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皇帝是唐朝最后的希望,最后却穷到以“人肉”为食!37岁被杀

此皇帝是唐朝最后的希望,最后却穷到以“人肉”为食!37岁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2/16 14:02:36

盛极而衰、月满盈亏是历朝历代躲不掉的宿命,大唐在辉煌了200多年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元873年,一个12岁的小娃娃被扶上皇位,这个玩心甚重的小皇帝不批奏折、不理朝务,终日钻到宦官怀里管他们叫"阿父",宦官们也当君无戏言,主动帮小皇帝处理起朝务来.不知不觉晚唐宦官专政之风蔚然兴起,而这个12岁的李唐小子对国家命运浑然不知,直到他在27岁病逝去见李世民时,也不清楚自己留下怎样的烂摊子。他就是晚唐最没存在感的皇帝唐僖宗,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是接管烂摊子的皇帝,大唐最后的希望——唐昭宗

唐昭宗跟前面那位皇帝非一母所生,而且他俩的性格、志向相去甚远。唐僖宗只喜欢吃喝玩乐,活到27岁也跟个长不大的小孩一样。而唐昭宗志向远大,自小就想在江山社稷上有番作为。唐昭宗登基后,给大唐长久颓废的政坛带来久违的生命力!他礼遇群臣,凡遇大事,必与群臣商量。他实行开明的政策,试图将大唐带上复兴的道路。然而这位被寄予厚望的晚唐皇帝,却也将大唐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这些祸根,是他的哥哥唐僖宗埋下的。

唐昭宗刚登上皇位,就面临着两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宦官专政猖獗,更要命的是宦官手中握有兵权。唐僖宗认宦官们为"阿父"并不是打趣的话,从唐德宗开始,宦官这一群体就被皇帝过分拔高,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密的奴仆,平时替皇上传达些机密文件,皇上闷了想着法子逗主子开心,宦官看起来是不体面的官差,颇得圣宠的太监却是文武百官争相巴结的对象,因为他们总能在宦官口中获知自己的仕途命运。唐德宗甚至还把掌管禁军的权利转交给宦官头目,经过几代皇帝的发展,宦官的势力逐渐权倾朝野,在这个时候,皇帝想收回权利也收不回了,宦官有了兵权,就不再畏惧空壳皇帝,唐昭宗刚登基时就面临这种窘境,他支使不动宦官,宦官反倒能决定他的生死。

第二个棘手的问题:大唐开始四分五裂,大多数藩镇不再服从中央的命令。唐朝疆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藩镇,在李世民、李治统治期间,天子的威严足以震慑他们,到了唐昭宗时期,天子发号施令已经不管用了,他手中重要的兵权被太监架空,根本威胁不到他们,这些藩镇们开始跟皇上叫板,不仅将大唐版图搞得四分五裂,还想联合起来造反,藩镇不再服从中央,让唐昭宗有些手足无错。

唐昭宗自小就是个胸有大志的皇帝,眼前这点荆棘怎么能挡住他的去路?在双重危机下,他决定重新募兵,毕竟谁先掌握了军事权,谁就能主动出击。于是他打着李唐匡复江山的名义,广发募兵告示,不到一个月,唐昭宗就迅速招募了十万子弟军,加上皇宫里主动归顺在他名下的一部分禁军,唐昭宗的军事能力不可跟昨日并论。

有了军队撑腰的唐昭宗就不再是空壳皇帝,这时他坚信一句话:"武力专治各种不服",刚刚恢复一丝精力的大唐就跟各大藩镇宣战了,唐昭宗进攻的第一个藩镇就是四川,他没有明目张胆的兴兵,而是打着"监军入伍"的名号想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奈何四川对唐昭宗的命令视而不见,坚决不让深入腹地。后来唐昭宗联合了跟田令孜有结怨的王建,两队联合夹击,用了两年时间,打败了田令孜。可是王建突然倒打一耙,将唐昭宗的车队阻绝在剑阁,让朝廷永久失去了蜀地,蜀地是李唐皇族逃亡的圣地,唐昭宗出兵不了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

