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太后死后韩德让的下场?备极哀荣,吕不韦跟多尔衮会无比羡慕他

萧太后死后韩德让的下场?备极哀荣,吕不韦跟多尔衮会无比羡慕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1/23 10:33:56

"入朝不拜,上殿不趋"

权力的辽国权臣、官拜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的韩德让(契丹名耶律隆运)病故。

[var1]

韩德让跟普通的权臣不一样,他以汉族官员的出身,担任过辽国的监国大臣,还被赐予辽国皇族之姓,享受的待遇

"位亲王上"

最重要的是,他跟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承天皇太后萧绰是公开的情人关系。

韩德让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清朝初期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但韩德让死后的结局却远比多尔衮强太多。

多尔衮死后是被顺治皇帝全力清算,不仅被剥夺了生前所有的封号,连坟墓都让顺治给扒了。

可韩德让不但在死前的生病期间,辽圣宗跟媳妇萧菩萨哥亲自侍奉榻前。

死后,辽圣宗也一点不避讳韩德让跟生母箫太后的关系,为其举行国葬,并将韩德让安葬在萧绰的陵墓旁边。

[var1]

也因此,韩德让成为唯一的一个安葬在辽国皇族陵墓中的汉臣。

辽国皇族在韩德让死后还决定,因韩德让无子,以后必须从辽国皇族中专门找亲王爵位的人作为韩德让的后嗣,只要辽国存在,这个规矩就必须执行下去。

这可了不得,一名汉臣能在耶律姓和萧姓主导上层政治圈的辽国混到这个地步,相当牛气了。

并且,韩德让是因为跟萧太后的关系才上位的,他死的时候,萧太后去世已经两年。

但辽国皇族并没有因为萧太后的死,对韩德让进行清算,反而越发尊重韩德让。

韩德让生前做了些什么事,让辽国皇族要如此厚待他?

[var1]

一:韩德让抗宋有功‍

辽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国土遍布长城内外,因此,在治理方式上,采取了一国两制的做法。

即长城外的草原部分,按照游牧民族的管理方式治理。

长城内的燕云十六州部分,还是按照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治理。

按照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治理,就是依靠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汉姓大家族帮助管理。

韩德让家族传至韩德让这一代时,已经成为辽国有数的汉臣家族,韩家的势力范围主要就在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

韩家是辽国一国两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因此,在辽、宋两国争夺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韩家虽是汉姓家族,却是坚决支持辽国的。

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主动发起的两次北伐,韩德让都参与其中,并帮助辽国粉碎了赵光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愿望。

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赵光义在灭掉北汉后,趁势出兵北上,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

初期,宋军气势如虹,收复了易州和涿州,一直杀到燕京城下。

当时,辽国一方的燕京守将就是韩德让。

[var1]

他在宋军的重重围困中,死战不退,一直坚持到北方援军到来,且配合援军在高粱河大败宋军,

《辽史》

中记载:

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公元986年(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赵光义不甘

"高粱河之役"

的失败,发起

"雍熙北伐"

,再次以举国之兵剑指燕云十六州。

其时,辽国是萧太后主政,韩德让也从一城之守将,变成了辅政大臣之一,不再指挥冲锋陷阵,而是在后方辅佐萧太后从全局抗宋,史载:

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

这两次战争,是北宋建国初期,唯一的两次主动北伐,全部被辽国击败,韩德让在其中都出了大力。

而且,韩德让帮助辽国抗宋,不仅仅是立下军功这么简单。

这意味着,以韩家为首的,主导燕云十六州政治、军事权力的汉姓大族们,几乎一股脑地在两国纷争中,坚决的站在了辽国一边,并没有因跟北宋同族就抛弃辽国。

治理燕云十六州离不开汉姓家族,要守住燕云十六州同样如此。

韩德让立场坚定,辽国皇族当然要记着韩德让的情分。

[var1]

