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分封一再出现问题,为何朱元璋登基后,还要分封藩王

古代分封一再出现问题,为何朱元璋登基后,还要分封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4/3/1 5:44:06

其实分封制自古有之,但历朝历代以来,古代分封一再出现问题,比较出名的就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既然有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何朱元璋登基后,还要分封藩王呢?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很低,他与刘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但刘邦还要好一点,毕竟人家好歹当过亭长,可朱元璋呢,在参加起义之前,他最“优越”的身份,就是皇觉寺的和尚。

凭借这样的出身,最后却能取代元朝,建立起属于汉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明,论谁都会无比珍惜。所以朱元璋称帝以后,并没有马上急着开始享受,而是接着清除元朝残余势力,稳固大明江山。

直到洪武三年,他才开始制定一系列制度,并加封开国功臣。毕竟要是没有这帮陪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明朝也不可能建立起来。而且也是因为他们,才让大明江山稳固起来。

所以朱元璋一口气,就加封了六公二十六侯,这样他还觉得不够,于是又赐予他们丹书铁券,也就是所谓的“免死金牌”。这时候功臣们无不感激涕零,纷纷认为跟了个好大哥。

然而过完“好大哥”的瘾之后,朱元璋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这些兄弟固然勇猛,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当初大家什么都没有,可谓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个个都敢豁出性命。现在有了高官厚禄,时间久了,他们还会一心一意效忠自己吗?

思来想去,朱元璋还是认为,兄弟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的儿子。与其依靠这帮功臣保护大明江山,还不如采取老朱家子孙自我保护模式。就这样,朱元璋决定分封儿子为藩王。

但是分封制有隐患,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以为了让朱元璋打消这个念头,有位叫叶伯巨的大臣,率先站出来反对。叶伯巨向其陈述了分封的种种弊端,希望朱元璋三思而后行。

结果朱元璋听后大怒,认为叶伯巨是在离间他们父子之情,当即要将其处死。群臣纷纷站出来求情,朱元璋才“网开一面”,将叶伯巨下狱,可最终还是将他饿死在大牢中。

可见在朱元璋心中,古代分封一再出现问题,只是帝王没有处理好罢了。他将自己儿子分封为藩王,这是最“保险”的事情。在他心中,这些反对的大臣才是愚昧的,而他这样做,是万无一失的,老朱家的子孙一定会团结一致的。

于是他将在世的儿子都封为藩王,到了一定年纪后,就让他们前往封地就藩。这些藩王各个盘踞一方,拥兵自重,尤其是九大边塞王。史书记载:

“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就好比燕王朱棣,他在北平拥兵过万。宁王朱权,除了拥兵过万以外,其麾下的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看中朵颜三卫的实力,想借其成事,才承诺与宁王“共分天下”。

朱元璋看到儿子们个个能够独当一面,将大明每一寸土地都保卫得密不透风,他认为自己决定分封,实在是明智之举。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隐患,就是这批开国功臣,既然儿子们均能担当大任,那么这些异姓大臣不仅没多大作用,还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也是时候清除了。

于是朱元璋借由“胡惟庸案”,率先处置一批功臣,其中包括已经年过古稀的李善长。太子朱标死后,他更是觉得功臣的存在威胁太大,于是又有了“蓝玉案”,又一批功臣被牵连进来。

到了最后,朱元璋仅留下几位功臣辅佐皇孙朱允炆。此时此刻,他认为功臣的威胁没有了,儿子们也能够担当大任,他辛苦打下来的江山,终于可以“稳固”地传下去了。洪武三十一年,这位自认为给子孙,留下了一个“铁打江山”的明朝开国皇帝,终于放心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名山藏·卷36·分藩记一》)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假如崇祯不在煤山上吊,而是前往南京,会不会出现两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死在景山还是煤山,崇祯上吊后怎么处理,崇祯到底有没有上吊

    崇祯上位后,明朝的江山虽然被他的几个前任皇帝折腾得千疮百孔,不过对于崇祯来说还是有很多机会反败为胜的。可惜崇祯没有抓住机会,崇祯跟前几任皇帝最大的不同是崇祯有心重现祖宗朱元璋时的辉煌,前几任皇帝是自顾自己享乐,完全无心治理天下。不过就治理江山,知人善用,选贤任明,运筹帷幄这些方面,崇祯和他的父兄们几

  • 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岳飞能抗金成功,迎回二圣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为什么要迎回二圣,岳飞对宋高宗有什么影响,宋高宗怎么评价岳飞的

    至于军粮,事先要跟岳飞商量好,只要出了大宋国土,粮草自筹,不论什么办法,只要能弄到手就可以,皇上不怪。当岳家军打出大宋,打进西夏的时候,估计西夏还傻傻的看宋金交战的热闹呢,殊不知,战火已经烧到了跟前儿,毫无防备。这样一来,大部分西夏领土在短时间之内就会易主。过去的通信方式主要还是依靠马匹驿站,估计当

