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幼年登基多坎坷,为何顺治和康熙都遭遇了权臣?

幼年登基多坎坷,为何顺治和康熙都遭遇了权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16 9:54:28

爱新觉罗·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其母是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不过,在皇太极暴毙之时,福临还是是孩子,真正大权在握的是多尔衮豪格。由于皇太极死前并未选立继承人,也没有留下遗嘱,使得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和豪格都觊觎皇位,争得不可开交。

多尔衮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豪格是皇太极长子,他们都是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人物,而且双方势均力敌。当时,明清战争已持续多年,双方战事焦灼。为了避免内讧而削弱自己的实力,多尔衮和豪格都未采用武力的方式解决皇位之争,最终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式——由福临继位并选立摄政王辅政。

福临登基时年仅六岁,根本不具备决断能力,而孝庄当时也没有实权,这使得多尔衮、豪格等人成了把持朝政的权臣。后来,多尔衮又借机打压豪格,自己成了独掌大权的人,得以对清朝上下发号施令。

尽管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但清军入关和初步统一的功劳,大半是要归功于多尔衮的。也正因如此,多尔衮后来也居功自傲,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历史上的多尔衮,对顺治也是颇有微词的,甚至敢于在大臣面前直指小皇帝的问题。据《清史列传》记载,顺治七年时,多尔衮因悼念王妃抱病在床,结果他竟然当着锡翰等人的面,抱怨顺治未曾来府邸探视:

王寻以悼妃故,有疾。锡翰与内大臣席纳布库等诣第,王怨曰:“顷予罹此莫上之忧,体复不快,上虽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礼,一为临幸。”——《清史列传·多尔衮》

从君臣和礼法的角度来看,即便摄政王多尔衮是顺治叔父且具有奇功,但他终究是臣子,不该对天子心存怨言。可是,卧病在床的多尔衮,竟然敢于当着朝臣的面直指顺治“失礼”,足见他当时权势通天。

有人说顺治亲政比较容易,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其实,如果不是多尔衮在边外狩猎坠马后因伤病而亡,顺治这个皇帝,很可能会沦为一个傀儡。多尔衮在顺治朝的地位有多高,完全可以从他死后顺治的反映中看出来:

多尔衮的死讯传来,史载顺治帝“震悼”。在获悉摄政王死因后,顺治下诏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同时定庙号为成宗。这样一来,在清十二帝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位“义皇帝”多尔衮。

当然,无论多尔衮生前权势有多大,终究会面临人走茶凉的悲剧。在多尔衮死后,一些政敌甚至是旧部,开始纷纷检举揭发摄政王的谋逆之举。最终,顺治给多尔衮定下了大罪,从尊奉为义帝的恭恭敬敬,转眼间成了开棺戮尸的反攻倒算。

而与顺治类似,康熙登基时同样年幼,虽然此时孝庄已经今非昔比,可终究还是身居内宫,大权主要掌握在四大辅臣手中。在四大辅臣之中,德高望重的索尼只求明哲保身,使得鳌拜的势力越来越膨胀,最终成了威胁皇权的人物。

康熙为了加强皇权,也算是费劲了心机。起初,他曾试图借助苏克萨哈的力量与鳌拜对抗,但不成想鳌拜势大,不但未被扳倒,反而更加猖狂。后来,康熙设计擒获了鳌拜,将其终身监禁,才为自己的亲政扫除了障碍。

从顺康两朝的形势来看,皇帝亲政均面临着巨大障碍,但顺治却比康熙幸运,毕竟摄政王多尔衮因伤病而死,才让自己得以摆脱了沦为傀儡的命运。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种相似倒也不仅仅是偶然的:

首先,顺治和康熙都是少年登基,这势必造成身边有朝臣把持朝政的局面。顺治朝的多尔衮、豪格和康熙朝的四大辅臣,都是在这种形势下膨胀起来的;

其次,清初皇权尚处强化阶段,自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后金和大清的军政大权并非完全听从大汗和皇帝一人,而是要兼顾议政王大臣的意愿,影视剧中多次出现的“八王议政”,便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再次,尽管明清时期是皇权不断强化的阶段,但这种强化又是相对的,即便是明朝废黜了丞相,实行权分六部,可后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还是会以其他的形式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包括鳌拜等一批权臣在内,其实都是清初的功臣,这些人在多尔衮时代似乎并不显眼,可及至多尔衮死后,他们的权力势必会膨胀起来,加之顺治英年早逝,继位的康熙又是一位幼主,这势必会再次重蹈顺治朝的覆辙。