二:韩德让辅国有功‍

辽国的辽景宗耶律贤去世时,继位的辽圣宗才12岁,不得已,辽景宗留下遗诏让辽圣宗的生母萧太后摄政。

跟任何王朝的幼君继位时一样,当时的辽国也有一批试图夺权的贵族在虎视眈眈。

并且,辽国的情况还跟中原王朝不太一样,形势更严重,因为辽国的权贵们全是有私兵的。

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要保住儿子的皇位跟权力,就需要能真心帮助他们的帮手,也需要更多的支持者。

韩德让当时也恰恰是辽景宗遗命的两位顾命大臣之一,在即将到来的权力争斗中,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萧太后一边,史载: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斜轸(萧太后的侄女婿)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

韩德让支持萧太后,同样也意味着,辽国的大部分汉姓家族会支持萧太后。

[var1]

这对于萧太后跟辽圣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支持。

当然,韩德让支持萧太后,也有两人年轻时的情分在内。

萧太后年轻时,跟韩德让本有婚姻之约。

只不过,两人还没有来得及结婚,萧太后就被辽景宗选入了后宫。

所以,萧太后在得到韩德让的支持后,为了巩固双方的联盟,也曾亲口表示,要跟韩德让旧情重燃:

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萧太后甚至因此去杀掉了韩德让的妻子。

韩德在妻子死后,也公开的跟萧太后同居。

但要说明的是,两人并没有真正恢复婚姻关系,只是在全体辽国人的默许下,成了公开的情人。

有了这层关系,韩德让跟萧太后、辽圣宗的联盟,就更加稳固了。

[var1]

在他的帮助下,萧太后迅速稳定了辽国的局势:

隆运请于后,易置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随机应变,夺其兵权。

辽景宗去世后,辽国的危局,就这么解决掉了。

辽国不内乱,也让北宋后来发起的

"雍熙北伐"

徒劳无功。

且韩德让在获得萧太后的信任和重用后,甚至要求辽圣宗对其

"至父事之"

的情况下,并没有因权倾朝野而压迫幼主。

始终保持着臣子的本分,保证了辽圣宗亲政后,能完整地掌握权力。

韩德让有这样的情分和功劳,不但是萧太后跟辽圣宗牢牢记着。

更多希望辽国一直保持稳定的辽国皇族们,同样也牢牢记着。

[var1]

综上所述,韩德让这位辽国的汉姓权臣,辽圣宗的"假父"。

在其总后台萧太后去世后,因对敌国宋朝的坚定立场,以及对辽国皇位传承上的大功,避免了死后被政治打击。

辽圣宗也没有因韩德让做过生母萧太后的情人,而去遮掩他的功劳,反而无比认可。

对比下秦朝时的吕不韦,清朝时的多尔衮,就能知道,韩德让混到这个地步,有多么难得。

更多文章

  • 白起杀掉赵国40万降卒,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能打败赵军吗,白起是如何击败赵军的

    [var1]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当时他带领军队已经将这40万的军队俘虏,按照之前的一些处置办法来说,应当将其中一些比较年轻的士兵编入到自己国家的战斗序列中,而将一些比较年老或者幼小的士兵放回赵国。[var1]但是大家都知道,在之前的时候为了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秦国和赵国的部队曾经相持了三

  • 荆轲临行前为何要怒骂燕太子丹?刺秦王就是送死 我注定是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荆轲是否成功刺杀秦王,秦王对荆轲评价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过。在很多人看来,荆轲跟燕太子丹是英雄,秦始皇是残害百姓的暴君。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var1]首先秦始皇肯定不是暴君,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公认的千古一帝。六国之间的战争打了整整200多年,而秦始皇仅仅只用了20年统一了天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统一货币、度量衡,筑长城

  • 西方人眼中地位不亚于孔子的国人 功劳超过秦始皇 推动了人类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和秦始皇影响力,孔子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孔子与秦始皇谁伟大

