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号称太子杀手,隋唐三位太子拜他为师,却集体下岗无一幸免

他号称太子杀手,隋唐三位太子拜他为师,却集体下岗无一幸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3 21:31:46

李纲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他却是隋唐时期,三位太子的老师。这三位太子的名气可就大了去了。第一位是隋文帝的太子杨勇,第二位是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第三位则是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没错,他们虽然都是太子,却都是落马的太子。这三位太子没有哪一位是真正登基称帝的,那么这件事李纲要背锅吗?李纲连忙跳出来:我不背锅!

01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得罪了他老妈才被废掉的。

杨勇的老妈独孤皇后其实才是大隋朝的建立者,很多时候,隋文帝似乎都是被独孤皇后牵着鼻子走。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隋文帝连个屁都不敢放,每天上下班都需要被独孤皇后接送。独孤皇后就像接送儿子进幼儿园一样,每天早上把隋文帝送进大殿,然后等到要下朝了,再来把隋文帝给领回家。

期间独孤皇后会问很多朝堂上的事情,隋文帝只能如实相告,毕竟就算不告诉独孤皇后,她也有自己的情报机关。所以大隋朝的命脉其实是掌握在独孤皇后的手里的。

杨勇哪里懂这些,他是个好孩子,在李纲的教育之下,杨勇在历史上的名声其实还不算差。《隋书》里曾经记载:

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隋书,卷四十五》

也就是说杨勇是比较喜欢学习的,而且性格比较宽厚大度,这么一位太子,确实是比较合适的继承人。但是杨勇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好色。

杨勇的府上有不少美女,这是独孤皇后最反感的一件事。我们看隋文帝杨坚的私生活,那叫一个清静无为啊,一个小老婆都没有。当然是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一个都没有,那是因为怕老婆啊,所以独孤皇后死了以后,杨坚撒欢似的一连找了好几个,也不管自己行不行,反正就是打算尝试一下。

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隋书,卷四十五》

杨勇不仅喜欢美女,而且还管不好自己的女人,结果导致太子府上的女人们内斗,把原配太子妃给弄死了。这可是独孤皇后赐婚的太子妃,杨勇这回算是闯祸了。

独孤皇后得到这个消息,三加五除二,就把杨勇的太子之位给撸了。杨勇被废了,那李纲这位太子的老师有没有被牵连呢?

02李纲义正言辞,不仅没有被罚,反而升了职。

李纲当时是太子洗马,不是给太子洗马的人,而是太子的老师。可是这位老师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因为李纲只愿意教太子四书五经这些枯燥无味的学问,却不愿意跟太子一起玩乐。

久而久之,李纲就被太子杨勇给疏远了。而疏远李纲的这段时间,杨勇结识了不少吃喝玩乐上的朋友,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杨勇便从中这些人身上学来了不少吃喝玩乐的本事。

那么李纲说话管用吗?当然是不管用的。太子的言行他看在眼里,他曾经阻止过,却没能及时将他纠正过来。后来独孤皇后废了杨勇之后,隋文帝为了附和一下掌权的老婆,也把太子府的那些人叫过来训话,准备挨个贬职。其他人都不说话,唯独李纲义正言辞地反驳:太子想学坏难道是我们拦得住的吗?皇上平时不管教太子,使得太子身边多了那么多酒肉朋友,难道这是我们的罪过?隋文帝心想,自己在老婆那儿受欺负也就算了,你这么一个小小的太子洗马,怎么也敢如此顶撞皇帝?他不依不饶地质问李纲,难道让你做太子洗马,你真的就是在东宫洗马的吗?那些酒囊饭袋你为什么不赶走?

李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甩了个锅:我搁太子那儿说不上话,能说得上话的,只有皇帝陛下了。

这话既甩了锅,又捧高了隋文帝,毕竟真正说得上话的是独孤皇后,不是隋文帝。隋文帝心里当然是比较开心的,所以不仅原谅了李纲,而且还给他加官进爵。

03李渊称帝以后,李纲成为李建成的老师。

李纲运气还是比较好的,在隋炀帝把国家给败了以后,李纲四处飘荡,甚至在何潘仁手底下做过长史。后来看到隋炀帝的大表哥李渊造反成功,建立了大唐王朝,李纲立刻跑到李渊那边找份差事。

毕竟李渊跟杨勇杨广兄弟是表兄弟的关系,所以李渊跟李纲的关系应该也是很不错的。按照辈分李渊也应该称呼李纲一声老师。

李纲前来投靠以后,李渊觉得李纲做太子的老师是最合适的,毕竟这份工作专业对口。所以就把李纲任命为了太子李建成的老师。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唐书,卷九十九》

