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总认为是清朝的赔款才促使的日本强大,他们却不承认是日本自身先强大起来才打败的清朝和沙俄这两个庞然大物。
要论经济总量和资源储备,清朝和俄国都是日本的几十倍,为何这两大巨头却都败给了即没有资源,也没啥金钱和疆域的日本呢?
俄国我们先不去谈,清朝失败的假象是慈禧将李鸿章购买军舰的钱用来过六十大寿,为自己修缮颐和园了。
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不妨深挖一番。
·慈禧当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李鸿章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清朝的军队开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兵(满蒙汉三类八旗),另一种就是绿营兵。八旗兵在入关前就已近形成,其中汉人的数量一点也不比满人少。
而绿营兵几乎全是汉人兵,绿营兵最多时有60万人之多,几乎全是明朝投降给八旗的皇家军队。
严格来说,清朝的江山不是八旗兵打下来的,而是绿营兵打下的。
等到了清朝末年,无论是八旗兵或绿营兵都已经腐化到了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就出现了以地方乡绅武装为核心的“勇兵”。
勇兵其实并不算朝廷的正规军,他们是在平定太平天国这类农民起义时由大臣们自己组建的地方势力,有点类似汉朝末年的地方军阀。
在这些地方势力中,像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最为出名。
如果李鸿章和曾国藩有绝对野心的话,他们是有机会靠着他们手里的军队推翻朝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的。
至于李鸿章和曾国藩为什么没这样做,也许他们是觉得他们没有这个实力去和朝廷争斗吧!
他们虽然没有造反,但他们绝对有造反的资本,这就让慈禧为代表的爱新觉罗家族不得不处处小心了。
像李鸿章这样的大臣,朝廷绝对不敢说杀就杀了的,那会逼反他们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大玩平衡之术,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斗争。
为了让权力得到平衡,慈禧可谓是又打又拉,左右逢源。
在必要的时候,慈禧还会通过类如“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来削弱一下政治对手。
在这种权力的游戏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也没有谁在真正为整个帝国的利益考虑。
他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忙着为自己的集团争权夺利,忙着不被自己的敌对势力所算计。
就拿李鸿章来说吧!当时李鸿章已经拥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海军,更有袁世凯这样能力超强的得力手下。
如果朝廷再给李鸿章追加军费的话,他的力量在超过了日本之后很可能会控制整个朝廷。如果你是慈禧,你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吗?
·对比清朝和日本的不同
当清朝内部的各方势力在忙着争权夺利时,日本人却在从天皇到平民都团结一致地勒紧裤腰带也要捐钱办教育并购置军舰。
据说,为了以身作则,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两顿饭,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国家用于军购。
而再看看慈禧,直接将北洋水师的近700万两的白银克扣下来给自己过生日。
但慈禧也有慈禧的理由,而且说得还冠冕堂皇,理由如下:
1、大清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风范,不能小家子气,就要事事摆阔;
2、看似我们是在乱花钱、摆排场,其实这也代表着我们的国威和实力,还好借此威震江湖;
3、国库里就那么多钱,与其都给了李鸿章这个潜在的敌人,不如大搞建设,也算藏富于民了;
4、我们可不学日本那样的弹丸小国,瞧瞧他们那傻样,皇帝还有一点点皇帝的样子吗?
5、日本民众能支撑天皇那是因为天皇将皇室和民众都划在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之内,我们绝对不学欧洲的那些东西,否则,爱新觉罗氏还能掌权吗?
6、我们只学欧洲的技术,绝对不学欧洲的文化和**,因为那不符合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利益。
什么?那符合全民的利益,那和我们爱新觉罗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了他们,我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那当皇帝还有什么意思呢,坚决不学!
慈禧本着如果我不好也绝对不能让别人好的心理,将本该用来购买世界上最先进军舰的钱用在了修颐和园上,这似乎就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真正决定清朝后来失败的绝对不是因为这次生日,因为清朝比日本早近三十年搞了洋务运动,而且,清朝还有着巨大的经济和资源实力。
那么,清朝到底败在了什么地方呢?是上层统治者对权力过于贪婪上!对于这个观点,读者您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