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有何实力敢于造反?又为何迅速失败?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于造反?又为何迅速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3/12/8 11:13:25

安史之乱总是被认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关于安禄山集团的实力强弱却有很多种不同说法。

其中即有人觉得安禄山代表着北朝以来的番兵番兵传统,有足够的军事和科技实力来对抗唐朝中央。也有人仅仅将其视为普通的地方大员,并认为其实力并不足以击垮长安的朝廷。

那么,安禄山究竟有多少本钱供他进行冒险?又有多少实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呢?

唐朝的基础完全建立在过去的北朝之上

首先,唐朝对西方军事技术的依赖,是从北朝时代就开始的老传统。

隋唐两代统治者与核心贵胄,全部源自鲜卑人南下后建立起来的关陇军事集团。他们的封建化部落组织,易于产生更多能打的军队,也非常便于吸收自己所接触到的各类技术。加上并不完全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继承制度,也非常适合吸纳任何拥有武力或其他技能的个体或团体入伙

整个关陇集团就是鲜卑王朝留下的军政遗产

这些趋势一直保持到了唐朝建立之后。

一方面是逐步分化的陇集团,在内部使用北朝留下的府兵制和具装骑兵技术厮杀。另一方面是他们都力求和新崛起的突厥联盟建立良好关系,在保持对外技术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吸纳更多可以立刻使用的即战力。无论是山西的李家,还是河北的窦建德等势力,都在这个阶段内获得突厥盟主颁发的可汗头衔。

突厥能横行一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突厥联盟内部的涣散,在后来成就了唐朝迅速介入草原地区的伟大成就。至此,长安的朝廷开始了一段可以左右北方贸易路线的黄金时代。

但在武则天时期,这个趋势又被任人唯亲的武周女皇帝所打断。她用大量的武姓贵胄出任军队的指挥,酿成了众多的军事灾难。等到唐玄宗完成拨乱反正,唐朝的军事传统才重新回到正轨。但此时的天下格局,已经和李世民时代有了很大不同。

?回鹘与南方的吐蕃一起威胁这西域等地

由于吐蕃和回鹘等势力在西域等地崛起,让长安通向中亚的河西走廊变得非常危险而不稳定。

加上已经进入中亚的阿拉伯帝国势力,正处于内战与对外征服交替的混乱时期,也让这条贸易线路陷入了不定期停滞。于是,作为唐朝便将对外交通的主干道又转回了北方草原地区。从河套到鄂尔多斯高原的十字路口,向西还可以通向布哈拉与撒马尔罕,向东也可以直接抵达辽东与渤海国。

西部的混乱让唐朝更加倚重鄂尔多斯-河套地区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仅北方的突厥系势力对唐朝而言重要性上升,也同时影响了众多分布在东方世界的粟特商团。

原本走河西走廊或更南方青海道的商团,因为战争和动乱而趋于衰落。而走北方草原路线的集团,则容易获得机遇兴起。他们势必同草原的突厥部落更为接近,并进一步影响那些已经在内地定居的众多同乡和亲族。哪怕有些人已不是属于纯粹的粟特族群,也会在被动中参与整个过程。

安禄山并非典型的归化番将

安禄山的前半生,无疑就是那个时代的部分缩影。

他的父亲来自中亚的粟特城市,在东方娶了突厥妻子。由于过早病逝,安禄山便同改嫁的母亲一起加入了新的突厥家庭。这样动荡而危机四伏的早年经历,反而让安禄山获得了更多锻炼机会。不仅会说粟特语和突厥语,同时也能和东北方的契丹、奚部交流。此后,靠着为唐朝当差服务的机会,混到了大部分外族军人可以企及的最高位置。这既是时代背景的造化弄人,也是唐朝既定国策的推手作用。

安禄山的地盘主要位于帝国东北部

在掀起叛乱前,安禄山的平庐和范阳两大节度使辖区内有7个都督府、10个奚州和17个契丹州规模,是唐朝除了陇西河西之外另一个强大军事集团。

这足以说明安禄山集团在硬实力方面有向唐朝挑战的资本。对于稳坐长安的皇帝而言,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是需要自己去不断调整平衡的。任何一方的实力明显超标,就可能造成自己的权威受损。但因为需要防备吐蕃和回鹘,又要准备增援西南的南诏前线,甚至去河中同阿拉伯-波斯势力交战,让西部驻军消耗巨大。倒是位于草原贸易线路关口的安禄山集团,反而在更优渥的环境下成长。

