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本明朝太监家谱揭破历史真相,专家无奈感叹:清朝篡改了历史

一本明朝太监家谱揭破历史真相,专家无奈感叹:清朝篡改了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1/13 13:50:38

所谓“史书”

如当年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一向以弑父霸母,荒淫无道的形象为人所熟知。不过据文献考证,隋炀帝不过是“背了锅”。在隋史中,隋炀帝真正的谥号为隋明帝,也曾有过绝世壮举,但由于手段过于激进,才令大隋基业不保。纵观历史,隋炀帝的高瞻远瞩对后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凿的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他固然有不当行为,可即便是千古一帝,类似的事却只少不多。但为了强化后朝统治,隋炀帝不得不成为“背锅侠”,一背就是千年。其实,类似的事件绝不在少数,如《明史》中便是这样。

篡改历史的《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共300余卷,它记载了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至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执政时期276年的历史。而为了编纂这样一本巨著,史官们共用时94年,数代皇帝都进行了指导工作。不过,这本史书却并非明人所著,而是清人所写。虽说其记载之完善,远超历代史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清朝诸位帝王的审阅下,大量史实内容也被篡改和处理。其中福建发现的一本明朝太监族谱便颠覆了历史,令专家看后不由感叹:清朝的确篡改了历史啊!

朱见深与万贞儿

说起明朝来,除了朱元璋的传奇,朱棣的狠辣韬略及朱由检的悲壮殉国外,每当提起剩余帝王,一般都可以用“奇葩”来形容。其中明英宗朱祁镇的故事,则更为离奇与狗血。据史书记载,他以50万大军与瓦剌数万人交战,最终不仅大败,就连自己也成了俘虏,更令强盛的大明渐渐走向衰败。土木堡之变的过程究竟是否如史书中一般,目前尚疑点重重,不好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土木堡之变,明朝换了新帝朱祁钰。而他的儿子朱见深,也稀里糊涂成了当朝太子,由万贞儿负责照顾。

明史的记载

当时,朱见深年仅2岁,万贞儿已19岁。在此后的日子里,朱见深的生活起居都由万贞儿陪伴度过,这也让他对其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正因此,当18岁的朱见深为帝后,他无视17岁的年龄差,将35岁的万贞儿册封为贵妃,甚至连皇后在其面前都得低一头。

不过,万贞儿毕竟年纪已大,她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受到冷落。因此十分提防宫女及嫔妃的上位。当她得知朱见深与一个宫女春风一度,她还怀上龙子后,便动了阴狠心思,千方百计的设法害她及腹中胎儿,多亏太监张敏竭力保全,才将龙子保住藏起,最终在合适的时机下,将一切告诉了朱见深。据《明史》记载,因为这事,张敏担心万贵妃报复自己,便吞金而死,死于成化十一年。但福建发现的这本族谱记载,却并非如此。

与之相悖的太监族谱

据张家后人所出示的族谱显示,张敏于成化十一年方才被提拔为司礼太监,于成化二十一年病亡,与史料记载相差10年之久。同时,由这份族谱又牵扯出了更多的疑点。万贞儿真如《明史》中记载的那般毒辣?事实上,在明人所编纂的史书中,完全没提到万贞儿的阴狠,除了后宫中本就存在的明争暗斗外,她可谓是少见的良善女子。

正因对她的特殊情怀,及其种种优点,才令朱见深在万千佳丽中独爱其一人,以至于万贞儿去世后,朱见深大哭::“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同年8月,便郁郁而终。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美化历史内容也并非新鲜事。但历史却需要真相,哪怕只有一人知。

更多文章

  • 一首三流唐诗,为何成为《全唐诗》开篇之作?因为作者身份太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诗十大巅峰之作,史上最全唐诗鉴赏大全,我国最著名的唐诗

    一提及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成就,人们的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出“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 苏轼极具禅意的一首七绝,远超诗佛王维,读完若有所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最有禅意的七言绝句,苏轼十首禅意诗,苏轼最好的七绝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词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可谓口口相传。他作词的水平毋庸置疑,绝对是词学史上金字塔尖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殊不知,他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一生奸险权倾天下,身后谥号远超岳飞,竟穿着龙袍下葬的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比岳飞还冤的一代名相,韩世忠和岳飞谁的谥号高,历史上有谥号的奸臣

