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大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最后结局

蜀汉大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最后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58 更新时间:2024/2/6 15:19:50

诸葛瞻,生于227年卒于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人。三国蜀汉重要大臣,蜀汉大丞相诸葛亮之子。远祖,诸葛丰,祖父,诸葛珪,父亲,诸葛亮,母亲,黄氏。伯父,诸葛瑾,吴国高级官员,官至大将军。兄,诸葛乔,本为诸葛瑾次子,后因诸葛亮一直无子,收为养子,蜀汉官员,官至翊武将军。妻子,刘氏,蜀汉后主阿斗的女儿。

蜀汉阿斗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瞻出生诸葛亮老来得子。这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正好四十六岁。阿斗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率兵北伐魏国进兵至武功县的时候。一日,写书信与家兄诸葛瑾,信中称"小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了,这孩子虽然聪明伶俐。但是弟弟我只是怕他从小没有吃过苦,将来会恐怕会变得不成大器,家兄以后可令家侄们多多教导此子"。在北伐的战场五丈原,七星灯被吹灭之后诸葛亮知晓天命,便写成了《诫子书》留与长子诸葛瞻。此书只有短短百字却浓缩了诸葛瞻的父亲诸葛亮一生的治世精华,成为与出师表齐名的绝世之作。

《诫子书》全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此家训文极为短小精悍,用词言简意赅,文体中清新雅致,道理清晰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而且平易近人,这都是这篇家训的独到之处。小树小人认为比出师表写得要好,因为怎么看那篇就是一个工作汇报。有点扯远了,咱们书归正传,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之后,长子诸葛瞻世袭了其父的爵位武乡侯。蜀汉阿斗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诸葛瞻十七岁时,迎娶了蜀汉的公主,阿斗的女儿为妻子,并被阿斗授为骑都尉当了驸马爷。

蜀汉阿斗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驸马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一职,又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蜀国人们都十分怀念大丞相诸葛亮,这时的小诸葛瞻精也十分精通书丹青书画,所以蜀汉政权的人们都很喜欢诸葛瞻的文才。每当蜀汉朝廷颁布了利民的好政令,就算不是诸葛瞻提出的。但是老百姓们都会说:"这是一定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出的"。因此诸葛瞻的名望受到了言过其实的夸奖,他并没有他的父亲诸葛亮的能力。

蜀汉阿斗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东吴国太傅诸葛恪因为在东兴之战中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于是诸葛瞻打算大举用兵配合吴国打击魏国,当时诸葛瞻官至蜀国的侍中。大将张嶷休书一封给诸葛瞻,书中提及诸葛恪此时动兵,不可能大胜可能兵败。果不其然,诸葛恪在当年就被魏军杀得大败而归,而且刚刚回国就被东吴宗室的孙峻所获后被斩杀。

阿斗延熙七年至蜀汉景耀三年也就是244年到260年之间,诸葛瞻官路一直恒通,被老岳父阿斗直接提升为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阿斗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诸葛瞻被阿斗任命为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诸国事之政务,统领蜀国政事。当时权臣大宦官黄皓弄权,蜀汉朝中大臣互相的庇护他,一直没有人出来纠正这一弊端,诸葛瞻也没有提出过针对老黄的异议。

阿斗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大将军姜维北伐失败退回蜀地,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这是好战而无功,致使蜀国国贫民弱,于是联合上表给后主阿斗,坚决的要求让将军姜维担任益州刺史一职,以削夺他的统兵之权,以保蜀汉基业长存,但是后主没有批准。阿斗景耀六年/魏国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当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蜀汉腹地,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的孙子)、尚书郎黄崇(黄权的儿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的侄子)统率着蜀国最后能出动的大军前往抵抗魏国的进攻,当大军抵达涪县之后。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说诸葛瞻,一定要率先抢占要地以防魏军进攻,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原之地,但是这时的诸葛瞻却迟疑不定,并没有采纳小黄的策略,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误而痛心。

魏国大将邓艾则是率后直插蜀军要害,蜀军前锋部队被魏军打得大败而逃,诸葛瞻一直在后退直至退守绵竹城,邓艾派出使者带来亲笔书信,劝降诸葛瞻:"汝若降吾,定上表魏王封琅邪王,保汝富贵荣华。"诸葛瞻见到书信大怒,命人斩杀邓艾来使,亲自率兵出城应战。大之战前,诸葛瞻誓师悲愤地对大家说道:"我于蜀汉之内不能除去黄皓一党,于外不能制衡姜维,率大军又不能守卫蜀疆土,因此我大罪有三,我还有什么面目回去面见父亲大人呢?"于是率兵准备与魏国决战。就在此时,黄权之子黄崇也在激励属下将士们与魏军决一生死,李恢之子李球也率部准备好决战,于是蜀魏最后一战,也就是绵竹决战爆发了。

诸葛瞻在绵竹摆出了决战的阵势等待邓艾所率领的魏国大军,邓艾派出长子邓忠打关阵,又派出大将师纂以为偏军,结果两部人马都被诸葛瞻率兵成功打的大败而回,邓艾大怒要将二人全部斩首,在众将的劝说下以两带罪立功,于是两人再度出战,这次则率部以命相博,一阵击败蜀汉大军,诸葛瞻、张飞的孙子张遵等人全部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父亲所率的蜀军大败之后,叹息说:"我父子深受了蜀国这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报效国家,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率亲兵冲入魏国大军敌阵之内战死。西晋大儒干宝曾经说过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就连三国归晋的皇帝司马炎也曾说过:“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言也是对诸葛瞻的最终评价了。