唐朝皇帝长期忙于平和东西两大军事集团

此外,唐朝在文化和制度上的二元制结构,也最终促成了安禄山的必然叛乱。

因为唐朝长期对归化的番人和内地居民,采取不一样的治理手段。前者因为可以带来国际贸易、管理技术和军事技艺,往往受到长安朝廷的重视和宽厚对待。后者则作为纯粹的“生产资料”,受到统治者的严格管控。甚至连主动与外部世界交流做生意的权力都没有。

唐朝统治核心与结构都是不同是的军事集团叠加

到唐玄宗时代,以杨国忠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开始蹿起。他们并不来自传统的关陇贵族集团,也非常需要依附皇权撑腰。各类边境的番将集团,则是他们通向权力上层的绊脚石。由于在争夺战功方面,文官集团毫无优势可言,自然更加防备那些握有武力的番将。彼此之间的矛盾,最终激化为节度使的挥军南下。

杨贵妃的历史上意义仅仅在于其兄弟杨国忠身上

那么,安禄山的失败又是什么样格局所造成的呢?

仅从出生而言,安禄山虽然是唐朝番将集团的一员,却和很多同行有重大区别。

他早年就已经脱离了内的的粟特团体,并在此后一直依靠唐朝的体制便利晋升。也就是说,在文官集团眼里是外族将领的安禄山,哪怕在很多内地的外族团体看来都不是同类。他麾下的很多部队不是粟特-突厥,而是自己控制区附近的契丹-奚人。虽然有些地方的粟特团体曾被他招揽过去,但相比整体来说还是基数很少。

安禄山的策略并不高明甚至显得欠缺思考

所以,安禄山即便是攻克了洛阳和长安,也难以在所有群体面前服众。

为了在大义名分上进行舆论攻势,安禄山一边宣称要驱逐杨国忠这样的奸臣,另一头则有号召粟特人在东方重新建立家园的意味。但时局的迅速发展,让他很快就输掉了舆论战。

逃入巴蜀的唐玄宗

唐玄宗一路逃往巴蜀,就是为了规避洛阳失守给自己朝廷所带来的粮草供应危机。

原本走隋唐大运河的漕运船队,现在可以从长江逆流而上。加上杨国忠在半路上被处死,使得老皇帝身上减掉了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位于江淮流域的唐朝内地驻军,本着继续效忠的原则,一直死死扛住安禄山叛军的东征。

唐肃宗在位时间很短却做了重要一步

唐肃宗则向北抵达朔方的灵武,从那里招募西部的军队进行反攻。根本没有被安禄山口号所打动的番将和同盟集团,为唐朝提供了大批有质量的反击兵力。

除了从西域等地调回的部队,还有转而入伙的吐蕃和回鹘大军助阵。甚至是龟兹和于阗的王族,带着本国军队加入进来。这就让原本动荡的河西走廊与西域,暂时获得了稳定。利用此条线路的粟特商团也再次活跃起来,进一步稀释了安禄山集团的吸引力。加上安禄山将主要兵力集中发动突袭,无力争夺鄂尔多斯地区,所以也无力和唐朝在国际外较场上竞争。

安史之乱是唐朝军政结构与外部格局的混合产物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一定会爆发的事件,而安禄山集团也的确具备了破坏长安朝廷统治地位的能力。

但安禄山集团的壮大,本质上是一些列国内外局势交错影响的产物。一旦外部格局发变化,强弱对比也就会出现急速逆转。

安禄山本人则是一个习惯两头吃的投机政客。顶着豪迈番将的外衣,却遮不住更多体制官僚的成分。这就让他的策略变得极不清晰而模棱两可,最后的失败也在清理之中。

更多文章

  •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2样东西后,狄仁杰沉默不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的话,狄仁杰为什么深得武则天信任,狄仁杰为何要帮助武则天

    武则天的出现,是对中国历史的皇权最大的挑战。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谁都不会想到会出现一个女人来掌握国家的命运,更想不到一个女人还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武则天真地做到了这些。并且用自己强大的政治能力和决策才能,让唐朝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繁荣的景象。可是即使是身居高位,武则天仍旧被一些官员所唾弃。其

  • 隋朝限制地方官的一条规矩为什么间接改变了唐朝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统一对唐朝有什么影响,唐朝与隋朝的历史关系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开始主政河东地区(今山西)。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出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隋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隋朝的统治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控制地方实权的李渊自然也有了野心。可是隋炀帝并不是完全信任李渊,专门让自己的亲信王威、高君

