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救活了清朝,清朝的贵族反而杀了雍正,为何连乾隆也不敢查

雍正救活了清朝,清朝的贵族反而杀了雍正,为何连乾隆也不敢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33 更新时间:2024/1/31 0:58:28

无论是在疆域面积上或为国为民上,雍正都将帝制时代“皇帝”这一工作做到了极致。

·雍正实施的7大历史性的王朝改革

1、摊丁入亩(改变了千年以来的人头税制度);

2、火耗归公(消除陋习);

3、官绅一起纳粮一起当差(打破贵族特权);

4、设想在全国推广官话(企图用语言来消除地域隔离);

5、大力推广官办教育(乾隆提倡精英教育);

6、改土归流(用铁血手段将边远地区永久性地并入中国版图);

7、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例如李卫、田文静和年羹等人);

什么叫做改革?说白了就是把一撮人的利益拿出来分给大家,能改革成功者就会变成“明治维新”,不能成功者则会变成正德和天的下场。

1、摊丁入亩

为什么在古代越有权的人就会越有钱?像夏言和张居正这样的名臣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什么和珅之流了。

其实,在古代,最有钱,土地最多,也最不守规矩的人恰恰正是皇族本身,皇帝自己才是帝制时代最大的一个地主兼破坏者。

在雍正之前的王朝都是按人头收税的,而不是按你家土地的多少收税的,这对穷人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贾宝玉家每年进账那么多,但只是因为他们是官绅家族,他们反而不用纳税,也不用服劳役。

除了士绅家族,寺院和僧侣也不用纳税,更不用说各大皇庄了(皇族的私人财产),他们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帝国的吸血虫,这也是古代土地兼并的首要因素。

雍正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内有南明势力磨刀霍霍,外有边陲敌人蠢蠢欲动,加上国库空虚,吏治混乱,大清国几乎到了濒临死亡的边缘。

为了彻底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的历史性问题,雍正将千百年来所实施的“人头税”改为了“摊丁入亩”,以田地为单位进行征税,这就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富盈了国库。

1、火耗归公

在雍正之前,每个地方的火耗都是不一样的。什么叫火耗?名义上是征收在百姓上交散碎税银时的消耗,实际上则是各地官府正大光明地盘剥百姓。

雍正不仅仅将全国的火耗降到了最低点,还将这一收入并入国库,从而避免了地方官对老百姓的恣意盘剥。

作为回报,雍正这一收入的部分设置为了“养廉银”,以福利补贴的形式发给地方官一部分,防止他们对下面过分盘剥。

3、官绅一起纳粮一起当差

古代的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因为越是穷人交的税反而越多,服的劳役也越多,直到他们穷到成为官绅家族的奴隶为止。

官绅不纳粮不当差不是清朝的专利,这是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固有规矩,也是帝制王朝收买文人的手段。

在古代,为什么只有千年的门阀而没有千年的皇帝?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士绅家族不用纳粮不用当差,很多穷人干脆将自己的土地献给士绅以获得免除徭役和税赋的苦难,作为代价,他们就变成了任由士绅家族驱使的“奴农”。

靠着这种方式,士绅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可以取代当时的朝廷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

除了士绅家族这样,古代的寺院也是如此。

无论的西方的宗教势力或东方的宗教势力,他们的权势和财富有时都可以大到可以与朝廷相抗衡的地步。

4、在全国推广官话

雍正规定,想当官可以,想获得晋级的机会也可以,但你必须要先学会官话,也就是那时的普通话。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就是统一语言,进而统一文化。

一旦那些说地方语言的蛮族失去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就彻底臣服了。

要想灭其国,先要灭其史,这才是软刀子杀人的最高境界。

尽管从满人入关后繁殖了大量的人口,但到清朝灭亡时已经很少有旗人会说满语了。

其实,说白了,什么叫做种族?不就是一种语言符合和身份符号吗?移民国家的M国是什么种族的国家?有人说得清楚吗?有必要说清楚吗?

5、大力推广官办教育

关于这点,雍正的想法和明治天皇的想法几乎如出一辙,他们都认为只有普及全民教育才能兴国。雍正不仅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

到乾隆上台之后,这个自认为自己是“十全老人”的“诗人皇帝”则更重注精英教育,这也是清末中国识字率不到2%,而日本却达到了45%的原因之一。

6、改土归流

这一改革是残忍的,是血腥到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

无论是秦汉或唐宋元明,他们为什么都没办法在遥远的边缘地区实施实际意义上的统治?

