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喜欢开疆扩土的皇帝,除了汉武帝刘彻以外,清朝的乾隆皇帝绝对算得上一位。
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他经常果断出兵,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收复了不少曾失去的复地,可谓是寸土必争。
然而,虽然号称寸土必争,但乾隆皇帝却也曾失去过一片富饶的区域,甚至这个区域在现如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区域在哪,为什么乾隆皇帝会想要放弃呢?
康雍乾盛世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中,曾出现过太多的盛世了,但唯独只有清朝时期的康雍乾盛世,持续的时间最长,达到的顶峰最高。
康熙、雍正、乾隆三人一共在位近一百四十年,在他们执政期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达到了极致。
而且不仅仅体现在国力方面,不管是内部的社会安定,还是对外的藩国政策上,这个时期的清王朝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然而这也确实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了。
乾隆皇帝作为康雍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统治末期,开始变得有些好大喜功,贪于享受。
大贪官和珅,就是抓住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这一特点,不断在他耳边进献谗言,导致清王朝本就存在的贪污现象更加严重。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本身喜欢挥霍钱财的性格,同样也是康雍乾盛世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乾隆皇帝日渐残酷的封建统治剥削,一时间朝廷内外哀嚎遍野,民不聊生,不少沿海民众都在这个时期纷纷出走,流亡海外生活。
在这种情况之下,清王朝的内外矛盾同时爆发,农民起义、藩国反叛导致乾隆皇帝不得不出兵镇压。
虽然最终平定了叛乱,但曾经盛极一时的康雍乾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清王朝从此走向衰落。
乾隆皇帝对康雍乾盛世的最终落幕,绝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乾隆皇帝的历史地位却比起康熙和雍正都高了不少,这是为何呢?
主要就是因为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开阔疆土、收复失地,乾隆皇帝曾经说过:
“老祖宗打下来的土地,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可以说,只要有机会,乾隆皇帝必定是寸土必争。
不过,乾隆皇帝却也错失过一片土地,如今看来,乾隆皇帝错失的这片土地,竟然是相当重要的一片区域!
天朝弃民建立国家
乾隆皇帝错失的这片地方叫做“兰芳共和国”,说起这个国家的建立,还真的和乾隆皇帝有点关系。
当时,正值乾隆皇帝统治中晚期,官逼民反的现象时常发生,不少人都决定流亡海外生活,兰芳国开国元首罗芳伯也不例外,他和一起出逃的难民来到了印度尼西亚,开始新的生活。
罗芳伯的领导能力不错,他在来到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天,就迅速组成了不少天朝同乡会一类的机构。
在罗芳伯的领导下,“天朝弃民”们团结一致,很快就在印度尼西亚站稳脚跟,联合当地人民一起共同击退荷兰侵略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
罗芳伯听取了当地人民的意见,建立了一家名叫“兰芳”的贸易公司,经常和清王朝政府有贸易往来。
后来,罗芳伯又将兰芳公司改建成为“兰芳共和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是全世界最早建立的共和国,罗芳伯被推举为总统。
兰芳共和国建国以后,由荷兰侵略者建立的东印度公司,一直对这个新生的国家虎视眈眈。
无奈之下,罗芳伯只能向乾隆皇帝请求成为清朝的藩国,彼时的乾隆皇帝正处于好大喜功的阶段,根本就没有理会罗芳伯的请求,还反讥罗芳伯是天朝弃民。
罗芳伯没有办法,只能借助罗芳共和国和清朝有贸易往来之由,哄骗荷兰人不敢进攻。
当时,清朝处于康雍乾盛世的末期,国力还是有的,荷兰侵略者没有轻举妄动。然而,就在清政府统治日渐式微的时候,荷兰侵略者迅速进攻了兰芳共和国。
兰芳大总统再一次寻求清政府的帮助,但彼时的清政府正在和法国打仗,无暇顾及兰芳共和国的事,最终兰芳共和国就此灭亡。
纵观这一段历史,兰芳共和国的灭亡除了自己国力确实不足以外,乾隆当年的消极态度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现在的很多人都说,兰芳共和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乾隆皇帝怎么能拱手让人呢,这兰芳共和国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重要。
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历史记载,兰芳共和国的位置处于南洋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代,这个地方如今被称为马六甲海峡。
当今世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这个地方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
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都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就连日本也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生命线”。
更甚至,欧洲和非洲各国想要来到东亚进行贸易,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从各方面来看,马六甲海峡绝对算得上兵家必争之地,
试想一下,倘若中国能牢牢占据兰芳共和国所在的地区,就相当于牢牢控制住了东南亚的经济通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带动作用。
如今,有很多人怒骂乾隆皇帝眼界短浅,错失了这么一块交通要道,这种说法不免有些偏激。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错失了这么一块交通要道,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当时乾隆皇帝是不可能想到,当今世界的贸易格局的,所以没有必要对乾隆皇帝大肆批评。
另外,在乾隆皇帝统治衰落以前,清王朝就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兴起,和兰芳共和国没有一丁点关系。
如今,中国没有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不一样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吗,马六甲海峡最多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历史就是这样,过去的都过去了,是已经不能改变的事实,立足于脚下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