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后期魏国不重新组建一支新的武卒?

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后期魏国不重新组建一支新的武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81 更新时间:2024/2/6 15:20:18

在这些众多的精锐兵团中,要数谁的战斗力最强悍?

也许这个很难界定;毕竟每个人的观点不一,但我个人认为古代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必然是秦军,秦军素有”虎狼之师“的称呼。

但如果问在这些精锐的兵团中,谁是最早组建的?

这个毫无疑问,必然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

那么,魏武卒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战国末期著名的儒家代表人荀子对于魏武卒有这样一段描述: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魏武卒在吴起的指挥下南征北战,和各路诸侯大小七十二战,其中有六十四次大获全胜,其余全是平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魏武卒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魏武卒是战国初期最强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称霸战国近百年,除了得益于魏国最先变法,国力大增,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依靠拥有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魏武卒。

然而,随着魏国四处征战,魏武卒逐渐消耗殆尽,最终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那么,既然战国初期,魏国可以训练一支强悍的魏武卒,为何战国后期不可以再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

当然,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魏武卒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

《 荀子·议兵篇》说:“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荀子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意思便是: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魏武卒,必须要达到以下这种标准:

入选的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只有达到以上条件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魏武卒。

从荀子对魏武卒简简单单一段话概括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普通的士兵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魏武卒,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从魏武卒的训练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魏武卒的选拔训练标准相当于中国古代最早的”特种部队“选拔。

当然我们知道,一个普通人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特种兵,这需要的时间会很长,一般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需要从普通人到入伍成为一名普通士兵需要通过3个月的训练,合格后方才能成为一名普通军人。

如要想成为一个特种兵,除了要具备强悍的身体素质、各项军事技能全优外,此外还要具备顽强的心理素质和智慧。

这样从一名普通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特种兵,一般所花费的时间需要2年时间,当然特种兵选拔的标准和淘汰率也同样十分残酷。

同样的道理,魏武卒的选拔也是十分的严苛,首先针对挑选的士兵选拔标准就不一样,其次想要重新训练一支合格的魏武卒,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是到战国后期,随着各诸侯 兼并战争的频繁,魏国又处于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战国中后期由于秦国崛起,秦国东出首先要消灭的便是韩魏两国。

面对秦军频繁地攻伐,此时的魏国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重新训练一支新的魏武卒。

第二、魏国国力的支撑。

战国初期,由于魏文侯率先变法,经过数年的变法,魏国国力大增,后经过魏武侯这两代魏国君主的治理,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但伴随着魏国的崛起,魏国开始四处征战,魏国疆域最辽阔的时候,东西达2000多公里,这为魏国国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但随着魏国不断地对外征战,和周边各诸侯国都结怨,本身魏国地处四战之地的中原核心地带;频繁的战争不仅严重消耗了魏武卒的军力,更消耗了魏国的国力。

战争本身便是对国力的一种巨大的消耗,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付出了数万亿美元的军费,也正是由于这两场战争严重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但时至今日,美国依旧在为当年这场战争买单。

这不仅仅包括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当地所花费的问题,更多的在于曾经参与这两场战争的美军士兵,战后出现众多的自杀和伤亡以及战争给曾经参与这些战争美军士兵带来的心理创伤。

同样的道理,地处四战之地的魏国随着频繁地战争,到战国后期魏国国力早已经衰败,成为战国中后期二流国家。

没有强大国力支撑,魏国如何花费巨资重新打造一支魏武卒。

第三、战国后期魏国君主多昏庸。

为何说秦国可以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霸主,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除了和商鞅变法有关,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从秦孝公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代代有明君。

反观魏国,战国初期,魏国经魏文侯和魏武侯这两代明主治理后,魏国国力大增,但到魏惠王时代,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霸权全面衰落,到战国中后期,魏国的历代君主不是平庸便是昏庸之人。

对于一个没有雄才大略的魏国来讲,战国中后期魏国如何还能崛起,更何谈重新训练这样一支费时费力的军队。

总结

魏武卒,属于特殊战国年代而训练一支战斗力强悍生力军,随着战国中期,魏国霸权全面衰落,秦国中后期崛起,魏国想要重新组建一支魏武卒,纵然魏国勒紧裤腰带,恐怕秦国这个崛起小霸王也不会坐视魏国再次崛起!

