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开始主政河东地区(今山西)。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出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隋朝的统治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控制地方实权的李渊自然也有了野心。
可是隋炀帝并不是完全信任李渊,专门让自己的亲信王威、高君雅出任太原副留守,分割李渊的权力并监视李渊。因为王威、高君雅的存在,所以李渊自己在太原结交豪杰、拉拢民心的难度大增。但起兵造反必须要结交当地的豪杰、拉拢当地民心,这样才能有财源和兵源。
既然亲自结交豪杰、拉拢民心有风险,李渊就把这件事交给信得过的人来做,而最信得过的人无外乎自己的家人。然而隋朝当时对地方官员有一条规定:地方官员只允许携带少数家眷上任。因此李渊只带了次子唐太宗去太原上任,其他家人都跟着长子李建成住在河东老家。
既然身边的亲人只有次子唐太宗,李渊自然将结交豪杰、拉拢民心的工作交给了唐太宗。而唐太宗是“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毛主席的评价)”,晋阳起兵的唐军将士、后勤官员和豪杰百姓几乎都是“太原公子”招募拉拢的,导致唐太宗的威望在晋阳起兵之时就超过了李建成。
等到李渊父子入主关中并建立唐朝的时候,秦王的实际政治影响已经足以与李渊抗衡。等到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秦王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李渊,太子李建成就更不是对手了。而这种“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的奇妙格局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