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夷陵之战以后,蜀国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所以有的同学就会疑惑,区区一场夷陵之战为何就说蜀国从此一蹶不振了呢?后来诸葛亮不是很快就恢复了元气,还有能力发动北伐吗?不要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蜀汉在夷陵之战后的一蹶不振,不单单是夷陵之战中损失的那五万兵马造成的。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根据估算,刘备当时的兵力在17万左右,虽然这与曹操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但比起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来说,家底还是很厚的。
并且当时刘备账下人才济济。大将之才,治国贤相,顶级谋士,一样都不缺。刘备具备了复制老祖宗刘邦,兵出关中,成就帝王霸业的基础。然而,正是从汉中大胜曹操之后,刘备集团就开始连续走霉运了。
首先是公元219年10月,孙权背盟,命吕蒙、陆逊偷袭荆州。这一战下来,刘备保守估计损失了四万荆州精兵。并且,比损失精兵更严重的是,关羽这位“三国第一大将”也被擒杀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兵没了可以再招,兵不精可以训练,但好的将才百年难遇,关羽这种大将之才的死,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损失是致命性的。这就相当于刘邦死了韩信一样的惨。
这里我们不妨可以YY一下,假如关羽在丢了荆州之后,逃回益州,后来的夷陵之战,乃至后来的诸葛亮五次北伐,还会打的那么艰难吗?
或许,不会吧。
荆州丢了之后,公元220年初,刘封因为不救关羽,以及他和孟达的矛盾,由他镇守的上庸三城被魏国夺了去。丢上庸一损失对刘备来说,与丢荆州一样,也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按最保守估算,刘备损失了几千精兵和几千土著兵;
另一方面,上庸三城的丢失,使刘备少了一条兵出中原的出口。自此之后,刘备就只能出汉中,才能北伐中原。缺少了对曹魏出其不意打击的可能性。(出兵的口子少,就意味着曹魏可以集中兵力只防一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死后,蒋琬曾经策划从汉中沿汉水东下,先攻取上庸,再攻取襄阳,继而北伐中原的策略。如果上庸当年没丢,蒋琬的这个计划,也不可能因为碍于难度太大而不了了之。
你以为到这里,刘备的霉运就结束了吗?对不起,还早着呢。公元220年夏,刘备帐下第一谋士法正突然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法正的重要性,不用多了说吧?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就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一定能制止主上的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也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法正传》
所以法正之死,就相当于刘邦继没了韩信之后,又没了张良。之前是胳膊没了,现在连脑子也没了。公元221年,由于曹丕篡汉,汉朝灭亡,刘备决定称帝。一来,他早想称帝,二来可以靠称帝这件事鼓舞士气。一扫这一年以来的霉运。
然而,称帝这件事并没有起到清扫霉运的作用,之后的事,让刘备更糟心。公元221年夏,刘备决定东征荆州,为关羽报仇。但大军还未出征,张飞就死了。之后没多久,黄忠也在成都病故,两人都死在了夷陵之战前。到了公元222年,即夷陵之战期间,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也在成都病死了。
马超的死,宣告了刘备自立汉中王时期的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全部都不在了。马超死后没多久,刘备即遭遇夷陵之败。而这一败,刘备所有的精锐,全部断送。首先是兵员上的损失,保守估计是两万,最多是四万。(《傅子》记载的数据,“吴军总共消灭了八万蜀汉军,刘备仅以身免”,这是扯淡数据,不可信)
其次是人才方面的损失。此战失利导致蜀汉战死人才不计其数,其中较为出名的且有记载的包括:张南、冯习、土著部落首领沙摩柯、傅彤;镇北将军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率众向曹魏投降;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东吴将领步骘截击而死。
前面说了,刘备称帝前死了关羽、法正,这相当于刘邦没了韩信、张良。而刘备在夷陵之战前后又陆续没了张飞、黄忠、马超、张南、冯习、傅彤、黄权、马良。这就相当于,刘邦在没了韩信、张良后,又没了曹参、周勃、樊哙、陈平、彭越。
蜀汉政权最缺的就是人才,而刘备在夷陵之战的人才损失,几乎是雪崩式的。这妥妥就是要散摊子的节奏!
纵观三国时期,没有一个军阀在损失如此多人才后还能继续坚持的,一个都没有!当年袁绍在官渡惨败,元气大伤,瞬间就把袁强曹弱的局面葬送了;曹操在赤壁大败,元气大伤,虽然后来曹操还能屡次南征,但他也丧失了一鼓作气平江东的锐气。
另外,除了精兵、人才的损失,蜀汉内部的动荡也是致命性的。公元223年初,汉嘉太守黄元听说刘备大败的消息,立即起兵造反。紧接着,南中的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雍闿,越隽夷王高定全部宣布造反。截止到刘备病死时,蜀汉接近一半的国土都反叛了。
蜀汉地盘本来就不大,一下四个郡造反,哪里经得住这种连环打击的折腾?这妥妥是要亡国的节奏。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还没呢。公元223年4月,对于蜀汉最大的打击终于还是来了——精神支柱刘备去世。
刘备之死就相当于——刘邦死了。大将死了,谋士死了,群臣死了一大半,精兵也死了一大半,现在连主公也死了。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刘邦团队几乎全死了,就剩下一个萧何还在扶持刘盈苦苦支撑。
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并非是他胡说八道,他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而已。刘备临死前,蜀汉的情况说句不好听的,离亡国也就只差半步路了。不过好在当时魏吴交战,无暇顾及蜀汉,而诸葛亮等人也是殚精竭虑,力保刘禅。蜀汉也就在这种极危险的情况下才熬了过来,又延续了四十年的国运。
总的来说,公元219年—223年,刘备集团在这四年期间的兵力损失起码在十万左右。刘备的家底本来就不厚,一下子损失这么多精兵,元气必然会大伤。而且比损兵更可怕的是,蜀汉大量人才在战争前后的去世。尤其是刘备的去世,他因为夷陵大败而一蹶不振,继而病死。刘备是蜀汉的精神领袖,连他都不在了,蜀汉难道不应该一蹶不振吗?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