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堪称史上第一忽悠大师,竟然把太平天国幼天王搞得坑爹还背叛

此人堪称史上第一忽悠大师,竟然把太平天国幼天王搞得坑爹还背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99 更新时间:2024/2/20 4:44:32

这一点,要是忽悠普通的人,最多损失点钱财,要是能忽悠一位叱咤风云的幼天王神魂颠倒,甚至认贼作父,这的确是堪称史上第一的忽悠大师。今天,我们就说说在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名叫唐家桐。

晚清时期,曾经风靡一时,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随着兵败,很多领导人都俘虏,惨无人道的清廷基本上都是对这些人凌迟处死,以震慑其他反抗者。

那么,面对“凌迟处死”酷刑,很多英雄豪杰都表现出大无畏之精神,如李开芳在北京受刑时,还十分藐视清军,一脚踢死刽子手,众人大惊。陈玉成大骂胜保,“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拒绝投降,而后在延津县受凌迟,始终不发一声。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洪仁直言自己别无所求,只想效仿南宋名臣文天祥,为国尽忠。

这些英雄豪杰的事迹,也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样: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籑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然而,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一把手幼天王洪天贵福,懦弱无知,贪生怕死,卑躬屈膝,行刑前充满幻想,留下千古笑柄。即使如此,还是死得很惨。而他之所以有这种表现,都是因为忽悠大师唐家桐的诡计。

唐家桐,湖南零陵增生,早年以书生身份在席宝田军中效力,授训导衔,大概就是军校的一位老师一类的人物。他的长相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后来调到江西广昌县担任教谕,在清朝此类职务就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那么,唐家桐到底如何忽悠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幼天王洪天贵福,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广东花县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生母赖莲英、也就是后来洪秀全的“又正月宫”,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布村人。据太平天国史书记载,他出生的时候有“万鸟来朝,早征幼主降生之瑞”。

太平天国的旗号举起后,洪天贵福以婴儿年龄成了幼主。随后太平军跳出广西,如蛟龙入江,直下南京,南京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天京。洪天贵福结束了他婴孩时期的奔波,从此就在天京这个人间小天堂中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也愤而出走,带走大批精兵锐卒,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等人临危受命,虽有回天之愿,终究独木难支,太平天国败局已定。1864年6月1日夜,洪秀全病逝,时年14岁的洪天贵福继位,称为“幼天王”,温室中长成的洪天贵福终于必须出来经历风霜了。

随后,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城墙20余丈,蜂拥而入。在宫楼上的洪天贵福望见湘军入城,丢下妻子就跑,后被李秀成派来的人接入忠王府。当天夜里,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汉等率千余人假扮清军,护卫着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一行人狼狈逃至皖南广德。在湖州的干王洪仁得知消息后,赶到广德觐见幼天王。众人商议后,决定前往江西抚州、建昌与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会合,然后取道湖北进军陕西,再图大业。8月末,洪天贵福、洪仁等人开始按计划向江西挺进。

这时,这支太平军尚有十二三万之众,不料没走多远,重要支柱堵王黄文金便在宁国中炮身亡,太平军士气更为低迷。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太平军在江西湖坊一带再受重创,誉王李瑞生被擒,宗王谭乾元、谭庆元等倒戈。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太平军残部行至石城境内杨家牌,人数已不足万人。当夜三更时分,清军席宝田部追至,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洪天贵福与干王洪仁走散,惊慌之中跌入一个深坑,暂时逃过一劫。待清军过去后,惊魂未定的洪天贵福躲进了山中。下山后,洪天贵福来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乃湖北人,姓张。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贵福,让他帮着割禾。在这处人家里,洪天贵福呆了4天,期间碰巧得机会将自己的头发剪了。再次上路的幼天王就跟没头的苍蝇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该往哪走,数次撞在清兵手里。10月25日被押入席宝田部兵营,终于身份暴露,结束了自己的游历行程。

抓获了一个小孩,这个时候忽悠大师唐家桐粉墨登场了,他的工作就是把洪天贵福安全的押送回南昌给上司交差。对这个上级非常重视的要犯幼天王,生怕洪天贵福是刚烈人士,万一咬舌自尽,绝食撞柱什么,自己自己的大功一件就变大祸临头了,好生地哄着洪天贵福。