因为边缘有太多自己的势力了,这就是造成了一个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一个个“土皇帝”和“西游记式的小国”。

雍正在实施改土归流时废除当地的所有土司,推行官制,将不稳定的边缘地区以血腥的手段彻底纳入到了中国的版图之内,违令者格杀勿论!

7、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

康熙和乾隆就是两个好大喜功的纨绔子弟,他们两个一个喜欢坑儿子,一个喜欢坑爹,而出力最多的雍正却被他们两个给遮掩了。

雍正是一个“唯才是用”的实用主义者,仅仅只这一点,就是他能够改革成功的关键。

如果雍正也像康熙和乾隆那样重用满清贵族,这些大地主会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来增加国库的收入吗?

李卫是花钱捐的官,田文静也不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年羹尧更是雍王府出来的包衣奴才,但雍正都对这些人却委以重任,雍正看重的是这些人的能力,而非血统和出身,这些人也帮雍正推行了他的改革。

雍正考虑的是全民的利益,也是帝国长远的利益,他的政策如果正一直推行下去,大清国还会那么耻辱地灭亡吗?

·到底是谁杀死了雍正?

既然雍正那么厉害为何他的功绩在历史上反而少得可怜,反而骂名一堆呢?

因为他得罪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一个群体,这就是文官集团,也可以称之为大地主阶级。

以牺牲自己子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美誉和声望的“皇帝们”不但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简直就是“吃里扒外”的畜生,但历史上这样的畜生比比皆是。

雍正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年仅仅只休息3天,并连续坚持了14年,他以这种不要命的工作方式挽救了大清却害死了自己。

因为雍正触动到了太多大地主阶层的利益,雍正最终也像明朝的很多皇帝一样被人暗杀而死了。

乾隆作为知情人,又是雍正的儿子,他上台后为什么不但不彻查此案,还马上推翻了老爹几乎所有的改革方案呢?

以福尔摩斯的推理方式来找凶手,乾隆很可能是嫌疑人之一。

有人怀疑,是清朝当时的大地主阶层联合乾隆害死了雍正,作为交换,乾隆上台后废除雍正的系列改革方案,而乾隆则与他们“王与士大夫共天下”。

乾隆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明白人,他不想死,他想活着,他选择了妥协。

尽管大清国当时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但大清国的百姓一个个却穷得要死,这些钱都跑哪里去了?当然是进入到了各大地主阶级的口袋里去了。

既然你我都是为了抢钱,那你们能抢,我为什么就不能抢呢?于是乾隆就推出了和珅这替身来为他抢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黄宗羲定律”告诉我们,历朝历代王朝覆灭的根源都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为什么就没法改变呢?因为皇帝本身就是帝国之内最大的地主。

雍正的改革虽好,但他首先维护的还是满清皇室的利益,这点和唐宋元明一样,所以,雍正被人害死也就并不奇怪了。

最后作者总结说,只要是帝制时代都是垃圾,只要有人在行帝王之事他就是最大的畜生和魔鬼,不是吗?

更多文章

  • 多尔衮想称帝,孝庄一夜长谈之后多尔衮彻底臣服了,孝庄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与孝庄在一起多久,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关系,多尔衮是被孝庄杀死的吗

    那是一个月圆之夜,孝庄是用了什么方法扭转了多尔衮的皇帝梦想的呢?这久经沙场、杀人无数的猛人又是如何臣服在孝庄的石榴裙下的?这还要从那一年的中秋之夜开始说起。·多尔衮为何想称帝戏曲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官大自奸”,这话是说在古代官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不是他自己就能把握的了,而是处处被环境所逼。这里的

  • 民国灭亡的第一要素是啥?是官僚资本,啥叫官僚资本?有几个人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官僚体制,民国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性质,民国的官僚阶级代表人物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垄断国家经济命脉,掠夺人民财富,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不能细看,更不能细品,你越品越有意思,你越想越觉得搞笑。当作者认真研究了这句话之后不禁拍案叫绝,娘希匹,官僚资本不正是民国灭亡的第一要素吗?但作者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读者,即便今天,很多人仍

