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谈法家:申不害的“术”,为何没能彻底改变韩国?

谈法家:申不害的“术”,为何没能彻底改变韩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1/19 9:29:58

但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周王室的信誉和形象大大受损,诸侯之间的战争再不是争霸即可,进入了弱肉强食的兼并丛林,不变法不图强,就只能坐着等死。

[var1]

这时法家各派代表最容易找工作,因为各国君主的目标通过法家各项主张最容易达成,如孔孟那种一味推崇德治,听起来虽然很高大上,可实行起来却太理想了,根本不适应丛林争霸赛,被抛到一边。

而我们能知道的是,齐楚韩魏赵韩秦7国变法,秦国是最成功的,在秦国拉开变法序幕的商鞅重“法”,而非“术”、“势”,就像华山派也有剑宗气宗之分一样,法家这3派主张倾向不同,便导致了他们各自在推行变法时注意的重点不同。

[var1]

商鞅的重“法”,重点在于让新法能长久维持下去,不依靠君主的权威,也不依靠驭下的权术,而是让新法在现实中打下稳固根基,譬如说,依靠商鞅新法通过战功在秦国崛起的新贵族们,自然会维护新法,这样即使商鞅被车裂,新法依然能在秦国继续推行使用。

《史记·秦本纪》载:“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孝公死后,原本就和商鞅站对立面的秦国保守旧贵族甘龙即刻跳出来主张恢复秦穆公时期旧制,但秦惠文王没有听从,这就能证明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真正挽救了积弱的秦国。

[var1]

而与商鞅对比,在韩国实行变法的申不害,变法成效却只维持了一时,没能真正改变韩国在七雄中实力靠后的局面,甚至,当秦王嬴政展开灭六国行动时,韩国还成了最先从战国大擂台上被踢下去的那个——

公元230年,韩国土地被秦军彻底占领,嬴政在韩国故地置颍川郡,宣告了韩国已成为过去式。这其中固然有韩国地理位置就特别吃亏,被秦、齐、魏、楚团在中间难以喘息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但申不害的变法,确实没能为韩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道路。

韩国的早早灭亡,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申不害在韩国为相那15年有点白干。那申不害的变法与商鞅有何不同之处,为何商鞅的新法能长久,申不害的新法却无法在韩国久存呢?

[var1]

申不害属于“术”派。他强调君主的权威,强调君主要集权,臣子不得有任何越权行为,君主要时刻注意,绝不能让臣子权力凌驾于君主之上,申不害的思想明显对支持他变法的韩昭侯有所影响。

韩非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酒宴,韩昭侯喝醉了睡着了,掌帽官看到后担心他冷,便找了件衣服给他盖上。

可是,这原本应该是掌衣官做的事情,等韩昭侯醒来,得知一切,便把两边都处罚了。因为他觉得掌帽官的做法是越俎代庖,有越权嫌疑;至于掌衣官那就更简单了,失职。

虽然有理有据,但如此一来,往后谁还敢轻易关心君王的身体,谁还敢去做自己职责之外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呢?君主的权威的确加强了,可如此法度,都系在君王的能力与权威上,一旦遇上个能力不足的人,法便无所依托,就像没有打下稳固根基的大厦,建得快,倒得更快。

[var1]

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与商鞅变法确有相同之处,他们都非常注重农业发展,《申子》中提到过,“土,食之本也”,在申不害看来,那些早期圣王能够掌管天下,粮食丰足、国家富有是很重要的因素,若是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再强调仁义道德又有什么用?

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法家在现实主义问题中的先进之处。然而,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首先是冲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威胁君主集权的强族下手,其次便是整顿官吏,以考核形式优胜劣汰——这其实与现代一些公司的管理有相似处。

现代管理中也不乏注重个人权威的老板,但这样的老板,未必能看到公司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未必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设立一套可持续发挥作用的稳定运行机制,譬如奖惩要么格外宽松要么突然严格,给员工一种公司的运营在老板一人,不需要我多做什么,多想什么,多做多想反而会招人侧目,不如混日子的感觉。

[var1]

韩国的变法就颇有这种风格,据《韩非子》,就连申不害本人都曾为自己的亲人求官,岂不是将“法”的地位置于君主权威之后?若法可随着君主的心意而变,那这种“术”指导下的变法只能争取一时之功,绝不能成就长远之效。

公元前337年,申不害死,2年后,韩国宜阳之地被秦军占领,韩昭侯想不通,抑郁在心闭门不出,不久也去世了。这两人先后一走,韩国变法就没能很好延续下去,实际已算失败。

变法是触动利益的,本就很难,若是不能在现实基础上看到未来,审时而变,仅凭一时策略就想高枕无忧,那么必定只能被淘汰。

更多文章

  •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会失败?临死前,荆轲靠着柱子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的结局,荆轲刺杀秦王有没有成功