唐昭宗另一个举动,也让大唐帝国受到重创。就在他计划下一步的行动时,有三个藩王给他联名上书,他们的共同意图是:为大唐扫去"祸患",他们提到的祸患就是藩王中实力最强大的李克用!李克用当年可是为唐昭宗登基出了一份力,黄巢之乱多亏有他摆平,只怪世事变化无常,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变成了敌军。唐昭宗想起之前他对李克用封官晋爵的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如此信任你,你却要跟我搞分裂?",唐昭宗终于敲定了主意,和三个藩王联合起来打李克用。

李克用阵营里有个李存孝,此人武功极高而且军事谋略也是一流!唐昭宗派出的四师军队,不过都是平庸之辈,几次对战后,唐昭宗的军队被李存孝揍得溃不成军,无奈只好班师回朝。

接二连三的讨伐藩镇,让大唐的国库日见兜底,可是唐昭宗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讨伐藩镇不行,镇压下朝内的宦官势力总可以吧?于是唐昭宗又跟朝廷内部的阉宦势力"撕"起来了,宦官们依仗的势力就是禁军,当初禁军头目杨复恭是个棘手的人物,唐昭宗没有选择跟他硬拼,设计让杨复恭的亲信和他决裂,大力封赏站在皇权这边的禁军分子,在杨复恭意反应过来已经晚了,自己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他知道皇帝必须要自己死,那干脆鱼死网破吧!当然最后以唐昭宗的胜利告终。

虽然唐昭宗胜利了,但是朝廷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国库的匮乏让藩镇势力趁虚而入,当时天灾人祸并存,老百姓都被饿死,国都被其他藩王攻占后,唐昭宗逃到凤翔城落脚。仓皇出逃的唐昭宗穷到只剩龙袍,当时米粮根本吃不到,唐昭宗以犬肉充饥,实在找不到犬肉,就用"人肉"代替,这些人肉大多来源于饿死的难民。最后在唐昭宗正准备迁都洛阳时,被藩王杀害,时年三十七岁。经过途中老百姓仍然直呼他万岁,他掩面哭泣:"我不配做你们的皇上。"

唐昭宗之前政策颇有先唐遗风,如果延续下去,励精图治,大唐的实力一定会慢慢恢复过来!只怪他太想建功立业,妄想用武功震慑天下。可他的"削藩"决策实在是过于激进了,自古以来没有绝对的实力,是不能动这些"地头蛇"的!尚在国力恢复期的大唐讨伐藩镇,无疑是给财政雪上加霜,最后唐昭宗穷到以"人肉"为食,也是为年少轻狂付出的代价。

当然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不见得能比唐昭宗做得更好!你认为呢?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有个孙女,真给宗室丢脸,百姓却为她立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子女一览表,唐太宗孙女,唐太宗有哪些孙子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是纪王李慎,曾任封州刺史,任内政绩卓著,被皇帝嘉奖,百姓自发立石刻碑,颂扬其高尚的德行。武则天当政时期,李氏诸王谋反,李慎拒绝参与,但还是被武则天流放巴州,病逝于途中。李慎有个女儿叫李楚瑗[yuàn] ,被朝廷册封为东光县主,受父亲的影响,李楚瑗自幼知书达理,崇尚节俭,过平凡朴素的

  • 司马懿留下一个残局,困扰隋唐百年,李世民到死都没能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与司马懿谁厉害,李世民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给李世民当军师

    237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击败魏将毌丘俭后自立为王,然后向吴国称臣。这公孙渊也是有意思,他的燕国在辽东,却隔着魏国向吴国称臣,难道不怕被魏国打么?难道是远交近攻的意思?其实他还是怕的,公孙渊从叔叔公孙恭手中抢到辽东太守位子的时候,就曾向吴国称臣过一次,孙权就封了公孙渊一个燕王。这时候,公孙渊还是魏国

  • 唐玄宗是皇帝,权力最大,为什么却保护不了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那么爱杨贵妃为啥要刺死,唐玄宗与杨贵妃谁厉害,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故事讲解

