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为何贬低汉武帝与卫青?他反对的其实是汉朝制度

苏轼为何贬低汉武帝与卫青?他反对的其实是汉朝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4/1/25 22:51:39

【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然而,本质上,苏轼真正反对的,并不是作为历史人物的卫青,而是某人的姐姐当了皇后/宠妃,某人的外甥当了皇帝/太子,某人就可以从奴隶或者布衣,一步登天,成为统兵大将,然后立下功勋,进而成为大将军、执掌国政的汉朝制度。

汉武帝偶然机会宠幸了一个歌女卫子夫,进而为国家发掘出卫青和霍去病两大不世名将,固然是大汉王朝和华夏民族的极大幸运;

然而另一方面,每个皇帝都有各自不同的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当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和民族英雄,可是,能保证之后的代代国舅爷,也都是军事天才么?

汉武帝接下去不就用了李广利?带着七万大军叛国投敌了。

而之后汉朝的外戚大将军们,一代代又出了多少奇葩种?

给宫女缝上连裆裤、禁止皇帝宠幸,其妻毒杀皇后的霍光

装了几十年圣人、然后谋朝篡位的王莽

公然给小皇帝喂毒饼的跋扈将军梁冀

最后是全无见识的杀猪屠夫何进,几个无脑操作,让天下分崩离析,群雄混战,十室九空,天下人口损失超过七成……

司马氏的晋朝,继续重用外戚,杨骏和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唐玄宗李隆基的盛世大唐,轰然倒塌,五年间天下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罪魁祸首除了他自己,绝少不了杨国忠这个身兼五十余个重要职位的外戚宰相……

所以,这种皇帝以天下为私产,重用外戚为国家重臣的制度,难道不应该被彻底否定么?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制度发明,就是隋唐开的科举制,与之配套的、到宋朝彻底完善的政府文官制度,领先世界各国上千年之久。令国家从各个阶层选拔人才,让广大中下层阶级的精英都有了顺畅的上升渠道,苏轼作为宋朝士大夫的佼佼者,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藐视千年之前的汉朝外戚制,本就理所当然。

何况,就算功盖千古如秦始皇、汉武帝,也一样在他们死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后世各朝君臣普遍当成反面典型。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才是三代以下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

因此,哪个大臣敢“称赞”自己的皇帝是秦皇汉武,那也就比当面说他是隋炀帝好得有限,杀头、贬职、免官、流放,任选一样吧,视该皇帝的心情和性情而定。

所以,信口嘲讽一个汉武帝这个“反面典型”重用的外戚臣子,对苏轼这么一个宋朝士大夫而言,再寻常不过了。因为这就是当时社会精英的普遍共识,或者说【历史局限性】。

所以,在科举士大夫的这种共识和语境下,列举卫青的战功/能力/贡献如何卓越、人品如何高尚谦冲,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反过来可以说,他的战功/能力/贡献越大,人品越好,士大夫就越要否定他……

因为少一个功勋卓著的卫青,以汉武帝时的鼎盛国力,难道就会被匈奴灭了?难道就会被匈奴夺去多少郡县疆土?

但一个野心勃勃的王莽,一个跋扈横行的梁冀,一个不学无术的何进杨国忠,是真的足以让盛世瞬间崩塌,天下大乱,十室九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而且,真到了政府中枢腐朽的国家危难关头,再多几个如卫青一般忠勇能战的武将,也根本无力扭转大局:两宋末年到明朝末年的无情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雕版印刷术的普及,让广大底层平民,也都有了凭自己个人努力争当“小镇做题家”,然后跃上龙门一举跻身精英群体的可能,这当然远比期盼自己的漂亮姐姐/妹妹被皇帝看中,自己跟着一步登天,这种万中无一的机会,要靠谱得多了。

以蒙古帝国的武功,不到百年就卷铺盖滚蛋,关键的一条,就是其科举断断续续,极不认真,所以被广大底层精英去率众聚义,夺州占府,推倒也如此轻易。

满清种种弊政再天怨人怒,入关后坚持开科取仕,就是奠定其二百余年的基业的关键根本。甚至吴三桂夺取半壁江山,满清内忧外困之际,康熙帝玄烨也绝不敢停了针对汉人的开科取士。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这些汉人精英之所以会尽心竭力,去力保岌岌可危的大清朝,不就是太平天国那边的科举形同儿戏、更要刨他们儒家士大夫的根么?

而此时的欧美各国,都纷纷仿照中国科举制,推行了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英国于1855年推出《关于录用一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美国于1883年推出《彭德尔顿法》《文官制度法案》。日本从1894年开始,实行《高等文官考试》,其余国家同样纷纷效仿。

时至今日,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政府办公人员,无不是通过考试选拔而来,本质上正是中国科举制的现代化模板。

最后,满清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在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后,为收买人心,不得不推行所谓“新政”,下令废除科举制,却也让传统汉人官僚和士子们,都被堵死上升通道。摄政王载沣更搞出一个【皇族内阁】,直接回到了清朝初期,满洲八旗贵族一言堂的模式。正因为众多埋头于子曰诗云的传统读书人,都彻底被砸了饭碗,断绝了仕官渠道。

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纷纷投身新式军队作底层军官,或是成为各地官员的幕僚,或者远赴国外留学,最终共同构成了反清阵营的重要力量,而武昌起义举兵之后,执掌地方权力的立宪派官僚,全在看热闹出工不出力,让满清王朝不堪一击,退出了历史舞台!

