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捆绑在皇权之上的舶来文化,以唐代佛家角度,解读唐朝兴衰历史

捆绑在皇权之上的舶来文化,以唐代佛家角度,解读唐朝兴衰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4/2/7 10:51:07

以唐朝自身而论,兴盛衰落,又与佛教兴衰的并驾齐驱。此举绝非偶然,而是存在某些必要的联系,接下来的论述,将从佛教这一舶来文化的角度出发,讲述为何舶来文化,为何能与国家命运联系,从而读出不一样的唐朝兴衰历史。

绑定在皇权之上的佛家文化

佛教入华,时间众说纷纭,其中一条尤其引人注目:

《魏书》记载:“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将佛教与皇权相结合,表明了古代皇帝在很早就听说了佛教的存在。此外,佛教入华之后的发展,更是与皇权统治密切相关。

南北朝佛教与政治的连接佛教最早记载虽是东西汉入华,却只是形成市井之间的小众派别,这一现象直至南北朝才得以打破。北魏建国之初,天下势颓,道武帝以佛教居众,自称为“当今如来”,以佛教的方式来获得政治上的统治。

此举得到了魏孝文帝的效仿,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增加佛教的神秘色彩,广纳僧众。不仅如此,孝文帝还为僧众亲自剃度,释放死囚,以宣誓佛教在官方的正统地位。

佛教与隋朝政治的连接隋朝隋文帝,是极为信奉佛教的一个皇帝。在他的推崇之下,佛教得到了一个大的发展,佛学得到精进,史书典籍也逐渐增加,佛学之中的因果关系,成为了两代皇帝治理天下,而深信不疑的道理。

佛教思想与唐朝理政的捆绑佛教发展到唐朝,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皇帝武则天,更是将其暗许成为当时的国教,佛教的命运,发展到了与唐王朝政治相捆绑高度。

世俗化的佛教发展,成为唐朝政治统治稳定的工具

《唐大诏令集》中有过关于唐太宗这样的记载:“朕之本系,爰自伏羲之始。”

李世民称其李唐江山的帝王,祖先是老子。但是,他本人尊道而不排佛,相反,他对佛教的因果之论深信不疑,并且以此还有过推动佛教发展的行为。

到了高宗、武后的时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全国不仅大修寺庙,二人还做了一件事,兴修石窟,其中以“龙门石窟”最为翘楚。此事,为后世建造了奇迹,也在当时表现出二人对于佛教的推崇。

龙门石窟

“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勅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

以上记载,是武则天对于僧人神秀的礼待,其礼之术,甚至能够皇帝相媲美,由此表示了武则天对于佛教的推崇。这种推崇到了她登基称帝之后,又一次的上了一个台阶。载初二年,武帝改建太庙,下令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女冠之前。以此明鉴,将佛教推奉成为了超越道教的国之教法。

武则天剧照

在武则天的推崇之下,佛教一跃成为社会主教,僧尼众多,信奉之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达到这样拉拢人心的目的之后,武则天颁布法令严管佛家,以政府确认教授的方式,以佛教的因果关系对地方进行把控,将佛教的世俗化发展,用作了统治者政治统治的工具。

李唐王朝的初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盛世,道家无为的思想已经无法支撑国家的发展。恰好是佛教的因果论更适合唐王朝,因此佛教的鼎盛,能够在唐初兴盛,也恰巧是得益于唐朝的兴盛。

佛教无节制的发展,造成了皇权统治的危机

佛教之兴盛,让信徒越来越多,自身发展也越来越好。唐初,佛教已然发展成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体。

早在两晋时期,佛教就已经意识到在古代农业大国发展,所需要的经济优势。本身的佛教宣扬,以化缘为生,但是来到我国古代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如此农业大国,乞食度日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更别说教派的发展。

因此,想要在我国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拥有经济自给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在世家大族的赏赐之下得到了实现。在南北朝,统治阶层的给予之下,佛寺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并且拥有多数遭受苦难的百姓来投,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发展。

除了传统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佛教甚至还产生了一种近代化的经济模式,那就是借贷经济。这一点在《南史》卷七十当中有过记载:

尝以一束芒就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芒还,于芒束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

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武则天时期尤其鼎盛。加之佛教依附政治,不用赋税,导致众多俗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税务而皈依佛门。以此,造成了唐朝经济非常重大的损失。