对于唐家桐的善待和承诺,洪天贵福信以为真,误以为只要自己如实招供,洗心革面,便可以万事大吉。他将唐家桐看成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对唐感恩戴德,称他为“老爷”,拜他为“哥哥”,表示“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爷的人。我做唐老爷弟弟。我年轻,道理我有些不晓,望大人老爷怜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爷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

押解途中,洪天贵福和唐家桐已经成了兄弟伙伴,他先是撇开自己与父亲洪秀全等人的关系,说太平天国的那些旧事全是我父亲和洪仁轩干的,坐江山的也是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即使我在登基之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对清朝不利的事情,那些反抗清朝的事都是干王、忠王等人做的。

见唐家桐没有任何反应,就说:“我愿意归降大清,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民,还有我愿意跟随唐老爷,再去湖南读书,最好是能考个秀才,能报效大清。”

唐家桐随后又开始利用洪天贵福的求生欲望,哄骗洪天贵福招供,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他,可能还给他画了大饼,说如果你愿意全部招供,我会为你求情之类的话,其实唐家桐原本就是一个押送的小军官,哪里有这些权利,为的就是能够套出洪天贵福的话,从而得知其他人的下落。

看见唐家桐一路上对自己还可以,洪天贵福似乎很开心的样子,认为自己应该不会被处死。

如果说洪天贵福和唐家桐说的那些没骨气的话,是因为唐家桐的诱导,那么他接下来还写了诗,诗的内容彻底让人嗤之以鼻,如果洪秀全知道,怕是会从地底下起来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到南昌后,仍与唐家桐不时照面,甚至有可能仍旧归后者看押。在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支配下,洪天贵福以近乎哀求的口吻写道:“我今来到大人老爷这里,万望大人老爷带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爷恩于世世靡暨。”为了表明心迹,他还附诗一首,肉麻地吹捧唐家桐:

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

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

为了表明心迹,1864年11月17日凌晨,洪天贵福又写了三首诗送给唐家桐,题签“右送唐家桐哥哥诗三首”,末署“甲子年十月初四日夜五更”。全诗如下:

洪天贵福亲书送唐家桐诗(右送唐家桐哥哥诗三首)

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

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

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尽弟道恭和

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甲子年十月初四日夜五更洪贵福写

诗中“如今”一词又重复出现了三次。据前引“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和“如今跟哥归家日”句分析,唐家桐肯定曾向洪天贵福许下带他回湖南老家读书的诺言,而洪天贵福居然深信不疑,并且以为这一天已是指日可待,以至于做起了“读书考秀才”的酣梦,全然不知死神的阴影正一步步地向他逼近。写完此诗的第二天,他就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时年16岁。

唐家桐忽悠太平天国幼天王坑爹还背叛,也因为这次成功得到提拔,被江西巡抚沈葆桢奏请“以知县留江(西)补用”,先后担任过长宁(今寻乌)、雩都(今于都)等知县,从教育局长连升二级,终于当上了七品芝麻官。

更多文章

  • 民国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大师?说出来原因有点尴尬,但你能否认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何民国有那么多大师,民国时期的各种高手,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师

    能奠定民国大师基础的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的思想。那个时候军阀混战,各地割据势力争霸一方,简直比春秋战国还乱。袁世凯临死给自己出一挽联,不知是真是假: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历史总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也不能看的太懂,难得糊涂啊。袁大头的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地的小弟谁也不服谁,表面都是民国

  • 俄国战败后的赔偿是清朝的10倍,但看沙俄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沙俄与大清签订了哪些条约,沙俄和清朝的条约,清朝与俄国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中日甲午战争当很多人在咒骂满清无能时,有人想过没有,真的是清朝这一个朝代的错吗?从秦始皇把封建制改成郡县制之后,历朝历代真的有过本质性的改变吗?而宋之后,程朱理学的兴起和推广就加深了文化的阉割和愚化。而这时的日本更是落后的一塌糊涂,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和尚们大力建立“寺子屋”开展全民教育之

  • 为何说这次大迁徙不仅化解了清朝的危机,还改变了欧亚今后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何看待清朝南迁,清朝迁都影响,清朝前期移民的影响

