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却不能刺杀秦王,史书告诉你原因

荆轲的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却不能刺杀秦王,史书告诉你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3/12/25 2:14:3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刺客这一职业,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杀目标人物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专门编写了《刺客列传》。《刺客列传》也是最早为刺客编写的纪传体的史料,该传中虽然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但是一般将后四位并称“四大刺客”,因为这四人都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刺杀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财物,有令人敬仰的“侠”的精神。

[var1]

在古代社会下,充斥着战争与硝烟,从炎黄大帝的争斗,到夏商周王朝的宏伟历史,再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朝代的更迭,以及政权的变换,都避免不了发生争斗。也是因为古代社会下战乱频发,成王败寇的局面下,失败者往往要忍受水深火热的生活。

为了自己国家的荣耀,百姓的安危,无数有志之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展开了刺杀敌国之王的行动,正所谓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上每一位刺客,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号,提到刺客之名,人们脑海中想到的就是荆轲,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他武功有多差?面对面却不能刺杀,史书告诉你原因。

[var1]

在我国历史版图中,秦始皇的威名远扬,他统一了战乱频发的六国,之后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成为2000多年中第一位皇帝。也在中华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始皇是时代的开创者,他统一文字货币,修建了万里长城兵马俑和阿房宫等名胜古迹。

但大秦帝国仅仅只存在数十年,就被陈胜吴广起义军所推翻。在秦始皇突发疾病去世之后,秦二世登上了王位,但是胡亥早已打好算盘,在背后操控着秦朝发展。同时执行暴政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var1]

最终秦始皇一手创建的帝王,就毁于胡亥之手。秦始皇幼年时期,便被送到赵国受尽了百般折磨后回到秦国,而他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成为了秦国的君主。在嬴政的统治下,许多周边小国都被吞并领土被占领。

其中燕国与秦国就是死对头,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夺下了无数燕国的领土,为了挽回这种局面,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荆轲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刺客,其终日练武,有着过人的本领,身为燕国人荆轲下定决心,立下誓言斩杀嬴政。

[var1]

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太子丹带领众人为荆轲送行,同时高渐离也为荆轲击筑高歌。在高昂悲歌中,荆轲说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千古名句,世人皆知这次行动九死一生。但最终的结局世人皆知,嬴政用绕柱的方式,躲过了荆轲的刺杀,荆轲也死在了秦国宫中。

最终燕国也被秦始皇拿下,达成了六国统一的愿景,才出现了后世大一统的局面,才有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

[var1]

而秦王绕柱走也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么人们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荆轲的武功不高,导致刺杀行动的失败。要知道荆轲是战国时期内数一数二的高手,能够杀人于无形,而他之所以刺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改变了刺杀的方式。

在《资治通鉴》中就给出了答案,荆轲被大秦侍卫抓住之后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刺杀成功,主要原因是他想要生擒赢政,而不是直接将其刺杀而亡。

[var1]

因为嬴政占领了诸多燕国的领土,荆轲在刺杀之前,早已做好了打算,他想利用嬴政来作为筹码,逼迫秦国归还燕国的领土。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报太子丹对于自己的信任。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告诉了世人荆轲刺杀失败的原因。

荆轲在秦国大殿前,距离嬴政仅有几步之遥,对于一个武功高强的刺客,在五步之内取人性命如同探囊取物,同时在出发刺杀嬴政前,太子丹将一把带有致命毒液的匕首交给了荆轲,只要刺中嬴政,无论刺中部位是不是致命处,凭借着毒药的威力,足以让嬴政丧命。

[var1]

最终荆轲还是改变了原先的计划,他不想直接杀死嬴政,希望用嬴政当做人质,但他也低估了生擒嬴政的难度。而荆轲之所以想要生擒嬴政,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拿回自己国家失去的疆土,报答太子丹对于自己的恩情。

第二就是荆轲想要全身而退,一旦生擒嬴政,并且成功回到燕国内,他必定会成为六国公认的英雄,自己的名声就能大振。

结语:

荆轲刺秦王这个悲壮的故事流传至今,回顾历史长河之时,依然能够看到无数前人留下的伟大事迹,而在春秋战国乱世下,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自身发展殊死搏斗,君主们斗智斗勇,而麾下的大将们为国家出生入死。

荆轲刺杀嬴政,也是太子丹的无奈之举,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正确的,太子丹想要让燕国日益壮大,最重要的就是广招贤才,清正廉洁。

参考文献:

《荆轲刺秦王》

《刺客列传》

《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被冠名战国败家子的楚怀王,是如何把一个超级大国搞得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楚怀王与秦末楚怀王的关系,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楚怀王历史简介

    [var1]楚肃王当政时期,对内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扩土不断扩大版图,到楚威王时,楚国已经成为了东方第一大国。楚国上下臣民同心同力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已是国富兵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众”这是史书里对楚国的描述,虽说史官有时候为了渲染效果会用一些夸张的修辞,但是就算砍个对半,也能看出来但是楚

