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大秦赋》是一部正面励志的历史剧,并没有交代秦朝是如何灭亡的,不过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赵高和胡亥篡夺了本该是公子扶苏的皇位,对嬴政的子孙大肆屠杀,唯独留下了子婴。
这就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胡亥赵高屠尽嬴政子孙,为何独留子婴一人?其实,这是秦国一件最大的阴谋。
[var1]
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临死前,秦始皇梦到了传说中的海神,与他人神大战,吓得嬴政从噩梦中惊醒。
还好李斯凭三寸不烂之舌让秦始皇安了心:庄子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或许这大鱼是存在的,只要将他射杀就可以了。
于是秦始皇开始了江面射大鱼的行动,只见江水慢慢泛成红色,秦始皇大感快意。
[var1]
只可惜,射大鱼消耗了秦始皇的体力和精力,不久之后他就病重而亡了。
临死前,秦始皇嘱咐赵高,让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这明显是继承人的信号,但这边始皇一闭眼,那边赵高就和胡亥窜了位。
秦始皇可以说是自然死亡,但他的死却给子孙带去了无尽的屠戮。
[var1]
秦始皇子孙各个惨死
首先被绞杀的就是公子扶苏。
这是胡亥集团最大的敌人,没想到对付他却没费吹灰之力。赵高只凭一道假诏,就将扶苏赐死于朝外。
胡亥继位后,又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始大肆杀戮。
他前后将22个兄弟和10个姐妹全部处死,没收其全部家产,连坐者数不胜数。
其中有几个公子在史书中留下了名字,因为他们是少数几个敢于反抗的人。
[var1]
第一个是公子高。
他本想逃跑,但发现无路可逃,于是主动上书求死。
其实这是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妙计,胡亥对公子高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但这却被老谋深算的赵高识破,最终公子高被赐死,悬梁自尽。
[var1]
第二个是公子将闾三兄弟。
其他被斩首的公子,平日举止不端被轻易斩杀,但三兄弟没有任何过失,因此大声抗议。
但命运不会因此而改变,胡亥还是痛下狠手,三人拔剑自杀。
[var1]
有人说这帮孩子也太轻生了,怎么不知道反抗?
其实这也怪秦始皇,他统一了六国,再没有让公子们政治避难的诸侯国,他不分封诸子,公子们没有任何朝外势力,他们又能如何选择?
不过,在众多公子中,唯独子婴没被屠杀。
关于子婴的身份,有三种说法,即扶苏之子、胡亥之兄和始皇之弟。
不论是何身份,每种身份都对胡亥有相当大的威胁,可为什么他可以置身事外?
[var1]
子婴独活之谜
秦始皇死的时候,知道内幕的只有赵高、胡亥以及少数几个近身宦官,当时丞相李斯并不知道。赵高为了稳住局势,暗中游说李斯让他放弃扶立扶苏的想法。
赵高劝动了李斯,让他成为了贼船上的一员。
虽然李斯被迫拥立了胡亥,但他和赵高还不算一路人。赵高的目的只有一个,独揽大权,而李斯却至少可以从秦国的利益出发。
[var1]
很快两人反目成仇,李斯不断向胡亥谏言,要他除掉赵高。可是,深谙官场之道的李斯竟然败在了赵高的手上,全族被斩首示众。
李斯为何会败?因为赵高捏住了李斯的命脉,这命脉的关键就是子婴。
子婴为人忠孝,在朝中有一定根基。对比子婴,胡亥施行严苛酷刑,百姓民不聊生,如果这时候赵高把子婴推向王位,简直是众望所归。
为什么是赵高勤王而不是李斯呢?因为赵高手里有秦始皇的遗诏。
[var1]
当然,这份遗诏究竟在不在赵高手上,无人知晓。但赵高说他有,李斯为了自己是声誉也会认为他真的有,更何况赵高心思缜密,或许真的秘密保存了遗诏。
一旦赵高拿着遗诏向天下公布,当初都是李斯和胡亥谋权篡位,他赵高忍辱负重扶立子婴,形势对李斯是何其不利。
而这一切,在展开大屠杀的时候,赵高就已经留好了后手,留下子婴的性命,是为了对付李斯的叛变。只要除掉这个丞相,帝国将完全落入赵高的手中。
[var1]
万万没想到,精明一世的李斯没能算计过赵高,也难怪秦始皇对赵高始终高看一眼,其深谋远虑的心机和滴水不漏的手腕,着实非一般人能及,可惜心术不正毁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