的历史研究。曹雪芹的五世祖名叫曹锡远,是明朝万历末期的沈阳官员,官拜沈阳中卫指挥史。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锡远

  • 贪官和珅为何受乾隆器重?三不贪原则,贪官中的''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怎么得到乾隆赏识的,历史上的和珅是怎么贪的,乾隆和珅

    第一种就是科举的钱不拿。科举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自然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比较多。不过在他担任主考官的时候,丝毫不接受任何的贿赂,徇私舞弊。所以和珅在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公正和公平,完全犹如一个正直的清官。毕竟选出来的人才都是为国家接力的,如果靠财力来选人的话,怕是这大

  • 雍正背上修改遗诏的骂名,竟跟此人有关,一切都是他在幕后运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改遗诏,雍正到底改不改遗诏,雍正什么时候拿出的遗诏

    雍正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皇位的正统性,有人说康熙并没有传位给他,雍正是四皇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篡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古代繁体字把"于"写成"於",雍正有通天本领也无法篡改的。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康熙的确传位给雍正,可一切都是看在弘历

  •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为皇帝时,是一个好皇帝,一心为百姓着想,一心为大清朝着想;在做父亲时,面对儿子是那么的仁慈,尽管儿子们气他,可他依然没有对儿子们,做出极端之事。在九子夺嫡中,康熙诠释了帝王之术,更诠释了为人父的责任。从九子夺嫡中看,参加的阿哥有太子胤礽、大阿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十阿哥

  • 雍正最小的儿子圆明园阿哥,为何年纪轻轻就被乾隆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圆明园,雍正最小的皇子是谁,雍正皇帝所有的儿子一览表

    作为雍正帝的幼子,乾隆爷的幼帝,后又成为果亲王允礼的继子,可以说弘曕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小便享有超高的待遇,就连教书先生都是选了鼎鼎大名的沈德潜老师,但他也确实不负众望,终学有所成。在他刚满十八岁时,乾隆爷便予以重任,令其担任一些重要部门的职位,如: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等等,没过两

  • 顺治为什么想传位给自己堂兄弟岳乐,孝庄为何极力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顺治和孝庄是什么关系,顺治不愿意跟孝庄埋在一块,岳乐跟顺治关系

    顺治想要传位岳乐,肯定会遭到孝庄的反对,因为孝庄早早就看中孙子辈里的玄烨。岳乐,努尔哈赤之孙,父亲是努尔哈赤第四子阿巴泰。顺治在位期间,岳乐颇得信任重用,他和顺治帝一样,属于改革派。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亲政,而顺治的政治表现与孝庄的想法却是大有出入,从而也开始了新的十年政治角力。顺治亲政后,重用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