    说起中国古代的名人,大家可能会想起孔子和秦始皇,孔子是中国的圣人,秦始皇是中国的千古一帝。西方人曾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进行了排名,中国有8个人上榜,在孔子跟秦始皇中间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大家往往忽视了他的存在。[var1]他就是排名第七的“纸神”蔡伦,孔子排名第五,秦始皇排名第十七,由于

  • 语文老师不会告诉你,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其实是因为他武功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荆轲刺杀秦始皇是真的吗,荆轲应该刺杀秦始皇吗,荆轲刺杀秦始皇历史会改变吗

    [var1]秦始皇是千古的帝王,史料上记载针对他的刺杀,也有三次,第一次为荆轲,第二次是高渐离刺秦,第三次则为张良刺秦,然而最有希望成功的,依然还是荆轲,但是如今我们分析原因,老师提到荆轲,并不会告诉你,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其实是因为他的武功太差。在史书上,荆轲并非一个专业的刺客,而他在战国时代,是

  • 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却不能刺杀秦王,史书告诉你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荆轲是否成功刺杀秦王,荆轲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吗,荆轲武功高强为什么没有杀掉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刺客这一职业,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杀目标人物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专门编写了《刺客列传》。《刺客列传》也是最早为

  • 被冠名战国败家子的楚怀王,是如何把一个超级大国搞得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楚怀王与秦末楚怀王的关系,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楚怀王历史简介

    [var1]楚肃王当政时期,对内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扩土不断扩大版图,到楚威王时,楚国已经成为了东方第一大国。楚国上下臣民同心同力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已是国富兵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众”这是史书里对楚国的描述,虽说史官有时候为了渲染效果会用一些夸张的修辞,但是就算砍个对半,也能看出来但是楚

  • 西施在吴国待了十八年,功成名就回到越国,为什么依然受到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施是吴国的还是越国的,西施是怎样救越国的,西施为什么会回到越国

    文/武品文史[var1]叶千华的《读月楼诗存》中有这样一句诗文:“君子爱做西施梦,未见月貌赏花容。”其实不仅是君子爱做西施梦,纵观古今,有多少热血男儿把西施当成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沉鱼”西施让西施红遍大江南北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因战败给吴国,无奈在吴国做了三年的奴仆,之后凭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蒙恬30万人难攻齐国边城,王贲5万人占临淄,还让齐王乖乖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蒙恬,蒙恬用兵特点,蒙恬为什么打齐国

    齐国,是东方六国之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可是灭齐之战没有那么轻松,秦国一共出动了35万大军,打了好几个月,方才拿下齐国。在灭齐之战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蒙恬带领30万秦军精锐却攻不下齐国一座城,而王贲带着不足5万人则拿下齐国都城临淄,还迫使齐王建投降。当年齐国鼎盛时期,齐桓公也曾大败赵国、楚

  •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生却归于沉寂,邦交斡旋背后廉颇才是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关系,廉颇和蔺相如后来关系如何

    在邦交斡旋事件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可以算得上,比较经典和著名的事件,提起这两件事,人们大多数会想到蔺相如的功绩,这个人可以说为赵国保全了颜面和利益,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存在,那么赵国很有可能失去和氏璧这个名动天下的宝物,甚至有可能与秦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var1]在所谓的历史记载当中,蔺相如利用他的

  • 西施服侍夫差近二十年,功成名就回到越国,为什么依然很抢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施和夫差的真实故事,西施和夫差有什么关系,西施最后下场在哪

    [var1]勾践败给夫差是在公元前494年,而后攻破吴都是在公元前473年,这中间大概间隔了21年,所以才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说法,由于史书并没有记载西施生于何年,假设在公元前494年,范蠡找到西施的时候,西施刚好过了笄礼,也就是十五岁,由于西施生于贫寒家庭,因此需要进行训练。因为越王宠爱的一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