更多文章

  • 逍遥津之战三国最强之战,看张辽如何以八百兵力敌东吴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曹操此时正与刘备交战与汉中,而一旁的孙权则趁机抓住机会亲率十万大军进攻魏地合肥,并且与他一起出征的还有东吴的一众名将如吕蒙、甘宁、丁奉、周泰等,所以说孙权对于此次是准备得很充分与重视的。由于曹操此时正集中兵力与刘备交战,所以他并没有时间腾出手来对付孙权,于是负责镇守在合肥的张辽、

  • 霍光废了小皇帝,这句话说得很漂亮,一点毛病都没有,我都感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然,小编在读班固的后汉书时,读到霍光这一段,注意到霍光对刘贺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这句话或许能帮我判断霍光做的到底对不对。原文如下: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大意是霍光将刘贺送到昌邑王府,此时

  •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但司马懿的“空城计”是真的,十分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吗,司马懿是否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看不出来吗

    虽然司马懿的出场晚,但有句话叫好戏还在后头,而司马懿也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如果说《三国演义》前半部是刘关张和曹操的故事,高潮是赤壁之战,那么三国演义后半部的故事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斗勇,而高潮就是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对付司马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想到当年那场对决: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大权在握

  •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曾给他写过信?或许曹操知晓的不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刘备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直到第三次去隆中时,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当时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向诸葛亮询问他自己将来应该如何打算。毕竟此时刘备已经年过四十,髀肉复生,而此时汉室大厦将倾,曹操等诸侯实力雄厚,刘备空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没有匡扶汉室的能力。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询

  •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评价不高,解开身份后,除了偏见还有利益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青和霍去病谁厉害,司马迁评价霍去病,汉武大帝里的卫青和霍去病

    放眼《史记》,司马迁何止对霍去病评价不高,对卫青、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甚至对秦始皇、刘邦这样帝王级的人物评价也不高,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与司马迁的身份有着很重要关系。 无法改变的门第偏见 说到司马迁,他在自序中这样介绍自己,说司马家族世代担任着太史令一职,也就是世袭史官。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他又

  • 刘备至少有六个老婆,正妻被乱军抢走,命运最惨的要数刘理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正史上刘备有哪几个夫人,刘备到底有几个夫人,历史上的刘备有几个老婆

    那么刘备这辈子到底有几个女人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四个。这四个人分别是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以及后来的吴夫人。其实我发现,刘备至少还有两位夫人,是三国历史上没有被提及的。在史书中对刘备的正妻其实是没有记录的,甚至连刘备的那两个女儿也没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但是不可否认,刘备至少有这么一位正妻的存在,而且这位

  • 正式即位仅3天就去世了?为什么秦始皇爷爷秦孝文王没当王福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多大继位,秦始皇和秦孝文王的关系,秦始皇死后哪一个继承了皇位

    秦孝文王即位仅3天就去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喜极而泣”,可能太过激动诱发猝死。 秦孝文王年过半百终于当上了秦王,这对秦孝文王来说无疑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当太子时代唯唯诺诺、如履薄冰的压抑终于得到释放,太过开心和激动,可能诱发了某种疾病,结果喜极而泣,才当了三天的秦王,就与世长辞。 第二,在古

  • 蜀汉大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临死前给诸葛瞻写的信,诸葛瞻是诸葛亮亲生儿子吗

    诸葛瞻,生于227年卒于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人。三国蜀汉重要大臣,蜀汉大丞相诸葛亮之子。远祖,诸葛丰,祖父,诸葛珪,父亲,诸葛亮,母亲,黄氏。伯父,诸葛瑾,吴国高级官员,官至大将军。兄,诸葛乔,本为诸葛瑾次子,后因诸葛亮一直无子,收为养子,蜀汉官员,官至翊武将军。妻子,刘氏,蜀汉后主阿斗

  • 西汉名臣陆贾:铲屎官里当官当得最高,官场里养狗养得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梦归秋辰:第435期)在汉初旧臣里,陆贾是一个能够全身而退的人,或许很多人不认识陆贾,但其对于历史的贡献却是不容磨灭的。古往今来,要想全身而退就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懂得知进退,二、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和亲属的所作所为。陆贾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首先光自己的欲望就难以克制,比如蓝玉、英布

  • 他武力不输吕布和关羽,却一生未遇明主,结局悲惨且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孙权称帝中国历史真正进入三国时期时,似乎很难再找到能力敌万人的猛将了,无论是在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中。直到司马氏通过“高平陵之变”后攫取曹魏政权开始,一位名叫文鸯的少年将军如流星划过夜空般出现在万马齐喑的后三国时代。公元238年,文鸯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在封建时代能在史书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