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虽然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过了天下,但后半生一直活在内疚里,他说从靖难开始,他就是一个万劫不复的贼了,因为后悔自己的行为,他多次召集几个儿子和皇太孙开会,要求他们当着先帝的面发誓,以后绝不再沾兄弟的血。
但是朱家人个个想当皇帝,皇位却只有一个,所以不争是不可能的,因为得爷爷宠父亲爱,年少的朱瞻基思想也单纯,他幻想过自己是个普通人多好,可以娶自己喜欢的姑娘,不用被别人骂反贼的孙子,不用担心为了生存每天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更不用害怕一旦失败就九族诛灭。
直到遇到孙若微,他在这个女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样地惊慌失措,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那一刻,他多希望可以跟这个姑娘一样,自由自在地相忘于江湖,但是身在帝王之家,他身不由己,命不由己。
少年人想得到的心情总是特别炙热真诚,也无知无畏。朱棣、朱高炽、张妍都是成年人,行将踏错万劫不复,早都不能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成年人的世界,心随己愿是天外飞来的运气,只能“等它开”。太子妃一句“太孙”,朱棣直接打断:“还没册封呢”。朱棣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朱瞻基,你选的不对,太孙是当不了的。这个笑有苦涩,有萧索,也有落寞。
不管选谁,朱瞻基都必须选朱棣要的人。结局一目了然,朱瞻基不能自己做主,更不能给自己喜欢的女人一个太孙妃的称号,他当初在孙父面前起的誓,终究只是一句空话。
朱瞻基这一辈子能成全的没有自己,为了守住父亲摇摇欲坠的太子之位,为了符合爷爷的期望,朱瞻基伪装的很到位。这也合上了朱棣之前说的一句话“你别说你什么都有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让孙若微留在朱瞻基身边,是朱棣权衡后做出的最大的成全。
直到临终前,朱瞻基才后悔自己当了帝王,这一生争来争去最后发现什么都没争到,不能给心爱的女人幸福,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享受自由,当初要是当个画师该有多好,一生饱览名山大川,老了躺在床上,画作挂满四壁,卧游天下,那样才是真的既简单又快乐。
站在上帝视角,孙若微确实陪了朱瞻基一辈子,在这个偌大的牢笼里,有两个都渴望温暖,愿意守护别人,为人舍得一身剐的两个人在一起,陪伴了一辈子,暮雪白头,这是朱瞻基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