    看《三国演义》时很多人被刘备逃跑还带着十万百姓所感动,但现实中却是,这些老百姓是被军队押解着强制迁徙的。在安土重迁和科技特别落后的古代,如果有一点点办法,谁愿冒着生死未卜的风险去迁徙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六国之前的贵族全部,约有12万人全部迁徙到了京城附近,一是为了监视,二是为了控制。项羽之所以

  • 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怎么样,镇守山海关时,究竟有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吴三桂武力值,吴三桂全盛时期兵力

    说起吴三桂这个名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汉奸走狗,为什么他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如此差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山海关事件。说起镇守山海关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疑惑,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时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山海关作为行军打仗之人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为何在农民军打过来的时候吴三桂却选择了投降呢?作

  • 李卫真的是从叫花子做到封疆大吏?雍正的第一红人?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卫和雍正的真实关系,李卫在雍正的地位,李卫对雍正王朝的评价

    ·李卫和血滴子很多电视剧都把李卫的童年描述成三毛流浪记一样,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小混混。作者不知道野史里为什么总喜欢这样写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为了塑造传奇?还是为了黑李卫和雍正呢?李卫虽然出身卑微,是商人出身。属于那种家里啥都不缺,就缺个官的人家,他怎么可能要饭呢?但古代商人地位很低,这是真的。这也是他

  • 乾隆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和珅大儿子,和珅被抄家她后来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死后和珅被抄家,乾隆晚年对和珅有多宠,乾隆有没有把自己的女儿给和珅

    在古代常有“母凭子贵”这么一说,但是到了固伦和孝公主却是“母凭女贵”了。在她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受到了父亲乾隆皇帝格外的关爱。乾隆得知惇嫔怀孕后不久,便将惇嫔封为了妃子。在十公主出生后,很多世间少有的珍宝都被送到了惇妃还有十公主的宫中,待遇和以前明显不同。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惇妃不慎打死了一个宫女,

  • 清朝的改革力度有多大,为何西方列强都怕了?而清政府却亡于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改革措施,清朝都进行了哪些改革,清朝政策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并没有固步自封,反而积极地融入到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中去了。当日本人打败了清朝和俄国之后,清朝加剧了这种改革的步伐。但为何又说清朝是死于自己的改革呢?这中间和西方列强又有什么关系呢?·清朝改革的6大特点(1)清朝的改革是被倒逼的;(2)清朝的改革是不彻底的;(3)清朝的改革力度是前无古人

  • 晚清第一悍将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活捉二名统帅,晋世袭罔替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清朝大将,晚清湘军战死的第一猛将,太平天国最勇猛的将军

    这一段话写的是被人称为晚清第一悍将僧格林沁,为了保卫大清王朝立下的功绩,其中最大功劳就是率部一举全部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在连镇和冯官屯之战中,生擒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两名统帅,立下大功,被咸丰帝晋封为世袭罔替的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俸银加倍,甚至将其依为清廷的长城。清咸丰三年(

  • 民国那么好为什么还是亡了?怪谁?这组老照片给了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真实照片欣赏,民国的照片为啥光秃秃,民国37年的真实照片

    虽然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丫头,但照片是会说话的。当你看完民国这些老照片后,你该恨谁亡的民国呢?1、这张照片我至少找了50个10岁以下的孩子观看过,他们都说这不是人,他们怎么那么像鬼呢?这群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们不敢相信这些人是所谓的“人”。看看他们,赤脚半裸、骨瘦如柴、神情麻木、目光呆滞,

  • 明朝为什么要放弃这次“洋务运动”的自救机会?看完别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洋务运动,洋务企业对明朝的影响,明朝为什么能打甲午战争

    要说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本质上是和其他朝代一模一样的,那是因为王侯将相和皇帝太过贪婪,是土地兼并所导致的。只要有皇帝和皇权存在一天,就没有不灭亡的王朝。其实,明朝有机会自救,更有人提出了全面向欧洲学习,但为何明朝放弃了这个大好时机呢?·封建王朝灭亡的通性臭番薯和烂鸟蛋比,你更喜欢哪个?将唐宋元明清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