如《旧唐书》所言,“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

佛教的推崇,确实为统治者赢得了统治的稳定,却也埋下了一颗地方割据的种子。事实上,不光是中央看到了佛教的魔力,地方藩镇也看到了佛教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地方的势力也以此来壮大自身势力,从而埋下了谋反的种子。

过盛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佛教和统治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在安史之乱时得到了爆发。就像《旧唐书》当中所说,统治者开始注意到佛家的发展,对于唐朝统治的危机,国家的经济,因为佛教的井喷式发展有了大幅度的下滑,而这一教派,恰恰是此时唐朝走向衰弱的反映。

佛教遭到了武帝放弃,唐朝晚期已经自身难保

当你正在努力向上的时候,却敌不过国家的一纸政策。

晚期的唐朝和佛教,都处于一个飘摇的时期。佛教所修建的寺庙,其豪华程度不亚于修建一座皇宫。如此劳民伤财的模式,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无法负担。佛教的部分信徒,依然还想在这衰微的时代大肆兼并土地,这必然是皇帝不允许发生的事。

如此的不节制发展,同样引起了各阶层的不满。狄仁杰曾这样上书到:

里陌动有经坊,阛闺亦立精舍;化诱倍急,切于官征。法事所须,严于制敕;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莊园,数亦非少。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巳得数千且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劫人财。

以此,指出了佛教的众多“罪状”,并以其为导致大唐衰微的原因。

直到武宗时期,唐朝政治彻底与佛教形成了对立,武宗大肆打压佛教,焚毁佛寺。

“诱惑人意,而众益迷。洁于九州山原,两京关,僧徒曰广,佛寺曰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

在《旧唐书武宗本纪》的记载中,武宗对于佛教发出了痛斥,并且以此作为打击佛教的理由。

唐朝末期,佛教遭到放弃,外援不及且内部难自生,因此,在此发展之下,走向了末路。如此衰败的过程,恰恰是对于大唐盛世衰落的一种隐喻。此时的唐朝,同样面临着藩镇割据以及周边各国的威胁。末路的唐朝,就如历史之上的一叶扁舟,再无掀起风浪之大势。

唐朝晚期的经济问题,政治矛盾,以及社会制度,同此时的佛教又有何区别?从唐朝佛教兴衰的角度看唐朝兴衰,有太多的相同之处,同样是形成鼎沸的方式;同样是在一场安史之乱后走向末路;同样是最后的道路上寻求最后的希望。

然而,历史从来不会给任何一个朝代从来的机会。佛教在唐朝的衰落,唯一同唐朝不同的就是至今还能够存在,而那个大唐盛世,也只如同昙花一现,最终如一粒沙子,沉入了历史的长河当中。透过佛教的兴衰看唐朝的兴衰,笔者看到了李世民文化交融的肯定;看到了武则天打破常规的追求;看到了历朝历代帝王逃不过的皇权流失而产生的担忧。

千古一帝李世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唐盛世,却毁于一个舶来文化的蓬勃生长。

文献参考至: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刘峋,《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董诘,《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司马光,《资治通鉴》;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黄忏华,《中国佛教史》,北京:东方出版社。

更多文章

  • 杜甫给功臣写了一首诗,看似赞美音乐,实则讽刺其终日歌舞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甫十首巅峰之作,漫兴九首杜甫,杜甫最简单的四句诗

    没过几个月,安史之乱爆发,这一场战乱,将唐朝的繁盛带走,也将百姓的安定带走。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不知道是他的不幸,还是他的幸运。一生的颠沛流离,是不幸的,而对于艺术来说,这样的痛苦成为了他最大的幸运。对于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困境,他都能加以思考,并将这样的思考放进了他的诗歌中,政治和生活的种种遭遇

  • 武则天对她宠爱异常,为其拒绝外邦和亲,她却将武则天赶下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一生的四个秘密,武则天是谁帮她推上皇位的,武则天的政治措施和影响

    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冷酷的女人是不会有母爱这种东西的。然而并不是,武则天虽然对自己前面的几个孩子都狠下毒手,但对最后一个小女儿太平公主却是宠爱异常,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也怕化了。有着帝后两人宠爱的太平公主可以说出生以来就是人生赢家,而且她也确实没吃过什么苦,在武则天的骄纵下活的十分张扬,但最后惨

