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特别是郭开作为赵国最后一任相国,赵国为秦所灭,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如剧中一样,历史上的郭开作为赵偃的伴读,与赵偃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赵偃对其甚是亲切。在赵偃成为新任赵王之后,郭开也水涨船高成为了赵国的新一任相国。
郭开,此人并没有啥真才实学,最大的本事便是溜须拍马,讨好主子,这也是他历经两任赵王而屹立不倒的看家本事。
《大秦赋》其中有一段经典的戏码,李斯在秦宮中做“郎”曾对六国都下了一番断言,其中对赵国的评论,大致是说赵人尚武,名将层出不穷,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便到了战国末年,
[var1]
廉颇在赵为将四十余年,身经百战,为赵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为人也是坦坦荡荡,嫉恶如仇,在自知错怪蔺相如后,廉颇能放下脸面,负荆请罪,终成一代佳话。而对于郭开这种宵小之辈自然是不削一顾。
在《大秦赋》中便上演了这样的戏码,廉颇归朝见公子偃和侍读郭开欺负质赵的嬴政,斥责了赵偃和郭开。而据史料记载,廉颇确实曾斥责过郭开,但具体事由不详。
郭开,一朝得意自然会报复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廉颇便在郭开的报复名单中。
公元前245年,廉颇正在赵魏前线为赵国攻城掠地,却突然接到了赵王偃解除其军职的命令,而这一切都是郭开捣的鬼,郭开在赵王偃面前进谗言,说廉颇居功自傲,倘若日后拥兵造反就惨了,赵王偃本来就对廉颇没啥好感,再加上郭开一煽动,赵王偃果断决定罢免廉颇,并派乐乘前往接替。
[var1]
廉颇得知自己无错而被新任的赵王罢免,非常地窝火,果断赶走了前来接替的乐乘,事后,廉颇自知自己违抗王命,赵国不是久留之地,便去了魏国,只是廉颇对赵国太忠诚了,以至于魏王并不器重,只是礼遇而不加重用。
赵王偃死后,其子公子迁继位,成为末代赵王,赵王迁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和郭开是一路货色,毕竟郭开是他的老师,在其继位后,当然继续委任郭开为相。
此时秦国屡攻赵国,而赵国一批优秀的将领又一一离世,赵王迁想到了客居魏国的廉颇,郭开为了不让廉颇回国,竟贿赂去迎接廉颇的使者,使者归国后,说了廉颇的坏话,
廉颇不得归国,一代名将,一生忠心为赵,因奸臣陷害,最后只落得了客死异乡的悲剧。
[var1]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杨端率领20万兵马攻赵,一度有一口吃掉赵国都——邯郸的气势,但却为赵国名将李牧牢牢挡住,无法向前一步。
两军对峙数月,秦军没有丝毫进展,王翦深知李牧不除,秦灭赵无望,于是向嬴政献反间计,而这反间计的关键要素便是郭开,郭开此人视财如命,秦人便投其所好,给他送了重礼,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郭开还是挺遵守江湖道义,马上马不停蹄地去见赵王迁,说李牧勾结秦军,意欲谋反,这赵王迁也是个不分是非之人,二话不说就把李牧给开了,用宗室赵葱代替李牧掌权。
这赵葱也是一卑鄙小人,害怕日后李牧东山再起,取代自己,竟找了几个亲信把李牧给杀了,一代名将没有殒命于战场,却为一帮宵小所害,可惜可叹。
[var1]
就这样,赵国再也没有能抵抗秦军虎狼之师的良将,赵国灭亡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不久,秦军兵临邯郸城下,郭开劝赵王迁投降,赵王迁听从了郭开的意见,但最终的结局却是郭开被秦国拜为上卿,而赵王迁却被削爵流放。就这样大好的赵国,就被郭开给败完了,说郭开是赵国第一“内奸”确不为过。
不过郭开最后也没有好下场,一生贪恋钱财,最后也是因钱财而亡,在其回邯郸搬运财物之时,为盗贼所杀,也算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