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坐下良驹赤兔,更是日行千里。名将,良驹,关羽的忠义更是千古传诵。
但是骑白马的并不一定就是唐僧,骑良驹着美髯的也不一定就是关羽。
而五代十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君主——北汉刘崇——骑着黄骝马,面着美髯,同在战场,却是慌不择路,悻悻而逃。
刘崇
黄骝马,一匹来自契丹的千里良驹
黄骝马
说起这匹黄骝马,来头可不是一般。这匹良驹乃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爱马。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首领,统一各部,长期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在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时期,更是占据了幽云十六州。
而刘崇能够得到此良驹,自然是向石敬瑭前辈学习的结果。
在951年建立北汉之后,其谄媚于契丹,向契丹称侄皇帝。可谓是丢尽了刘氏之颜面。
遣通事舍人李鋋间行使于契丹。
契丹永康王兀欲与旻约为父子之国,旻乃遣宰相郑珙致书兀欲,称侄皇帝,以叔父事之而已。兀欲遣燕王述轧、政事令高勋以册尊旻为大汉神武皇帝,并册旻妻为皇后……然兀欲闻旻自立,颇幸中国多故,乃遣其贵臣述轧、高勋以自爱黄骝、九龙十二稻玉带报聘。《新五代史卷七十》
作为北汉与契丹(辽)的“友好使者”,黄骝马也就到了北汉刘崇座下。
食禄三品,封号“自在将军”
如果说一个人能有此待遇,我们不会侧目,毕竟能人异士众多,并非不能及。
但要说这是一匹马的待遇,您会信吗?
而这就是黄骝马的封敕。
市井无赖,却有个好哥哥
刘崇,既然是一个市井无赖,又是怎样发迹的呢?
史载其“少无赖,嗜酒好博,尝黥为卒”。作为一个典型的嗜酒嗜赌之徒,又能靠什么生计?
只得入伍从军。
941年,其兄刘知远升任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便任命其做河东步军都指挥。
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建都开封。他又被任命为北京(今太原)留守。
所以说,能够建立北汉,多是其长兄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提携之情。
刘知远
昏聩无能,刚愎自用
948年,大哥刘知远溘然离世,侄子刘承佑继位。而此时的大权都在后周太祖郭威手中,刘崇又向与其不和。危机在侧,好在他听从了谋士郑珙的计谋,停止上交赋税,招兵买马,图谋带举。
但当郭威举事,隐帝被弑他却中了郭威的离间之计。皇权的诱惑,又是生逢乱世,郭威更已占据京畿之地,到手的权力,又怎么会是几句闲言碎语便能轻易拱手相让的呢?
郭威假意立刘崇之子刘赟为帝,并派遣冯道前去迎接,面对谋士李骧的劝谏“郭公举兵犯顺,其势不能为汉臣,必不为刘氏立后。”他却相信了自己的宿敌郭威的鬼话““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幸公无以我为疑。”我儿子要当皇帝了,今后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反手就将李骧夫妻在菜市口杀害。
昏聩至极,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当郭威病逝,后周世宗柴荣继位,他却固执的认为报仇时机已到,便向契丹借兵,率领大军攻伐后周。
他近乎偏执的的认为柴荣小儿,新继位,必然不能亲征。他也更坚定的认为高平一战定能报杀子之仇。
高平之战
954年,双方陈兵高平。契丹大将杨衮所部引领骑兵步兵六万余人,北汉张元徽三万人。
而此时的后周军队不过尔尔。
刘崇见后周军队较少,便轻敌突进,杨衮提醒他要谨慎,他却抚着自己的美髯轻蔑的说道:“机不可失,不要乱说,且看我如何退敌!”杨衮气得将军队带到一边观战。
刘崇命令东边的张元徽出击,大臣王得中劝他说:“现在南风很大,对我军不利,应暂缓出兵。”
刘崇张嘴骂道:“你个老东西,别丧我士气!”
刘崇下令出击,张元徽先取得胜利,俘获后周几千降卒,柴荣见状亲率赵匡胤等将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结果刘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
柴荣
杨衮在一边见后周军队气盛,更恨刘崇无礼对待他,就坐视刘崇战败,自己带着军队回北方了。
刘崇见大势已去,便拼命逃窜,如惊弓之鸟一般不敢有丝毫懈怠,幸好黄骝马日行千里驮着刘崇逃回太原。
为了感激黄骝马的救命之恩,他便给黄骝马装饰上金银,专门修建马厩,吃上更是吃三品官员的饭食,更是封它为“自在将军”。
旻归,为黄骝治厩,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新五代史卷七十》
赵匡胤
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后,更是率兵围困太原,得亏契丹增援,天降大雨,柴荣所部才撤退。
而刘崇则因为恐惧,害怕而得了心病,转年便病死了。
史臣曰:刘崇以亡国之余,窃伪王之号,多见其不知量也。今元恶虽毙,遣孽尚存,势蹙民残,不亡何待!
小编语:五代乱世,我们不论所谓正统,单论人品、品行。历数各个割据政权的上至国主,下至将军等诸多人物,多是起于微末,有杀猪宰牛之辈,无赖横行之徒,贩盐盗掘之类,但论其得失,却又有很显见的评判准则——胜于人心,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后汉之亡,刘崇之死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