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老先生的《南明史》堪称历史著作的典范,书中对郑成功的评价我觉得很深刻度,“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只能是一个中性略带贬义的评价吧,郑成功的地盘都是自己血拼下的,肯定要优先考虑自家势力的存亡兴衰。
郑成功在隆武帝遇难后,一直不愿意奉永历帝朱由榔为正朔,在孙可望受封秦王,分三路誓师连克贵州,川南、湖南、广西大部的大好形势下,郑成功依然在坐观成败并没有向永历朝称臣,保持自家的割据性,虽然最后受封延平郡王,但是受封不听调,在孙可望降清清军主力云集西南的时候,依然坐观成败,俨然独立王国,永历王朝的死活郑成功并未放在心上。
孙可望北伐全盛时期真有一鼓作气收复河山之势,可惜私心导致功败垂成。
张煌言、张名振在浙东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一时之间声威大振,福建“义师起,八郡同日发”,但是郑氏集团对朱以海监国这个事情很冷淡,不光不予以配合还处处掣肘。后来朱以海被清军击败,没有了根据地的朱以海到了厦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表面上以礼相待,安排朱以海居住于金门。
永历帝 朱由榔在云南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后,张煌言几次上书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但由于郑成功不支持而作罢。郑成功死后,朱以海一度无人供奉。
对此,顾城对在南明史中对郑成功有严厉的批评,“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
所以郑成功是一个枭雄,他不可能拥立拥立明朝皇室后裔,而且郑氏集团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军阀势力,郑氏集团本身对明朝的忠诚的就很一般。
郑成功虽然割据自雄,但是依然是一个大英雄,鲁迅先生说的好,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而郑成功坚持抗清,誓不投降的气节也赢得了清朝的赞赏,康熙给郑成功写了一副挽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比起江北四镇、左良玉之流,郑成功对大明已经算做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