  • 她是唐太宗心中的白月光:生同衾死同穴,留下一段千古爱情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最爱的女人,唐太宗爱情故事,唐太宗的感情生活

    自古以来,深情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东西。然而,越是向往,就越是难以得到。尤其是古代“最是无情”的帝王家。在皇室家族,连有血缘亲情的子女都可以杀去,何况对于很多人来说死了可以再娶的妻子呢?但即便是很多人都是这样,没有发迹的时候,妻子不能选择,所以没有什么多余的说法,然而一旦自己发迹之后

  •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有没有超越君臣之情?武则天四个字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和狄仁杰真正关系,狄仁杰到底对武则天多重要,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贡献

    不过狄仁杰只干了很短的大理寺寺丞,他最为出众的,还是他的政治能力。狄仁杰非常讲原则,不畏权贵,但这样的人很显然在朝廷里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因此即使狄仁杰能力出众,但许多人都排挤他,所以唐高宗一向不喜欢狄仁杰。幸亏有武则天慧眼识珠,发现了这个人才并委以重任。武则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残暴冷酷,为了

  • 王维晚年最著名的诗歌之一,颔联、颈联均是千古名句,禅意无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维最著名的5首诗,王维最出名诗句,王维最有境界的诗句

    下面这首《终南别业》是王维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可以说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他诗歌中的禅性的特点。王维这首诗,处处有韵味,而且又充满着淡泊宁静的隐士情怀,是他诗歌中的精品,刘辰翁曾评价这首诗说,“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的确,这首诗是非常有味道的。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

  • 陆游最著名的一首《书愤》,刚健浑厚,比肩杜甫,颔联是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陆游最著名的五言诗,陆游最有名的七言绝句,陆游有哪些绝句

    宋孝宗继位后,颇有收复之志,朝廷上下,有一股主战的氛围。隆兴二年春天,张浚主持北伐,陆游积极奔走辅助,但很遗憾,张浚战败,朝廷中主和派势力渐渐占据上风,张浚被罢免后,陆游也被牵连,免除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做事,这几个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濒临前线的机会,斗志昂

  • 文成公主是和亲的成功典范?错了,她还没死,吐蕃就大败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成公主和亲过程简介,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文成公主和亲成功了吗

    但是,其实文成公主还在世时,吐蕃和大唐就已经发生了大规模战事,薛仁贵——这位知名度非常高的大唐名将,经历了一生最大的败仗。松赞干布和大唐交好历史上,文成公主的夫君松赞干布,确实对大唐非常友好。但是,文成公主是641年嫁去吐蕃的,650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之后文成公主还活了30年(680年去世)。松赞

  • 薛仁贵1代名将,为何进不了武庙?不是因为大非川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薛仁贵真实实力,薛仁贵真实有多厉害,薛仁贵的主要战绩

    薛仁贵说到薛仁贵,家喻户晓的唐朝名将,他参加灭西突厥、灭高句丽,“三箭定天山”,只可惜大非川惨败成为一生的污点。不管怎么样,薛仁贵绝对是一名战将,不过就算他这样有名依然入不了武庙,至于原因,倒不是因为大非川惨败。薛仁贵我们所说的武庙指的是,从唐朝到宋代逐渐形成的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的庙宇。以薛仁贵

  • 李隆基时,唐朝的军事实力已达世界霸主水平,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死后唐朝维持了多少年,李隆基对唐朝的影响,李隆基与唐朝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李隆基在位期间,实行过的一系列兵制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大唐王朝造成的影响。其实,在李隆基登基时,唐朝的军事实力已达到世界霸主的水平。不过,在李隆基晚年均田制的施行受到了阻碍,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逃兵,所以,唐朝的军事力量急速下滑,创历史新低。以至于,为了扭转颓势,李隆基标新立异地将府

  • 武则天为什么杀害姐姐?不是她心肠狠毒,只因发现了姐姐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为何将自己的亲姐姐杀害,历史上武则天真杀了她姐姐吗,武则天为啥害死亲姐姐

    这要先从武则天入宫直至荣封皇后的经历开始说起。武则天出身不低,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母亲杨氏来自隋朝皇室。而且她自小聪明伶俐,有极强的理事和察言观色之能,志高心远。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14岁,正当妙龄。唐太宗偶然听说武则天“容止美”,便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只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