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最崇拜的人便是他的爷爷康熙,为了追随爷爷的步伐,乾隆不仅也跟着六下江南,而且还在其任内数次出兵边疆。因为平定了边患,又营造了“康乾盛世”,所以一向自负的乾隆便自诩为“十全老人”。在骄傲之余,他又向老天祈祷,希望能活个高寿。如果真能实现,他便在统治清朝六十年后退休(因为他爷爷康熙统治清朝六十一年,为了显得恭敬,他才立下了六十年的誓言)。
但要退休,就必须要有接班人。而乾隆原先所立的太子却一个个夭折,让他心慌不已。所以直到他60多岁时,还未确定储君人选。但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不利的,所以时常有大臣催促乾隆早立太子。乾隆三十八年,63岁的乾隆终于决定立13岁的永琰为太子。但在天坛祭天时,他却暗暗祈祷:“如果永琰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业,就保佑他诸事顺利;如果他并非贤能之人,就让他短命而死。”可见,乾隆的心确实挺狠。
但嘉庆皇帝可能确实是天选之子,有惊无险的长大了。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皇帝遵照之前的承诺,让位给了儿子嘉庆皇帝。但为了防止自己出现唐高祖李渊那样的惨状,乾隆还留下了后手:第一,只交政权,不交军权。开会、祭祀、接待、礼仪类的工作,乾隆移交给了嘉庆皇帝,但涉及到国家根本的军政大权,还被乾隆牢牢握在手中。军国大事,必须上报给他;第二,对外依然称“朕”,他的旨意称“敕旨”。向外邦宣告,他依然是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第三,不搬出养心殿。养心殿一直都是清朝皇权的象征,而当了太上皇的乾隆却以住习惯了为由,拒绝搬出去,嘉庆只好每天来这里上班。
很多大臣看大事依旧是乾隆说了算,嘉庆充其量只是个傀儡,所以仍然以乾隆马首是瞻。而乾隆也成为最具实权的太上皇,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于乾隆这般的举动,嘉庆也无可奈何,只好在他面前当个“乖宝宝”。而乾隆一死,嘉庆便拿他的头号宠臣和珅开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