  • 她被称为大清第一姑奶奶,连康熙都敬她,但她这一癖好却令人呕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最尊敬的祖母,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是谁,康熙最宠爱的宫女

    明朝内部的混乱,李自成趁机造反,满人最后摘了果子,并将汉人创造的儒学、商君书、厚黑学、程朱理学等等文化“宝典”发挥到了极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满人虽然利用这些来为他们统治服务,他们内部对女人是极其尊重的。而著名的康熙,一生都尊重一位特殊的宫女,其他人都称她为“大清国第一姑奶奶”。·小说和历史中强烈对

  • 此人堪称史上第一忽悠大师,竟然把太平天国幼天王搞得坑爹还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八大未解之谜,四大忽悠大师,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天王

    这一点,要是忽悠普通的人,最多损失点钱财,要是能忽悠一位叱咤风云的幼天王神魂颠倒,甚至认贼作父,这的确是堪称史上第一的忽悠大师。今天,我们就说说在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名叫唐家桐。晚清时期,曾经风靡一时,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随着兵败,很多领导

  • 民国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大师?说出来原因有点尴尬,但你能否认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何民国有那么多大师,民国时期的各种高手,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师

    能奠定民国大师基础的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的思想。那个时候军阀混战,各地割据势力争霸一方,简直比春秋战国还乱。袁世凯临死给自己出一挽联,不知是真是假: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历史总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也不能看的太懂,难得糊涂啊。袁大头的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地的小弟谁也不服谁,表面都是民国

  • 俄国战败后的赔偿是清朝的10倍,但看沙俄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沙俄与大清签订了哪些条约,沙俄和清朝的条约,清朝与俄国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中日甲午战争当很多人在咒骂满清无能时,有人想过没有,真的是清朝这一个朝代的错吗?从秦始皇把封建制改成郡县制之后,历朝历代真的有过本质性的改变吗?而宋之后,程朱理学的兴起和推广就加深了文化的阉割和愚化。而这时的日本更是落后的一塌糊涂,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和尚们大力建立“寺子屋”开展全民教育之

  • 为何说这次大迁徙不仅化解了清朝的危机,还改变了欧亚今后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何看待清朝南迁,清朝迁都影响,清朝前期移民的影响

    看《三国演义》时很多人被刘备逃跑还带着十万百姓所感动,但现实中却是,这些老百姓是被军队押解着强制迁徙的。在安土重迁和科技特别落后的古代,如果有一点点办法,谁愿冒着生死未卜的风险去迁徙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六国之前的贵族全部,约有12万人全部迁徙到了京城附近,一是为了监视,二是为了控制。项羽之所以

  • 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怎么样,镇守山海关时,究竟有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吴三桂武力值,吴三桂全盛时期兵力

    说起吴三桂这个名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汉奸走狗,为什么他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如此差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山海关事件。说起镇守山海关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疑惑,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时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山海关作为行军打仗之人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为何在农民军打过来的时候吴三桂却选择了投降呢?作

  • 李卫真的是从叫花子做到封疆大吏?雍正的第一红人?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卫和雍正的真实关系,李卫在雍正的地位,李卫对雍正王朝的评价

    ·李卫和血滴子很多电视剧都把李卫的童年描述成三毛流浪记一样,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小混混。作者不知道野史里为什么总喜欢这样写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为了塑造传奇?还是为了黑李卫和雍正呢?李卫虽然出身卑微,是商人出身。属于那种家里啥都不缺,就缺个官的人家,他怎么可能要饭呢?但古代商人地位很低,这是真的。这也是他

  • 乾隆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和珅大儿子,和珅被抄家她后来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死后和珅被抄家,乾隆晚年对和珅有多宠,乾隆有没有把自己的女儿给和珅

    在古代常有“母凭子贵”这么一说,但是到了固伦和孝公主却是“母凭女贵”了。在她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受到了父亲乾隆皇帝格外的关爱。乾隆得知惇嫔怀孕后不久,便将惇嫔封为了妃子。在十公主出生后,很多世间少有的珍宝都被送到了惇妃还有十公主的宫中,待遇和以前明显不同。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惇妃不慎打死了一个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