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魏征死后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让他名声受损?

为什么魏征死后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让他名声受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26 3:48:46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对于这个经常给自己提意见的老臣,唐太宗十分惋惜地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度,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其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但魏征刚死,尸骨未寒,唐太宗就迫不及待地推到了他的墓碑,这是怎么回事儿?)

但您可曾知道在魏征死后我们口中这位“虚心纳谏”的唐太宗却骤然翻脸,他不但历数魏征的罪过,甚至还推倒了自己亲手为他所写的墓碑,大有把魏征打倒搞臭的架势。

这是什么情况?唐太宗不是非常信任重视魏征么?为什么魏征一死这翻脸比翻书还快?

(李世民也搞过些阴谋手段,比如喊尉迟恭做假证,他好杀了无辜的大臣唐俭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积怨已深。

虽然对魏征很信任,但李世民也非常厌恶魏征,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要有人天天在你耳边嗡嗡,一门心思给你挑错,咱们估计也会把他烦到骨子里,但李世民却都忍了下来。与我们想象中温文儒雅、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不同,马上夺得天下的李世民有着武人的热血和冲动,实际生活中的他性格非常火爆。

当年吏部尚书唐俭曾经和李世民下棋,但唐俭太过耿直竟然和李世民争论了起来,这本来是大家一笑而过的小事,但太宗却不依不挠,先是把唐俭贬到外地去当了个小官,接着还不解恨的要尉迟恭给他作伪证,说唐俭曾经侮辱过他要将他杀死,幸亏尉迟恭刚正不阿,在上朝时断然拒绝作伪证这才保住了唐俭的一条小命,可见惹唐太宗生气也是要死人的。史书记载李世民怒气冲冲地骂魏征是“田舍汉”,还说迟早要找个借口杀他,这可不是开玩笑,如果不是长孙皇后劝谏,我估计李世民还真的会弄点小手段把魏征给搞死。

虽然也忍不住想杀人,但李世民终究忍了下来,他之所以要像个受气包一样接受魏征的批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目的:成为被后世歌颂的一代明君。

(玄武门之变的压力督促着李世民去当一个好皇帝,所以他才会对魏征的劝谏言听计从)

李世民比任何皇帝都迫切的希望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因为他得国不正,大唐的第二任皇帝本应当是他的大哥李建成,但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大哥建成和三弟元吉,又带着兵逼迫李渊才当上的皇帝,所以登基后的李世民极度渴望能洗刷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他不惜插手史官,篡改历史,把自己写成了白莲花的同时竭力给大哥李建成泼脏水,但这种方法终归治标不治本,所以李世民选择了当一个好皇帝,做出一番光辉灿烂的事业,这样后人自然对自己会更宽容。

正因为如此,魏征骂他骂得越难听李世民越高兴,他不但虚心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还给他加官进爵,魏征生前做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并被封为郑国公,死后更是极尽哀荣,太宗得知魏征的死后失声痛哭,他免朝五日,亲自给魏征撰写墓碑歌颂他一生的功绩,还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嫁给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同时把这个原本是太子党羽的魏征列入凌烟阁,排行第四。唐太宗知道魏征这人虽然嘴臭了点,但确实是真心为了他,为了这个帝国好。—“后数日,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

但这样的忍耐,终究带着气,毕竟被人批评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更何况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皇帝?而这时候尸骨未寒的魏征又搭上了两件要命的事,这也彻底改变了他在太宗心中的形象。

第一件事就是侯君集造反案和太子太师杜正伦低情商案。

(唐太宗和侯君集,侯君集在玄武门事变中表现极为出色)

侯君集是谁?评书小说里把他描写成了一个轻功天下无双的神偷,历史上的侯君集很早就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算是秦王的嫡系,在玄武门事变中表现极其出色,但受限于能力,侯君集在贞观中后期抑郁不得志,对朝廷和皇帝经常有些怨恨之语,而太子李承乾因性格乖张害怕被废黜,这两个失意人便勾搭在了一起,在侯君集的挑唆下他们还妄图谋反,可惜还没等采取行动便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侯君集被杀。

(由于脚有残疾,性情乖张的太子李承乾竟然勾结侯君集打算谋反)