李建成对李纲的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他认为李纲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所以比较敬重李纲。

李纲也是信心满满,看到这个太子如此上进,他要一雪前耻,一定要把这个太子给教育好了,将来能够成功登基,他也算是功不可没。

可是李纲跟李建成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李建成这个人身上的坏毛病压根就不比杨勇少,甚至比杨勇还要多。

隐太子建成小字毗沙门。资简驰,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唐书,卷七十九》

由此可见,李纲这回又遇上硬茬了。李纲向李建成上书,希望李建成能够换一批小伙伴们玩一玩,成天跟这些酒徒赌徒混在一起,没什么好处。

李建成的脾性早就养成了,李纲的话他哪里肯听得进去,所以李纲在太子府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失去了老师的威仪。

04李纲急流勇退,这才保住了一命。

既然不听劝告,那李纲只能引咎辞职了。要不然将来如果太子再被废了,他可没本事再甩锅了。所以李纲向李渊提出辞职,李渊当然是不答应的,这预支工资都给了你了,你现在想下岗,可没那么容易吧?得了,给你升职加薪,小情绪就不要闹了。

在升职加薪的诱惑下,李纲成功留了下来。结果李纲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发现李建成这个人不仅不是可造之材,而且还是个狂徒。为了跟李世民斗争,李建成不断在府内招揽打手,俨然把太子府搞成了黑帮聚集的团伙。这么搞下去,那还是要玩完?李纲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他早就察觉李世民那边强大的实力,大半个大唐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唐朝军中的将领绝大多数也都是李世民带出来的。所以李世民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个时候李建成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帝位搏一把。李纲可不想趟这趟浑水,他再次上书给李渊,预支工资也都退给了李渊,跟小命比起来,那钱财算个什么?简直只算个王八蛋。

李纲是明智的,不久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子玄武门和李世民火并。大唐初期最热闹的一场内斗就此展开。结果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被杀,李世民最终夺取了帝位。

05李纲再任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李承乾又落马了。

心有余悸之下,李纲为自己急流勇退的表现暗自庆幸。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为什么自己辅佐的两任太子都这么稀里糊涂就挂了呢?难道说自己是太子杀手吗?他连连摇头,并且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一定是巧合!

没想到李世民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李纲,他知道李纲的学问深厚,又是太子洗马的专业出身,所以就打算把自己的太子李承乾交给李纲教育。

李纲落寞之余,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他能够把李承乾教育好了,辅佐李承乾坐上皇位,那自己太子杀手的名声岂不是就可以被洗刷掉了吗?

所以李纲勇敢地接过了这项重任。可能是这些当皇帝的都缺心眼,为什么选择的太子都是这些歪瓜裂枣呢?李纲与李承乾打了两个照面以后,脸色立刻刷白了。

时魏王泰有美名,帝爱重。而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惧废,与泰交恶。泰亦谋夺长,各树党。---《唐书,卷八十》

因为李承乾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打小就是个瘸子,因为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所以才会被立为太子。可是他弟弟李泰比他优秀太多了,就连李世民也比较喜欢李泰,所以李承乾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当然要高点花样了。

李纲作为李承乾的老师,当然想要挽救一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他正要苦口劝说李承乾,千万不要去做一些傻事。

我做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唐书,卷八十》

结果就如同《唐书》所说的那样,李承乾扬言,自己做了皇帝以后,哪个敢进谏的话,那我就宰了他,杀500个人,这件事难道还不能搞定?

吓得李纲立刻捂住了嘴巴,跟职业生涯比起来,好像还是小命更加重要,所以李纲放弃了劝告李承乾的机会。没多就李纲就去世了,他压根就没看到李承乾的下场。

不过我们可以告诉李纲,李承乾带兵造反,被李世民的大军击败后,流放黔州,而跟随李承乾造反的人全部被处死了。

总结:李纲号称太子杀手,当真不是乱盖的。

从杨勇到李建成再到李承乾,这三位太子全都是李纲的徒弟,但是我们发现,这三位太子没有哪一位是好端端接任皇位的。其中李建成还惨遭被杀的厄运,难道说当真是巧合吗?