终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倾国倾城的姐姐妹妹不可求,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军事天赋更千古稀见,而做题家是人人努力,皆可为之。 ——所以,千万别得罪【小镇做题家】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锦衣卫的另一面,看来电影骗了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锦衣卫电影精彩镜头,锦衣卫陆绎最爱的女人,关于锦衣卫的全部电影

    电影《绣春刀》中张震饰演的锦衣卫举伞的仪仗兵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按照明代兵制,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直接听命于天子,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锦衣卫的“将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将军,而是负责皇帝近身雇从的卫士的荣誉头衔,称大汉将军。其工作类似于仪仗兵,是一

  • 解缙本来深得朱元璋和朱棣器重,为何最终却落得被冻死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和解缙,解缙与朱棣的关系,解缙和朱棣著名的谈话时间

    (解缙剧照)一、解缙天资聪颖,少年登科。洪武二年十一月,解缙出生于吉安府吉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祖父解子元为元朝进士,曾出任江西安福州判官。父亲解开为二魁胄监,五知贡举。其母高妙莹贤良慧淑,通史书,善小楷,晓音律。解缙幼时天资聪颖,机敏绝伦。5岁时即能过目不忘,出口成章。7岁时便可吟诗作赋,巧对对

  • 《锦衣十日令》计日可待,郭子凡锦衣卫出镜,助演们颜值更是不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十日令》海报就拿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新剧《锦衣十日令》来说,该剧便是一部跟锦衣卫相关的古装悬疑题材的网剧。那么关于《锦衣十日令》这部新剧的整体质量到底如何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各位大概地剖析一下!首先,从《锦衣十日令》的选角阵容来看。《锦衣十日令》这部古装悬疑剧是由国内知名导演胡储玺亲自执导,

  • 明朝奇女子,连怼两任皇帝,躲过殉葬,废而复立的代宗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汪皇后最后的结果,宋朝汪皇后,汪皇后的历史记录

    朱祁钰只小明英宗朱祁镇一岁,但正统七年英宗大婚后,朝廷对于朱祁钰的婚事却一直不闻不问。难耐寂寞的朱祁钰就和自己府中的年轻宫人厮混在一起,结果正统九年宫人杭氏怀上了。正统十年二月朝廷得知后,只得紧急为朱祁钰选妃。只不过时间已经赶不及了,汪氏被册封为王妃时,朱祁钰的长子朱见济已出生近半年。朱祁钰也成了明

  • 武则天一生究竟有没有真爱,她最爱的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一生最爱是谁,武则天的一生完整版,武则天一生有多少老公

    武则天一生,究竟有没有真爱,她最爱的人是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概念上的女皇帝,她即位的时候都快68岁了,而且她高寿,驾崩的时候都82岁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简直是传奇一般的存在,与吕后并称“吕武”。坦白说,武则天在中国史上,是一个例外,也是男权主义社会中,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

  • 近水楼台先得月 隋朝的丞相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的高丞相是谁,隋朝丞相一览表,隋朝时期有几位丞相

    先干丞相再当皇帝?这个操作老杨也防不住!公元581年的二月份,大隋朝建立后不久。这个新的国家有新的气象,它的领导人决定开启新的官员管理制度。首先来讲,隋朝国家主席杨坚废除了北周帝国前国家主席宇文邕家族的官僚制度。他的目标是恢复汉朝老刘家和魏朝老曹的制度,并添加点新东西。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与设计,新的

  • 历史上著名诗人那么多,为何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白诗仙个人资料,诗仙李白有哪些贡献,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杜甫说的“狂客”,就是贺知章,绰号“四明狂客”,曾惊叹于李白的诗,称呼其为“天上谪仙人”。于是,后人皆尊称李白为“诗仙”,无人能超越其地位,也无人觉得这个绰号不妥。其实,古往今来,文采出众的大诗人不在少数,为何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呢?除了李白的诗风格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之外,他的非凡出身和道家经历也

  • 隋唐八大锤,岳家军八大锤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家军简介,岳家军四猛八大锤,隋唐八大锤

    这四个人都是评书曲艺中虚构的人物,除了李元霸和裴元庆有原型外,秦用和梁师泰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人物。李元霸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李元霸书中说李元霸手执一对“擂鼓瓮金锤”,每只重400斤,两只锤共重800斤。别看李元霸长得“面黄肌瘦,像个病夫”,其实他有“四象不过”之

  • 隋唐十八路英雄好汉中,他是公认最强,也是公认最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正的隋唐十八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人物实力,隋唐十八条好汉排名表

    首先李元霸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李渊就是朝廷之上的重要官员,家中地位显赫,据说李元霸出生那天金光耀世,随后门外有一个老道士求见,这个道士也就是紫阳真人,他告诉李渊:“你的儿子乃是佛祖坐下金翅大鹏鸟转世,此次来到人间要经历一场磨难,老夫奉命前来收他为弟子,传授其本事。”李渊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

  • 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却被逼惨死,凶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孙无忌简历,长孙无忌杀吴王恪,长孙无忌官职变化

    长孙无忌剧照然而长孙无忌死的也很惨,被许敬宗诬陷图谋造反,连审两次,坐实了他的罪名。高宗李治竟然连舅舅一面都不见,一句辩解都不听,便将长孙无忌发配黔州,最终被逼惨死,家产充公,亲属全部发配岭南为奴,被牵连者不计其数。对于长孙无忌之死,常见的说法有两大原因:第一,长孙无忌只手遮天,引起了李治的警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