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的吕布为何死了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如果不是刘备怂恿曹操杀死吕布,其实曹操大概率可能会把吕布收入麾下。毕竟吕布确实是一个猛将,虽然人品存在很大问题,但是一个人才,或许曹操有充分的自信能够驾驭吕布这匹野马。
而曹操素来喜爱人才,作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如果能够收入自己的麾下,想必曹操是极为愿意的。以《三国志》为例,当时吕布被俘虏后向曹操求情,而且说的话也很有诱惑力,一下子就击中了曹操的软肋。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吕布传》
当然了,吕布究竟有没有对曹操折服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也没办法揣测,毕竟当年吕布还把董卓认作爸爸,最后还不是背叛了对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吕布抛出的橄榄枝确实非常诱人,你看他说: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意思就是你有了我,平定天下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虽然这有点夸大海口的意思,但是吕布确实是一员猛将,如果曹操能够把吕布收入麾下,确实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这时候曹操动摇了,但是站在一旁的刘备急了,面对这么一号无情无义的家伙,怎么能够让他们继续活下去,而且还成为曹操的手下,这不是让自己难受吗?
于是他站出来说: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三国志》
这一下子让曹操醒悟过来,吕布固然是一头猛虎,但是不能为自己所用的话,将来恐怕还会误伤自己。因为对于领导者来说,属下无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够对自己忠心,不然你都不知道哪天他就会反咬你一口。
正因为鉴于这一顾虑,所以尽管吕布抛出了不错的条件,但是权衡之下,想到吕布这个人无情无义,固然是一头猛虎,但是野性太大,难以驯服,所以曹操最终还是选择把吕布杀了。其实换做是任何一人,可能都不敢把吕布收为自己人,毕竟风险确实大,万一哪天吕布像杀董卓一样把你咔擦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张辽求死为何却活了下来张辽这个人的形象还是非常正面的,他原本是大将军何进的手下,后来归属于董卓,后者被吕布所杀以后。张辽就以半独立的状态依附于吕布,什么叫半独立?简单来说颇有一点二郎神对玉皇大帝“听调不听宣”的意思。
张辽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去处,所以只能依附在吕布的麾下,而且当时张辽的身份是北地太守,而吕布还是一个光杆司令,夺了刘备的徐州以后,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徐州牧的官职,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搞的吕布还得去向曹操讨封号。
张辽这个人还是比较有原则,当时吕布夺了刘备的徐州后,还派兵攻打刘备。当时张辽和关羽有一定的交情,但是张辽觉得各为其主,所以还是带兵去攻打关羽,不过张辽和关羽的交情确实是一个谜团,也不知道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虽然史书上说两人有一定的私人交情,但是并没有明说,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两个人都是老乡,都是山西人,但关羽是河东郡的人,而张辽是雁门郡的人,想来两人那时应该没有什么交往,可能听闻了对方的大名,再加上都是山西人,所以产生了一定的交情吧。
吕布被曹操击败以后,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张辽就投降了曹操。但在《三国演义》中由于非常喜欢设立人设,而张辽由于比较正面,不像吕布那样劣迹斑斑,所以罗贯中就设定了一个“张辽骂贼”的情节来凸显一下张辽的形象。
因为从后期张辽的表现来看,他确实对曹操非常忠心,所以求死的张辽最终却活了下来。其实从小说角度去评判的话,无非就是张辽比较正面,而且刘备和关羽都替他求情,曹操一看吕布杀了,陈宫也杀了,总得留两个人以示大度。
所以张辽就这么活下来了。
而在正史中,当时曹操对待张辽他们确实也非常礼貌,叫做以礼相待,所以最终收编了张辽他们。
操皆礼而用之。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臧霸自亡匿,操募索得之——《资治通鉴》
总得来说,做人还是要有一定的节操,不然再有能力恐怕也无人敢用。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