    一、当时出逃长安的时候,掌权的还是唐玄宗当时安禄山军队打到了长安,唐玄宗在龙武军将军陈玄礼的护送下逃出长安,皇帝和杨国忠讨论,应该逃向哪里呢?杨国忠提议前往四川成都,而李隆基因为长期“信任”杨国忠和杨玉环两人,所以便同意了。而这个决定是唐玄宗决定的,所以可以认定的是,在出逃之前,唐朝的掌权者依旧是唐

  • 李世民敢逼父退位,朱棣在大哥朱标死后,为何不敢逼宫朱元璋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标和李世民谁的权势大,朱棣和朱标关系真的好吗,李世民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被封为太子的朱标和早夭的26子外,其余的儿子们都被封为了藩王,而在这些藩王之中, 朱棣也算是一位有本事的儿子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镇守着北京城,在朱元璋的眼中也是一位可堪大用的儿子。但是朱元璋更看重的是老大朱标,而且朱标在众多的兄弟的心中十分有威望,所以对于朱标当

  • 李治为什么将自己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千年后谜团揭开:实在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治有几个皇后,李治何时病死何时下葬,李治为什么当皇后

    不过夹在中间的唐高宗似乎表现的还不错,他的性格比较温柔,而且是唐太宗特意挑选出来的温和继承人。然而即使史书很多认为唐高宗是一头温顺的绵羊,只是被武则天给迷惑了,但是很多史书却依旧记载了这位皇帝不同寻常之处。例如,历史上唐高宗就干过一件荒唐的事情,他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居然以皇后的葬礼规格去给妹妹下葬,

  • 杨玉环容貌复原图:撞脸一位明星,看到后才知为何会被唐玄宗疼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玉环相貌复原图片,杨玉环容貌复原图 高清,杨玉环与唐玄宗相差多少岁

    杨玉环自古以来就是那个是人称叹的美女,她的美为他带来了无限的荣宠,却也给他带来了致命的灾祸,自从她入宫后,唐玄宗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她,但是古代科技并不发达,没有留下照片,故而她也给后人留下了一副神秘的面纱,但后世通过技术将她的容貌得以复原,人们这才看清了美女的真实面貌。杨玉环出生在宦臣世家,家境良好

  • 曹髦:此人堪称曹魏的最后屏障,若他不死,司马炎不敢篡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魏皇帝曹髦,历史上真实的曹髦,曹髦正史记载

    当然,在这频繁的朝代更替之中,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能像秦朝一样实现一统天下的伟大成就,所以在无数个朝代之中,自然有很多是处于多个政权并立的,比如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由于其未完成统一,最后导致其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当然,有一些经典的政权并立状态,被后人当以小说的形式整理出来,那就是我们的四大名著

  • 曹植很经典一句诗,王勃和张九龄都模仿出千古名句,水平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勃与曹植,王勃和曹植谁文采好,王勃和曹植在日本谁更有名

    王勃6岁就能写诗,9岁时专门写了10卷书指出大文人颜师古注解《汉书》有误,16岁时科试及第。那时候的王勃,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一样,在长安城里是那么耀眼。可惜,在公元676年,他却因落水惊悸走了。 斯人已逝,留下了众多惊艳千年的作品,《滕王阁序》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骈文之首。而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

  • 神探狄仁杰的智慧:巧妙劝说武则天还政李唐,从酷吏手中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狄仁杰怎么说服武则天归还李唐,武则天还政李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狄仁杰为武则天解围

    从下面这三件事,就体现了狄仁杰的智慧。第一件事,是巧妙劝说武则天立李氏子孙为太子,还天下于唐。武则天到了晚年,对皇位的继承问题非常纠结,到底是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还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呢?武则天向大臣们询问意见,大臣们都不敢说。这时狄仁杰站出来,对武则天说,如果匈奴来进犯,武三思出去

  • 白居易自称战神白起后人,李商隐:连白起的姓氏都搞错,不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和白居易,白居易跟白起有关系吗,白起后代是白居易吗

    一提到白起,很多人便会心有余悸。他既是战争的奇才,也是嗜血的屠夫。梁启超曾考证:战国时期战场上死亡的将士达到200万,但是其中有100万人的死亡就和白起有关,这还不包括白起率领的秦国士兵的死亡人数。可见白起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多么恐怖。历史著名的纸上谈兵者赵括,就是败在了白起之下,被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