杜正伦是谁?他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由于李承乾不听话,李世民叮嘱杜正乱:我儿子身有残疾这都是不算什么,但是这小子的亲信朋友都是些流氓无赖怎么能行?作为老师你要好好规劝,如果他不听教导你就来跟我说。

结果杜正伦同志嘴里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把太宗给卖了,他把皇帝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告诉太子以作警示,李承乾很生气啊,老爹你怎么能这么说我,于是上奏折给自己辩解。唐太宗更生气,我是让你跟我说,你跟太子说干嘛?杜正伦回了一句让我们啼笑皆非的话:我把陛下的话转告太子好吓吓他。

太宗大怒:你这老师是怎么当的!一怒之下将杜正伦贬到了海南去晒太阳,这事还没完,后来李承乾谋反失败后还查出来他曾经派侯君集送金带给杜正伦,你杜正伦和造反也有关系?海南也不用待了,去越南吧!

(推荐的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有问题,这让唐太宗对魏征极为不满)

而侯君集和杜正伦这两人正是魏征极力推荐的人物……好嘛,你推荐的将领造反,你推荐的太子老师不但教导无方(魏征还说杜正伦和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还把皇帝给卖了(更关键的是杜正伦也和造反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而且你魏征还建议让侯君集掌控禁军兵马(魏征尝荐正伦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请以君集为仆射,且曰:“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难不成你魏征也和太子有见不得人的事情?

兄弟反目、庶子夺嫡、让父亲退位是李世民一生的阴影,所以他对宫廷政变,骨肉相残极为看重,魏征摊上侯君集和杜正伦这么两个猪队友,再加上自己平时也从不谨慎行事,还推荐侯君集掌控兵马,这就不得不让让李世民怀疑魏征和太子等人是同党。

褚遂良

第二件事便是魏征把自己写给太宗的许多奏章都交给了史官褚遂良。

魏征这种行为就是让这些文章流传下去自己好名垂青史。

在唐代“漏泄禁中语”(朝廷禁密,且擅自宣泄于外)是不小的罪过,而魏征把文章交给褚遂良博取名声更是触碰了李世民的逆鳞,这就说明魏征劝谏的目的极不单纯,不然你为什么把这些文章写进史书?本来挨了骂不爽的李世民还自我安慰:魏征是为了我好,为了这个国家好才忠言劝谏。现在看来这小子是里子面子都想要,高官厚禄拿了,皇帝骂了,现在还想要青史留名,名垂千古?你名垂千古也没什么,何苦把我牵扯进去成全你的名声?再说这些奏章里李世民都是个什么形象,皇帝做了错事(可能是许多),魏征劝谏,太宗不听,魏征接着劝谏,两人扯皮,太宗接纳意见,正面角色自始至终都是他魏征啊!对于一心想当舜的李世民来说这能忍?李世民会不会这样想:从始至终这小子就是为了以直取名,他看透了我想当一个好皇帝的想法所以才故意装成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此人根本就不是忠臣!

被欺骗的愤怒和羞辱让李世民失去了理智,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暴怒之下的唐太宗将他亲手为魏征撰写的墓碑推倒,魏叔玉和公主的婚事也告吹。魏征生前备受信任,死后却惨遭墓碑推倒、名誉受损。

但唐太宗终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亲征高句丽时战事不顺,太宗喟然长叹:如果魏征在,一定不会让我打这场战。于是他派人祭祀魏征,告慰他在天之灵,同时又把墓碑给立了起来,魏征如果是地下有灵也会感到欣慰吧!

更多文章

  • 什么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司马家的8个王爷,轮流坐庄打了16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八王之乱全过程,司马家八王之乱原因,西晋八王之乱的真实情况

    可是到了中后期,司马炎就开始犯糊涂了,他觉得老天爷交给他的任务都完成了,于是开始了风花雪月的生活。所以在选拔继承人的时候,司马炎居然让司马衷继承了大位。有人问,司马衷怎么了?怎么了?这是个傻子好不好!就算不傻,至少智力也比一般人低很多。有一次大臣告诉司马衷:天下百姓都吃不上饭啊,真可怜。司马衷反问他

  • 为何像汉武帝,唐玄宗,乾隆这些皇帝前半生英明,后半生却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皇帝和唐玄宗,乾隆和唐玄宗谁最败家,乾隆皇帝有多昏庸