    然而千年史册当中,却有这样一个“贤臣”尽心尽力,深受器重,为一代“圣主”“鞠躬尽瘁”,结束了百年有余的天下纷争与割据,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崭新王朝。然而他却一生背负种种骂名,公然弑君、阴谋立储、跋扈揽权、曲意媚上、贪功恋名、投机专营、甩锅避责,甚至还有遗弃糟糠、惧内杀子等等,可谓罄竹难书,就连他自己临

  • 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为何却从来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时珍对猪肉的评价,山狸猫肉的药用,李时珍对猫的记载

    其实,国人也并不是什么都吃,有一种动物,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却没有一个人吃,这个动物就是猫。很多人认为,猫是宠物,自然没有人吃。但狗肉都经常上餐桌了,为何猫就无人问津呢?在千年前的古代,其实是有古人吃猫肉的,毕竟那会物资匮乏,要是赶上饥荒,甭管是猫肉,连树皮都要被人吃光。那为什么国人从古代进化到现代

  • 万历喜欢朱常洵有错吗?为何群臣坚持立朱常洛?郑贵妃其实很无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历和朱常洛关系,万历皇帝为什么选择朱常洛,万历对朱常洛的评价

    可是明朝这帮大臣非常迂腐,他们认为长子继位是传统,不管贤能与否,必须要长子继位。朱常洛就沾了长子这个身份的光,得到了群臣的庇佑。郑贵妃是朱常洵的生母,作为万历最宠爱的女人,她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可惜一人之力无法与群臣抗衡,最终败下阵来。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被万历各种冷落,因为她是宫女出身,所以

  •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5个神医:李时珍排第5,第1很多人没听说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名医李时珍简介,古代十大名医李时珍,李时珍医术大全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时珍吧?早在小学课本中,我们就认识了这个为中国医学做出巨大贡献的神医。历史真实中国明代时期的医学家,自1565年起,他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去采集草药,通过各种尝试写出了医药书籍925本。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在后世专家眼中,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中,最敢尝试的人。在他

  • 万历明日议和,首辅赵志皋为何共九次明确表达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战争费兵费饷威胁明朝内部安定万历援朝战争期间,调兵与粮饷问题一直是决定出兵救援与否的关键因素。明日双方谈到议和停战问题之前,明朝虽已有两次大捷,但兵力损耗巨大。万历皇帝下旨令兵部讨论东倭封贡事宜之初,石星就指出;“千里趋利,兵家所忌”,“况自辽至釜又数千里,劳疲兵勤远略,臣等不敢轻议”。甚至到了

  • 一代雄主郭威:从草根逆袭成为皇帝,亲身授课教赵匡胤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成了一个典故,流传千古,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匡胤并非是第一个玩“黄袍加身”的,其实他篡夺的后周的开国君主,比他先玩这一招,而且他玩得比赵匡胤还要精妙。仅论演戏,赵匡胤得喊郭威一声“老师”。郭威生于乱世,也长于乱世,他几岁时,官至顺州刺史的父亲郭简被刘仁恭所杀。年幼丧父的郭威跟

  • 万历皇帝会不会早已经死亡了,28年不上朝难道只是掩人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吗,万历皇帝真的不理朝政吗,万历皇帝哪年开始不上朝

    明朝的皇权体系被后世人戏称为:“无人自动驾驶”而皇帝在不在这“车”里面并不重要,中央完美的制衡和决策制度,真的可以做到即便是万历皇帝消失,都不会对天下运转有何影响的程度。在正史的记载中,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四年之后,做到了“隐居”的地步,二十八年的时间里,不上朝,也不面见朝臣,更几乎没有与外界之人来

  •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发展史:人们学会用砖砌城墙,还是在明代以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老百姓修建城墙,城墙发展史,古代城墙是怎么修建的

    答案也非常简单,用土坯累土,有很多人会问,用土坯的话,会不会一下雨就冲垮了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在古代修建的城墙,尤其是明代之前的,一般下雨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坏,毕竟那时候土坯修筑的城墙,离坚固和耐用还很远,所以为了加高和加固,往往城墙都有很大的厚度,比如楚国都城郢的城墙厚度就有14米。而用土筑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