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个月,安史之乱爆发,这一场战乱,将唐朝的繁盛带走,也将百姓的安定带走。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不知道是他的不幸,还是他的幸运。一生的颠沛流离,是不幸的,而对于艺术来说,这样的痛苦成为了他最大的幸运。对于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困境,他都能加以思考,并将这样的思考放进了他的诗歌中,政治和生活的种种遭遇,使得他诗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政治上的不得志,现实的政治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无法抒发政治抱负,所以他忧虑。
花卿,名敬定,唐朝武将,也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平定过段子璋之乱,被皇帝所赏识。立功之后,花敬定居功自傲,目无天子,放纵自己的手下大肆掠夺东蜀,还命人奏天子之乐。一个原本可以有更大作为的人,朝廷的功臣,在获得了身份和地位之后,日渐骄纵;而杜甫这样一心为朝廷,想要实现抱负的人,却碌碌无为,他也看不下去花敬定的种种作为,便写下了一首《赠花卿》。这一首七言绝句,看似赞美音乐,实则讽刺花敬定终日歌舞享乐。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在唐代是成都的别名,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锦官城里每天都会响起管弦之声,日夜不停歇。“丝管”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说了出来,之后再从各个方面进行描绘,“日”就是每天,“纷纷”将乐声的美妙和连绵不绝写出,又化无形为有形,将管弦交错着相互追逐的场景形象写出。
“半入江风半入云”,管线之声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飞入云端。“入江风”,乐曲之声传遍了大地,“入云”,也传上了云巅,天地之间,一时充满了那美妙的乐声。诗人用了两个“半入”,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流畅而又和谐的美感,好像这管弦之声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大地,传遍了宇宙。但这乐声并不是嘈杂的,而是美妙的,与世间万物形成了和谐,具有很深的趣味性。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的乐曲本应该是天上才有的,在这芸芸众生之中,又能听到几次呢?古人以为,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诗人在这里把花敬定所奏之乐,看作是天上的仙乐,极力的写出它的不凡之处。“人间能得几回闻?”,以人世间的罕见,来比喻这首曲子的珍贵。前两句的写实,是为了最后这两句作铺垫,想象之中虚构,将乐曲之美推到了神仙之乐的地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在夸赞乐曲的美妙,可诗歌的弦外之音却是相当的深远。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所以“天上”就是皇帝所处在的皇宫,而“人间”自然就是民间了。故“此曲只应天上有”,这首曲子本来应该是在皇宫中,天子设宴时演奏的,人间本不应该奏响此乐,而今不止是奏响了,还是“日纷纷”。杜甫的讽刺意味便出来了,字面上的直白如话,蕴藏的是委婉的讽刺,他并没有直白的讽刺,而是隐藏在称赞之后,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