    先说说皇帝这个职业,这活真难啊,不是人干的!首先是人际关系森罗棋布:后宫里老婆们争宠,还有老婆想夺老公的权;身边的太监还分党分派,关键他们还很厉害,在相当情况下,皇帝软蛋的话太监就是真皇帝了。外面大臣们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在背后拉帮结派,还有很多大臣不是想着咋提升业绩,而是多捞钱。当然还有极少数大臣

  • 为什么李世民要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和李世民相差多少年,曹操李世民谁名气大,李世民与曹操的智力谁更强

    他李世民那个唐二主的宝座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得来的,名不正又言不顺,还重兵逼宫、痛吮上乳,把个唐太祖弄得失魂落魄、喑哑无语,不得不传位于他。这一段史实又何曾没有人背后议论纷纷。按道理,李世民作为一个万圣之尊,有道明君,是有资格评论先人前辈的,三皇五帝也含纳其中。毕竟,他站在了那个历史舞台的高度上。但无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在长安仍有一支秘密大军,他们在等待谁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势力,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随从几人,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有多厉害

    李渊起兵之初,李建成与李世民分别在河东、晋阳招募人才。在河东地区李建成结交了大批能人志士,他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十分了解,太原起兵后李建成曾对父亲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当时李氏宗族有着习武之风

  • 秦琼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一,玄武门之变他到底有没有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秦琼凌烟阁武功排名,秦琼在凌烟阁的地位排名

    严宽饰演的秦叔宝这么重要的事情,秦琼当然会参与,只是他应该不在刚开始进门的那九个人中,他在事变中的具体位置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可以推想,李世民带进门的虽然只有九个人,但是太子和齐王有私人武装,而且统兵大将的水平都不低,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都是万人敌,所以李世民一定带来了更多的人预防他们,只是没有全

  • 安史之乱时,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人支持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亨怎么平定安史之乱,太子李亨灵武称帝在安史之乱中吗,唐太子李亨为什么要在灵武登基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唐玄宗李隆基向南进入巴蜀之地,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太子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而不是其他地方呢?一首先,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之所以来到灵武即位,原

  • 唐中宗为何被废?只因他的一番言论吓到了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中宗与武则天,唐中宗如何看待武则天,唐中宗在武则天之前还是之后

    说起唐中宗的皇帝之位,其实得来的也是相当不容易。他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哥哥,分别是皇五子李弘、皇六子李贤。李弘于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由于他品性纯良,孝顺仁德,因而被唐高宗寄予厚望。然而不幸的是,675年,李弘在随帝后出行洛阳时猝死,终年二十三岁。

  • 都说唐高宗李治生性懦弱,为何还敢和自己的庶母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李治很懦弱吗,历史上的李治真的很懦弱吗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照理说,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皇帝这把宝座是轮不到他的。尤其是他那个性格,他是偏温和性的。那么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儿子,怎么会选中他做皇帝哪?李治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吗?贞观二年六月,李治出生在东宫丽正殿,三年后被封为晋王。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皇

  • 西晋八王之乱,司马越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最后胜出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越不死西晋不亡,西晋八王与七国之乱,司马越简介

    这八王中,除了酒囊饭袋的“老不休”,就是年轻气盛的“愣头青”。只有两个最有出息的,司马乂(长沙王)打仗最猛,可惜不会笼络人。司马越(东海王)既有名望,又会笼络人心,更会抓准时机。在司马家族中,东海王一脉属于远支。所以司马越在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笼络盟友,隐忍不发。待到皇族近亲们斗得差不多了,司马越在“

  • 唐朝的“以胖为美”到底是多胖?看到杨贵妃的真实体重,这才是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杨贵妃真的很胖吗,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唐朝胖美人杨贵妃

    唐朝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朝代,当时有很多国家都会向唐朝进贡和学习,大唐盛世,泱泱大国。当时唐朝在各方面都发展得非常的好,特别是文化方面,唐朝也完善了科举制还有三省六部制,是一个国力十分强盛的时期。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也较高,说到当时的女性,就不能不说到唐朝美人杨玉环。杨玉环出身高贵,是齐国公杨玄琰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