  • 他是李世民的哥哥,却成功骗过李世民,装疯卖傻活到武则天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和他哥哥谁比较厉害,历史上的李世民和谁关系最好,李治李世民谁最厉害

    出身帝王家固然是可幸之事,一生来就可以得到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势。然身在帝王家,即便不参与皇位之争,却也难以逃过新帝的猜疑。在历史上,又有几位君主能够在登基之后,还放任有威胁的皇子存在呢?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王朝几百位君主中都十分出众的一位,他的文治武功少有人能与之匹敌,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更是影响非凡。唐

  • 古代没相机,世人凭啥断定杨贵妃是美女而非丑女?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贵妃18岁的照片,历史记载杨贵妃的身材外貌,古人是如何评价杨贵妃

    天子富有四海,也拥有优先交配权,陛下的爱好影响着上层审美,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到了大唐,也许鲜卑血液里的渔猎基因,让皇帝格外钟情丰硕的女子,于是武则天,杨贵妃之流便纷纷攀上高枝。时隔千年,人们仍能从墓室壁画中一篑唐朝佳人的风韵,杨玉环出落得水灵动人,史书记载她能歌善舞,善于保养,还喜欢吃南方的荔

  • 李世民为什么非要娶弟弟的妻子?一个原因注定杨氏不会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氏和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为什么嫁给杨氏,李世民怎么对待杨氏

    我们都以为当皇帝的妃子必须得是身心干净的黄花大闺女,但李世民可不在意这个,当他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成为了皇帝后,他就强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为自己的女人。按理说李世民后宫的美女不在少数,杨氏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美人,他为什么非得要纳了她呢?主要是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杨氏年轻漂亮,而且还没生

  • 李渊最会坑人的女婿,坑了李渊又坑李世民,坑得李世民不知所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渊晚年对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如何逼迫李渊,李渊和李世民从哪儿起兵

    李渊除了有五个儿子之外,还有六个女儿,这六个女儿无一例外的都在他起兵之前出嫁了。而其中的几个女婿也成了李渊起兵路上的一大助力。然而,却有一个女婿,他不仅没有帮到李渊的忙,甚至是坑了李渊之后又坑了李世民,李世民都被他坑得不知所措了!李渊的这个女婿究竟是什么人呢,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下面我们便来讲讲

  •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渊不主动退位,李世民会如何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时李渊在干嘛,玄武门之变李渊不杀李世民的原因

    兄弟相杀在古代帝王之家是十分平常之时,在封建制度之下,历朝历代的君主即位几乎都要经历手足反目的过程。有甚者,亲父子之间也是避免不了有一死伤,唯有胜者方能为王。提起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便不得不说,而这位文治武功出众、奠定了李唐江山的帝王,也是曾经经历过最为残酷的夺位之争。以他和太子李建成、赵王李元吉

  • 民工偷挖出价值3亿唐代金镯,上交后却被考古队长私吞,后来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工人挖出金银文物,考古队挖出2亿元的手镯,盗墓贼挖出黄金文物

    初唐古墓现世,民工挖到天价金手镯众所周知,陕西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大省,曾出土过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上世纪80年代,当地准备新建咸阳国际机场之前,按照惯例需要进行文物检测。果不其然,一座初唐的古墓就此现世,有关部门立即组织考古队前来挖掘。后来,经过专家勘测,这是一座极为精美的贵族墓,墓主人乃是北周名

  • 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的下场到底如何?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下场,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做了什么,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

    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身为太子的兄长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在这之后更是逼着他的父亲,也就是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则登上了这大唐王朝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唐太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在这次兵变后李世民顺利登基称帝,而李渊也不得不退位当上了太上皇,那在自己的儿子强

  •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构是怎么评价岳飞的,岳飞死后赵构怎么对待,历史上赵构和岳飞的关系

    简单举几个例子,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的副手赵破奴,他可以算是霍去病去世后,当时最强的骑兵军官了,因为他本人小时候曾经被掳掠到匈奴去,所以他不但精通匈奴语、熟悉草原地形,而且也善于指挥骑兵作战。霍去病队伍里的匈奴骑兵其实是赵破奴在指挥,因为霍去病本人不懂匈奴语。但是,就这么一个杰出的将领,汉武帝说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