  • 西施在吴国待了十八年,功成名就回到越国,为什么依然受到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施是吴国的还是越国的,西施是怎样救越国的,西施为什么会回到越国

    文/武品文史[var1]叶千华的《读月楼诗存》中有这样一句诗文:“君子爱做西施梦,未见月貌赏花容。”其实不仅是君子爱做西施梦,纵观古今,有多少热血男儿把西施当成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沉鱼”西施让西施红遍大江南北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因战败给吴国,无奈在吴国做了三年的奴仆,之后凭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蒙恬30万人难攻齐国边城,王贲5万人占临淄,还让齐王乖乖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蒙恬,蒙恬用兵特点,蒙恬为什么打齐国

    齐国,是东方六国之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可是灭齐之战没有那么轻松,秦国一共出动了35万大军,打了好几个月,方才拿下齐国。在灭齐之战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蒙恬带领30万秦军精锐却攻不下齐国一座城,而王贲带着不足5万人则拿下齐国都城临淄,还迫使齐王建投降。当年齐国鼎盛时期,齐桓公也曾大败赵国、楚

  •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生却归于沉寂,邦交斡旋背后廉颇才是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关系,廉颇和蔺相如后来关系如何

    在邦交斡旋事件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可以算得上,比较经典和著名的事件,提起这两件事,人们大多数会想到蔺相如的功绩,这个人可以说为赵国保全了颜面和利益,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存在,那么赵国很有可能失去和氏璧这个名动天下的宝物,甚至有可能与秦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var1]在所谓的历史记载当中,蔺相如利用他的

  • 西施服侍夫差近二十年,功成名就回到越国,为什么依然很抢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施和夫差的真实故事,西施和夫差有什么关系,西施最后下场在哪

    [var1]勾践败给夫差是在公元前494年,而后攻破吴都是在公元前473年,这中间大概间隔了21年,所以才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说法,由于史书并没有记载西施生于何年,假设在公元前494年,范蠡找到西施的时候,西施刚好过了笄礼,也就是十五岁,由于西施生于贫寒家庭,因此需要进行训练。因为越王宠爱的一宫女

  • 蜀国的张嶷张翼对战吴国的朱然朱桓,以武力谋略论,哪一方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演义中张嶷和张翼武力值,张翼张嶷武力值,张翼和张嶷谁厉害

    在东吴阵营中,有两位战将,一位名叫朱然,另一位名叫朱桓,他们也为了江东基业而奋战一生。但令人惋惜的是,他们连“十二虎臣”的行列都没能混进去。[var1]那么,如果蜀汉“二张”与东吴“二朱”在战场上相遇,哪方能更胜一筹呢?咱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战斗履历来逐个给予分析。一、张翼(中二流)张翼最早是在刘备入川

  • 谁才是真正的刽子手?从战神白起看长平之战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对长平之战的评价,白起长平之战真的杀了40万赵军吗

    [var1]一、长平之战,白起到底功大于过?还是反之?1. 长平之战爆发前因以及战役后果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爆发了一场持久且又双方兵力消耗极大的战役——长平之战。要说起这场长平之之战的爆发,还得要从“上党之争”开始说起:公元262年,秦出宜阳,拿下了韩国的“野王”城。因秦占领了“野王”之后,韩

  • 语文老师为何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实在太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从完璧归赵中分析蔺相如的特点,蔺相如为什么敢完璧归赵,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var1]时间回到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主谋五国伐齐,结束了齐秦抗衡时代,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为日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此乃后话,因为这个时候秦朝还有一个巨大的敌人,那就是位于秦国东北部的赵国,若想东征,必须解决赵国。那么到底以什么作为突破口呢?秦昭襄王思来想去,没

  • 蜀国灭亡,西晋为何等到十七年后,才消灭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国被灭后吴国坚持了多久,蜀国灭亡后吴国能统一吗,吴国怎么看蜀国灭亡

    司马氏之所在十七年后才灭亡吴国,并非是因为魏国和西晋实力不强,而是其它原因所造成的。首先,司马氏需要稳固自身的统治。司马昭主政时魏国是有机会灭亡吴国的,只不过由于司马昭突然去世,司马氏才暂时放弃了对吴国的征讨。后来,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晋,由于国内情况不稳,晋武帝遂又再次放弃了灭亡东吴的想法。西晋是一

  • 秦灭六国,为何最先选定的是韩国,将其第一个灭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灭韩国过程,秦灭六国视频讲解,秦灭六国哪年开始哪年结束

    秦国崛起后,就开始不断的攻打六国,蚕食六国的土地,削弱六国的实力,这让六国有了危机感,随后六国想通过连横的策略,抗衡秦国,但是最终被秦国通过远交近攻,以及合纵策略给破坏掉了。到秦王政时期,六国已经今不如昔,实力下降严重,不具备抗衡秦国的实力了。秦王政长大后,除掉了嫪毐和吕不韦,将权力揽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