更多文章

  • 玄烨封亲姑为妃,又偷换张廷玉弟妹,为何后世之人只嘲笑乾隆却不嘲笑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野史中,有脏唐臭汉鼻涕宋邋遢清(或者乱宋清鼻涕)的说法,这其中应该有很大的抹黑之嫌,因为有很多所谓的“依据”在正史中都找不到依据,脏臭鼻涕邋遢之说属于以偏概全。史学家和老百姓公认的说法应该是强汉盛唐富宋,至于应该如何评价清朝,倒是没有一个能被所有人接受的结论。“清朝无正史”,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 永历皇帝被杀前,跟吴三桂说了啥?竟让他感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历皇帝与吴三桂,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埋在哪里,吴三桂杀永历皇帝视频片段

    在公元1659年,也就是清军入关15年后,在清军吴三桂的打击下,永历皇帝不得不逃往缅甸。而缅甸国王提出,要永历皇帝缴械才能进入,天真的永历皇帝被迫同意,缴械进入了缅甸。而1661年,面对清军的压力,缅甸发生政变,国王的弟弟篡位杀了哥哥。新国王派兵袭击永历皇帝驻地,进行了血腥的屠杀,永历皇帝的大部分随

  • 张廷玉再三恳求退休,乾隆终于答应,张廷玉:有事你不能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雍正还是给予了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的荣誉。而且这个张廷玉还是汉臣中唯一个人,但是这个获得荣誉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在张廷玉请求退休的时候,这个乾隆可以说是百般的刁难,甚至一度还取消了这个配享太庙的权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都知道这个张廷玉是三朝的老臣,张廷玉在康熙的时候,也是得到了皇

  • 引清兵入关前,吴三桂经历了怎样的纠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三桂哪年引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有什么影响,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会怎样

    1641年,明军和满洲军在长城一线的激烈交战中,明军损失惨重。祖大寿,洪承畴等将领投降,明王朝的北部边防只有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下的近万精锐死守。在与满清的松山大战中,吴三桂大败,退守至宁远一线。由于扼守山海关,满清开始着手招降吴三桂,此时局势尚且不明,吴三桂以明朝忠臣自诩,坚决不降。1644年,闯王李

  • 孝庄太后为何不像慈禧一样垂帘听政?原因:竟是因为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哪个权力更大,孝庄太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孝庄太后的治理能力

    有人可能说孝庄太后是个清心寡欲的人,她对权力没有兴趣,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皇太极死掉之后,当时的福临没什么优势,但最终他当上了皇帝,这背后都是孝庄太后在策划,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为了帮儿子保住皇位,他跟多尔衮多次周旋,甚至还有传言说她利用美色迷惑了多尔衮。后来顺治帝的婚姻也是孝庄做主,她的娘

  • 雍正为什么要抄曹府,曹府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一本《红楼梦》写下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现流行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曹雪芹是以曹家为题材写下《红楼梦》,另一种认为曹雪芹以另外一个家族为题材。不管怎样,都不影响曹家兴衰的历史研究。曹雪芹的五世祖名叫曹锡远,是明朝万历末期的沈阳官员,官拜沈阳中卫指挥史。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曹锡远

  • 贪官和珅为何受乾隆器重?三不贪原则,贪官中的''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怎么得到乾隆赏识的,历史上的和珅是怎么贪的,乾隆和珅

    第一种就是科举的钱不拿。科举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自然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比较多。不过在他担任主考官的时候,丝毫不接受任何的贿赂,徇私舞弊。所以和珅在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公正和公平,完全犹如一个正直的清官。毕竟选出来的人才都是为国家接力的,如果靠财力来选人的话,怕是这大

  • 雍正背上修改遗诏的骂名,竟跟此人有关,一切都是他在幕后运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改遗诏,雍正到底改不改遗诏,雍正什么时候拿出的遗诏

    雍正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皇位的正统性,有人说康熙并没有传位给他,雍正是四皇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篡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古代繁体字把"于"写成"於",雍正有通天本领也无法篡改的。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康熙的确传位给雍正,可一切都是看在弘历

  •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为皇帝时,是一个好皇帝,一心为百姓着想,一心为大清朝着想;在做父亲时,面对儿子是那么的仁慈,尽管儿子们气他,可他依然没有对儿子们,做出极端之事。在九子夺嫡中,康熙诠释了帝王之术,更诠释了为人父的责任。从九子夺嫡中看,参加的阿哥有太子胤礽、大阿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十阿哥

  • 雍正最小的儿子圆明园阿哥,为何年纪轻轻就被乾隆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圆明园,雍正最小的皇子是谁,雍正皇帝所有的儿子一览表

    作为雍正帝的幼子,乾隆爷的幼帝,后又成为果亲王允礼的继子,可以说弘曕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小便享有超高的待遇,就连教书先生都是选了鼎鼎大名的沈德潜老师,但他也确实不负众望,终学有所成。在他刚满十八岁时,乾隆爷便予以重任,令其担任一些重要部门的职位,如: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等等,没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