  • 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朝代是宋朝,为何又是最弱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最无能的朝代,宋朝为何被称为最强大的朝代,历史上宋朝最弱吗

    赵匡胤上台的第一件事,把能征善战的大将慕容延钊,石守信,韓令,等解甲归田这就是史书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反历代有做为的朝代的传统,开拓彊土而重用文人,让文官取代武官的许多权力企图解决历朝军阀割据的问颢,从他起种下苦果,。在随后的与辽的战爭中体现,两次伐辽失败,大将扬业重伤被俘,绝食而亡。北敌强大

  • 忽必烈戎马一生,晚年为何饱受肥胖和痛风之苦,问题到底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忽必烈死于痛风吗,忽必烈晚年生活状况,忽必烈的真实事迹

    年轻时的忽必烈,身体可以说非常健康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蒙哥、阿里不哥与旭烈兀是他的亲兄弟,原本按照成吉思汗的意愿,汗王之位是留给窝阔台一脉的,与忽必烈家没什么关系。然而,成吉思汗虽然将汗位留给了窝阔台,却将军队与财产都留给了拖雷。果不其然,汗位在窝阔台家族最终断绝,转向了拖雷的家族,而拖雷家族中第一

  • 忽必烈有9个儿子,却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忽必烈有几个儿子,忽必烈是怎么当皇帝的,忽必烈怎么登上皇位

    前面提了一下关于权臣阿合马的事情,阿合马死后,其党羽余有不甘,想要卷土重来,突破口就是皇太子真金。就在此时,一个汉人上疏说道:“陛下年事已高,希望尽早退位,不要有垂帘听政的事情发生。”忽必烈此人戎马半生,权力欲极重,怎么可能会听从这些话语。此人的上疏典型就是找死,说白了就是给真金太子找茬的。而真金得

  • 忽必烈立孙子为帝,他的儿子们为何不起兵造反夺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怎么得到的皇位,忽必烈死后谁继承皇位,忽必烈的皇位如何来的

    因为,就在元朝的至元十年,也就是公元1273年的2月,忽必烈已经明确地把自己的次子,孛儿只斤.真金立为皇太子,当时被立为皇太子的孛儿只斤.真金且身兼中书令,正所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一时之间,仿佛无人能够撼动!而就在孛儿只斤.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之时,做为皇太子之子的孛儿只斤·铁穆耳已经是一

  • 汉朝三四代才有了文景之治,为什么朱元璋建国一代就有盛世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是怎么治国的,汉朝皇帝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对汉朝的贡献

    首先我认为文景之治实现之时,并不可以定义在景帝末年,实际上,经过文帝一朝的励精图治,文景之治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最起码,当时的税率低得让人羡慕,人民生活富裕,粮食都吃不完。汉文帝勤俭节约,采取藏富于民的经济政策,让全国经济得以快速复苏。然后,我们再来看西汉初年和明朝初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什么不同。

  •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何会被宋高宗猜忌?他遇害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岳飞精忠报国的背后故事,岳飞精忠报国杀敌场面,宋高宗对岳飞有什么好处

    在他还是一个只统帅几百千把人的低级军官的时候,倒是有过不少跟金兵交手的记录,那时候他还隶属于八字军的王彦,但是很快他就脱离了王彦,这其中的原因各种史料都是含糊其辞,大多数都归结于双方的政治,军事理念不合,但是,二人从此再没有任何交集,甚至在王彦因为年老体弱退休的时候,对于朝廷要把八字军调拨给岳飞的提

  • 忽必烈真的算得上一代明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忽必烈算不算明君,忽必烈是一代明君吗,忽必烈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帝王

    1294年,忽必烈卒于暴饮暴食之中。历史对他的记忆,是一位试图适应汉族习惯的蒙古大汗,他为大元的政权稳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依靠汉化实现了统治,但元帝国却在建国八十余年就死于非命,这就是忽必烈遗留下来的分级制度,沉珂的赋税与骄奢淫逸的皇室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尤其是对人进行人为的划分等级,屠杀“贱

  • 建文帝坐拥天下,军队强大粮草又足,为何会被燕王朱棣轻易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建文,建文帝和朱棣军事实力对比,朱棣对建文的态度

    朱元璋大肆封王给朱允炆留下难题,遗诏成为朱棣起兵借口每一个新生的朝代,开国皇帝都会根据前朝的执政得失来规划自己国家的未来,以求千秋万代。朱元璋一生有26子,除了皇太子朱标外,其他的都封了王,就是为了让他们帮忙镇守边疆。就不会出现像唐朝那样的藩镇,也不会像宋朝一样为了防止藩镇割据而导致无力抵挡北方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