其实李纲这个人看似比较平庸,可是他85岁的人生中,有太多神秘的地方。比如说他为什么常常选择辞职回家呢?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他分明拿着高薪水,享受退休干部的待遇,却依旧坚持要回家养老。甚至几次都惹怒了李渊,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不过他的几次辞职,的确是比较漂亮的落幕。尤其是李建成出事之前辞职,可见他的眼光是十分独到的。

参考资料:

《唐书,卷八十》

《唐书,卷七十九》

《唐书,卷九十九》

《隋书,卷四十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魏征死后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让他名声受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墓碑,魏征死时唐太宗说了什么,魏征死后墓碑被唐太宗毁掉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对于这个经常给自己提意见的老臣,唐太宗十分惋惜地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度,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其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但魏征刚死,尸骨未寒,唐太宗就迫不及待地推到了他的墓碑,这是怎么回事儿?)但您可曾

  • 什么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司马家的8个王爷,轮流坐庄打了16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八王之乱全过程,司马家八王之乱原因,西晋八王之乱的真实情况

    可是到了中后期,司马炎就开始犯糊涂了,他觉得老天爷交给他的任务都完成了,于是开始了风花雪月的生活。所以在选拔继承人的时候,司马炎居然让司马衷继承了大位。有人问,司马衷怎么了?怎么了?这是个傻子好不好!就算不傻,至少智力也比一般人低很多。有一次大臣告诉司马衷:天下百姓都吃不上饭啊,真可怜。司马衷反问他

  • 为何像汉武帝,唐玄宗,乾隆这些皇帝前半生英明,后半生却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皇帝和唐玄宗,乾隆和唐玄宗谁最败家,乾隆皇帝有多昏庸

    先说说皇帝这个职业,这活真难啊,不是人干的!首先是人际关系森罗棋布:后宫里老婆们争宠,还有老婆想夺老公的权;身边的太监还分党分派,关键他们还很厉害,在相当情况下,皇帝软蛋的话太监就是真皇帝了。外面大臣们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在背后拉帮结派,还有很多大臣不是想着咋提升业绩,而是多捞钱。当然还有极少数大臣

  • 为什么李世民要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和李世民相差多少年,曹操李世民谁名气大,李世民与曹操的智力谁更强

    他李世民那个唐二主的宝座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得来的,名不正又言不顺,还重兵逼宫、痛吮上乳,把个唐太祖弄得失魂落魄、喑哑无语,不得不传位于他。这一段史实又何曾没有人背后议论纷纷。按道理,李世民作为一个万圣之尊,有道明君,是有资格评论先人前辈的,三皇五帝也含纳其中。毕竟,他站在了那个历史舞台的高度上。但无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在长安仍有一支秘密大军,他们在等待谁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势力,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随从几人,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有多厉害

    李渊起兵之初,李建成与李世民分别在河东、晋阳招募人才。在河东地区李建成结交了大批能人志士,他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十分了解,太原起兵后李建成曾对父亲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当时李氏宗族有着习武之风

  • 秦琼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一,玄武门之变他到底有没有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秦琼凌烟阁武功排名,秦琼在凌烟阁的地位排名

    严宽饰演的秦叔宝这么重要的事情,秦琼当然会参与,只是他应该不在刚开始进门的那九个人中,他在事变中的具体位置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可以推想,李世民带进门的虽然只有九个人,但是太子和齐王有私人武装,而且统兵大将的水平都不低,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都是万人敌,所以李世民一定带来了更多的人预防他们,只是没有全

  • 安史之乱时,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人支持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太子李亨灵武称帝在安史之乱中吗,唐太子李亨为什么要在灵武登基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唐玄宗李隆基向南进入巴蜀之地,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太子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而不是其他地方呢?一首先,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之所以来到灵武即位,原

  • 唐中宗为何被废?只因他的一番言论吓到了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中宗与武则天,唐中宗如何看待武则天,唐中宗在武则天之前还是之后

    说起唐中宗的皇帝之位,其实得来的也是相当不容易。他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哥哥,分别是皇五子李弘、皇六子李贤。李弘于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由于他品性纯良,孝顺仁德,因而被唐高宗寄予厚望。然而不幸的是,675年,李弘在随帝后出行洛阳时猝死,终年二十三岁。

  • 都说唐高宗李治生性懦弱,为何还敢和自己的庶母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李治很懦弱吗,历史上的李治真的很懦弱吗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照理说,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皇帝这把宝座是轮不到他的。尤其是他那个性格,他是偏温和性的。那么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儿子,怎么会选中他做皇帝哪?李治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吗?贞观二年六月,李治出生在东宫丽正殿,三年后被封为晋王。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皇

  • 西晋八王之乱,司马越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最后胜出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越不死西晋不亡,西晋八王与七国之乱,司马越简介

    这八王中,除了酒囊饭袋的“老不休”,就是年轻气盛的“愣头青”。只有两个最有出息的,司马乂(长沙王)打仗最猛,可惜不会笼络人。司马越(东海王)既有名望,又会笼络人心,更会抓准时机。在司马家族中,东海王一脉属于远支。所以司马越在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笼络盟友,隐忍不发。待到皇族近亲们斗得差不多了,司马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