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在随后的深入挖掘中,专家们又发现了一组古籍,包括被农民踩踏损毁的竹简,一共有148根竹简,上面的很多文字都已经模糊了。被踩踏的竹简还残存有400多个字,但是要将其内容联系起来还是有点难。另一组的竹简状况就好多了上面一共900多个字,基本上能够辨认,专家通过破译其中的内容,发现这古籍内含《墨子》失传的佚本。这是专家们发现的最早的战国竹书,这些失传的古籍轰动了一时。后来专家为这部失传的佚本拟定了一个名字:《申徒狄》。
[var1]
因为这部古籍的内容,是周公与申徒狄对问的一种,因此考古学家直接将这部古籍命名为《申徒狄》。这些竹简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儒家的典籍,对考古学家研究战国文献有着巨大的意义。我国其实还发生过不少,因为打井而发现古墓的事情,例如兵马俑坑的发现。当时,下河村的农民们正在村子口打井,结果打着打着,发现了一个“地下室”。接着,就有一个“人头”露了出来,打井的农民联系了专家,考古专家立刻赶来了现场。
[var1]
这些农民发现的,是兵马俑一号坑。兵马俑一号坑一共有两百多个战士俑,将一号坑的兵马俑全部清理完毕后,专家就停止了考古行动。过了两年,在一号坑的附近,专家们又探测到了另一个兵马俑坑。考古专家们非常重视兵马俑的挖掘行动,虽然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是挖掘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由于兵马俑在地下已经尘封了千年,被挖出来的时候,迅速的氧化了。陶土虽然保留了兵马俑的形状,但是兵马俑上的颜色都留不住了。
[var1]
河南郑州新郑的李家楼大墓也是如此,是农民打井时发现的。李家楼郑公大墓是郑国社稷的遗址,专家们在这里,出土了许多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农民打井,也打开了历史的大门。打井是要往地底深处挖的,我国历经了这么多的朝代,很多历史都被掩埋了。信阳楚简的发现,打开了楚国历史的大门,兵马俑的发现,打开了秦朝历史的大门,而李家楼大墓的发现,打开了河南历史的大门。李家楼大墓中的文物,都非常的罕见,是目前唯一发现的郑国的贵族古墓。
[var1]
我国的考古专家是不允许主动寻找和挖掘古墓的,因为我国的古墓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现在专家们挖掘的,都是被破坏的古墓。像是农民无意中挖到的古墓,或是盗墓贼入侵的古墓。考古专家们将这些考古行动命名为抢救性挖掘,虽然大家都很想知道历史的真相,但是他们不会因为一己的私欲而去破坏这事件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文物的损坏,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损失,更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对于历史文物,人们应该更好地去爱护、珍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