    [var1]荆轲与樊於期荆轲刺秦的经过荆轲在劝樊於期自杀后,得到了觐见秦始皇的筹码。太子丹听说此事后,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随后便将樊於期的首级装在匣子中,安排荆轲带着上路。为了提高刺杀嬴政的成功率,太子丹还命人从赵国徐夫人那里买来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并涂上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同时,还为荆轲找了一位助

  • 被低估的战国名将,两次大败秦国,倘若他在,齐国可能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毫不夸张的说,他应该是战国被低估严重的名将,先后两次大败秦国,如果他在,齐国或许不会灭亡,此人便是齐国大将匡章。[var1]相比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齐国在战国期间存在感显然要弱上不少,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在战国期间,爆发了激烈的内乱,最终田氏代齐,之后有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诸侯联军征讨,齐国

  •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怎样了?语文老师一定不会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都说了什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性格特点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这段故事处于哪一个时期,秦昭王和赵惠文王参加渑池会盟的时候,是公元前282年,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再加上几代国君的发展,已经空前强大,赵惠文王虽然也是战国时期比较贤良的君主,然而他的能力有限。[var1]秦国屡次对赵国发动战争或者欺压,相比之下赵国只能够疲惫应付。而廉颇和蔺相如

  • 安徽六安发现楚国双墓,棺椁中墓主没有头颅,墓主身份至今仍是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六安楚国双墓结构图,安徽发现楚国大墓,六安双木墓主人身份

    [var1]2011年4月,安徽省六安市一处建筑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两座古墓,工地负责人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当地文物部门询问后,立即派出考古人员赶往工地,经过对工地周边进行勘探,基本确认地下埋葬着古墓。从墓葬规模判断,如果双墓为夫妻墓的话,南墓明显比北墓大,墓主应该为男性,但也

  • 负荆请罪的廉颇和蔺相如最后怎么样了?老师可不会主动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将相和大概是公元前279年所发生的事情,而赵国在公元前222年就已经灭亡,这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了呢?相信老师在课堂上面也不会说,那么接下来就让看看他们结局是怎么样的吧![var1]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了非常彻底的军事改革,建立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并在公元前207年到公元

  • 西施嫁人近20年,回到越国后都快40了,为何依旧抢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施最终的归宿,西施的真实现状,西施最后下场在哪

    [var1]1)三年学成被送予吴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人人都知道,但你知不知道他为了打败吴国,还使用了美人计呢?越王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失利后,就开始琢磨其他的办法去扳倒吴国。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献一个美女给吴王。接着他就搞了一个美女宫,选中了西施,教给她歌舞礼仪等。在三年之后,西施对这

  • 虚伪的仁义丨探析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襄公仁义之师,宋襄公仁义之师讲了什么,宋襄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var1]可在这样一个“无义战”的时期,宋襄公却为自己打出了“仁义之师”的招牌。可是这支“仁义之师”最后却兵败泓水,宋襄公本人也被射伤大腿,不治而死。导致这支“仁义之师”失败的根源是什么?本文就将结合有关历史,对宋襄公的“仁义”作出分析,以探究导致其最后兵败泓水的根源。一、以“让位”而得“仁义”之

  •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穆公早期有哪些人才,秦穆公真实生平,秦穆公晚年做了什么荒唐的决定

    早在商周时期,人殉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丧葬方式,秦穆公的人殉,动用了177个活人,这在当时来说,规模算是非常大了。而且这里177个人里面,有三位人才,本来是要留给下一代,辅佐新任君王的,没想到也被列入了秦穆公殉葬队伍当中。[var1]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祭和人殉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习俗。尤其是在商朝时期,人

  • 萧太后死后韩德让的下场?备极哀荣,吕不韦跟多尔衮会无比羡慕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太后与韩德让,韩德让个人简介,历史上韩德让结局

    "入朝不拜,上殿不趋"权力的辽国权臣、官拜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的韩德让(契丹名耶律隆运)病故。[var1]韩德让跟普通的权臣不一样,他以汉族官员的出身,担任过辽国的监国大臣,还被赐予辽国皇族之姓,享受的待遇"位亲王上"。最重要的是,他跟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是公开的情人关系。韩

  • 白起杀掉赵国40万降卒,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能打败赵军吗,白起是如何击败赵军的

    [var1]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当时他带领军队已经将这40万的军队俘虏,按照之前的一些处置办法来说,应当将其中一些比较年轻的士兵编入到自己国家的战斗序列中,而将一些比较年老或者幼小的士兵放回赵国。[var1]但是大家都知道,在之前的时候为了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秦国和赵国的部队曾经相持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