感谢您的观看和分享,您的支持是小树创作的强大动力,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更多文章

  • 西汉名臣陆贾:铲屎官里当官当得最高,官场里养狗养得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梦归秋辰:第435期)在汉初旧臣里,陆贾是一个能够全身而退的人,或许很多人不认识陆贾,但其对于历史的贡献却是不容磨灭的。古往今来,要想全身而退就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懂得知进退,二、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和亲属的所作所为。陆贾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首先光自己的欲望就难以克制,比如蓝玉、英布

  • 他武力不输吕布和关羽,却一生未遇明主,结局悲惨且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孙权称帝中国历史真正进入三国时期时,似乎很难再找到能力敌万人的猛将了,无论是在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中。直到司马氏通过“高平陵之变”后攫取曹魏政权开始,一位名叫文鸯的少年将军如流星划过夜空般出现在万马齐喑的后三国时代。公元238年,文鸯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在封建时代能在史书中被

  • 孙策去世后,孙权是如何安排嫂子大乔的?做法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策死时孙权是怎么照顾大乔的,孙权在孙策死后怎么对大乔,孙策孙权大乔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国中,让后世人津津乐道的除了那些名留史册的英雄猛将,还有许多国色天香的绝世美人,其中数次出现于唐诗宋词中的“江东二乔”便是两个倾倒众生的绝世美人。正所谓“红颜薄命”,两姐妹容貌绝美身世却十分坎坷,大乔在20岁时丈夫孙策就英年早逝,孙策死后江东孙家的军政大权被移交到孙权手中,那么他又是如何安排20岁

  • 为何吕后去世吕家被族灭,而武则天去世武家没事呢,有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吕后被灭族而武则天没灭族,武则天和吕后关系怎么样,吕后和武则天谁最后

    吕雉掌权期间,虽然总体政治形势稳定,但是吕雉也做了不少坏事,归纳起来主要就有三类坏事:1、迫害刘邦生前宠爱的妃子。吕雉把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这种恐怖的刑法光是听名字就让不寒而栗了,但吕雉还让自己儿子刘盈来观看人彘,直接把刘盈吓出了病,而美丽的戚夫人就这样被折磨致死,只要是生前受到刘

  • 为何匈奴抓到汉俘不杀,反而赐漂亮女子为妻?原因有3点,实属狡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汉朝时期,为了稳固匈奴与中原之间的矛盾,维护中原的稳定,汉王朝曾经积极主动的和兴隆进行联姻,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便是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由此也可见,但是得凶龙是多么的强大。据说,匈奴一族和华夏一族都是同源的,北部的匈奴曾是夏朝的遗民,后发展壮大为匈奴一族,但是即便如此,后世依旧是敌对的关系。

  • 为何刘邦对待儒生前后变化那么大?刘邦: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怼儒生完整版,刘邦被儒生坑,刘邦对儒生的评价

    所以虽然刘邦虽然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民间他的名声一直没有项羽的好。这样一种出身、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自然决定了刘邦对待儒生们前后态度的不同。其实刘邦从内心厌恶儒生,后来当了皇帝,只不过由于身份不同了,儒生才慢慢地赢得他的认可。 早年间刘邦对待儒生的态度刘邦有一个爱豆(偶像)就是信陵君,“战国四公子

  • 为何只有秦始皇龙袍为黑,其他皇帝不敢穿吗?其他皇帝:是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的黑色龙袍是干什么用的,秦始皇为啥穿黑色龙袍后世没有,为啥只有秦始皇穿黑龙袍

    讲真的,古代皇帝对黄色的崇拜简直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程度,别说一般老百姓,就连其他王侯将相也压根别想碰黄色,那是皇帝专属,敢碰就得掉脑袋。不过黄色从百姓家中剔除,还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唐高祖李渊给整出来的。 在这之前,不仅百姓可以随意穿,连皇帝都不拘于只穿黄色龙袍,大红大绿随便穿。行吧,随便穿是夸

  • 什么叫伴君如伴虎?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一官职人员死亡率高达50%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期间的十大名臣,汉武帝时期武将官职,汉武帝时期是怎样选官的

    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1年继位,直到公元前87年才驾崩,在位54年。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一共更换了13任丞相。更换频率之高,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都可以排得上号。这13任丞相依次是: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

  • 人?术士?神仙?扒一扒近妖的诸葛亮形象是怎么演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真实的图片,一图看懂诸葛亮,诸葛亮之智而近妖谁说的

    (科普文,4700字左右)一说到诸葛亮,读者朋友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一个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能够“呼风唤雨,推演未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仙人版”的诸葛亮。及至明朝时,又有一个“神机妙算刘伯温”,如果再往前追溯,又可以推举出“封神姜子牙”,于是形成中国历史上三大神级谋士天团,而在民间更是广为流

  • 汉文帝刘恒的发妻,生的四个儿子,为啥在刘恒登基前后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文帝刘恒登基做了哪几件事,汉文帝刘恒哪一年登基,刘恒登基过程

    大家可否看过一部,叫做美人天下的影视剧?它讲的就是东汉早期的历史故事,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刘恒,他从一个小小的藩王,做到了汉朝的皇帝。但是,他的发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在他登基之前就死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其中这背后的故事让人细思极恐。 刘恒上位 刘恒后来成为了汉朝的皇帝,但是一开始,他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