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一代名将,坚持在敌军地盘建造城池,几十年后才发现高明

唐朝的一代名将,坚持在敌军地盘建造城池,几十年后才发现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29 更新时间:2024/1/17 6:45:49

但是在唐朝,就有一位大将,在敌方地盘建造了三座城池,

他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不解和议论,但在几十年后,人们发现了其中的高明之处。

建造城池的张仁愿

唐中宗时期,张仁愿上奏请求在黄河以北的位置,修筑三座“受降池”。当奏表在朝堂上念出之时,大臣们面面相觑,

因为修筑受降池的位置处于敌国之中,这在大臣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时之间,朝堂上议论声纷纷响起,但是张仁愿执意坚持修筑三座受降池,最终说服唐中宗,在边境之地修筑了三座城池。

张仁愿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从小家境不错的他养成了爱习武的好习惯,即便喜爱练武,张仁愿对诗书也十分感兴趣,成年后的他武双全,这在唐朝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人才。不出众人所料,张仁愿成功入仕为官。

年纪轻轻的张仁愿在仕途中大有作为,武则天在位时,他就坐上了殿中侍御史的位置,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他为人正直善良,眼里不容一粒沙子,在为官人中,风评良好。

直至突厥犯境,张仁愿作为监官与孝杰一同去边境抵御外寇。在随行途中,张仁愿十分不满王孝杰的一举一动,回来之后便武则天报告了王孝杰的所作所为。

因为弹劾王孝杰有功,张仁愿升至侍御史。

很多人都拿这件事情说张仁愿并不是真正的刚正不阿,说他爱打小报告,借此诬告他人的机会升官发财,是个卑鄙的小人。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孝杰应该算是张仁愿的政敌,在朝为官的人中谁没有几个政见不和的人呢,所以说张仁愿弹劾王孝杰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存在公报私仇的说法。

后来,张仁愿发现孙承景谎报军功,查实之后便向武则天上奏

,武则天觉得张仁愿没有徇私舞弊,是个做大官的料子,于是又让他顶替孙承景的位置去往边境。正是因为这次的升官,张仁愿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仁愿从小习武,他到达边境后,直接率兵迎敌。张仁愿骁勇善战,击退一波又一波的突厥军队,他在边境中展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张仁愿在边境待了八年之久,直到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后,张仁愿才被传回京城稳定局面。

当时的唐朝因为政权浮动太大,社会不稳,到处是鸡鸣狗盗之辈,张仁愿凭借强硬的手段将城内的风波停息,也因此为自己赢得了一波好评。

提出修筑城池被非议

边境突厥在看到张仁愿回京后,按压不住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频繁骚扰边境。接到情报后的唐中宗,下令升张仁愿为朔方军大总管,让他极速赶回边境剿灭突厥。

回到边境后的张仁愿,开始接管边境的一切事务,面对屡屡进犯的突厥,张仁愿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击退到边境数百里之远,

致使突厥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

张仁愿知道,突厥不久之后便会卷土重来,所以便萌生了在黄河以北的位置修筑受降城的想法。

当张仁愿想要修筑城池的消息传回朝廷后,唐中宗便在朝堂之上和大臣们商讨此法的可行性。大臣们听到张仁愿的想法,觉得他是在开玩笑,黄河以北的位置便是突厥军队驻扎的地盘,张仁愿想在那修筑城池,谈容易。

甚至朝中有大臣觉得张仁愿居心叵测,不怀好意,说他很可能被突厥人收买了,才向朝廷提出在敌方地盘修筑城池的事情。

张仁愿明白自己提出这项要求会遭到很多人反对和议论,可他完全不放在心上,因为他在边境扎根多年,修筑受降城完全是为了边境和平考虑。

突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不光精通骑术,擅于使用短小精悍的偷袭战术,其骁勇善战,越挫越勇的气势就足以让人害怕,草原霸主的名声也因此得来。

虽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突厥就与中原地区有着久远的战争历史,也被历代名将打压退至更边远的地区,

但是突厥始终不曾放弃对中原地区的侵袭,反而势头越来越勇猛。

自唐朝建国以来,与突厥人的战争也不在少数,并且都能将他们击退,但纵观整体局势,突厥盘踞在草原的地方越来越广,势力越来越大,这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想要一举歼灭突厥,就要做好长年征战的准备。长年征战不仅需要强盛的兵力,还需要大量的粮食,光这些就需要朝廷付出数额庞大的金钱和精力,

所以说战争的成本实在太高,饶是朝廷再强盛富裕,也支撑不起连年征战带来的消耗。

那么出于长远考虑,张仁愿觉得修筑受降城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在黄河以北的位置修筑三座城池,形成一条坚固的防御线,就能起到抵御突厥偷袭的作用。

发现受降城的优处

虽然朝中多数大臣站反对票,但好在唐中宗采纳了张仁愿的提议,同意在黄河以北的位置修筑三座受降城。

三座城池修好之好,果然如张仁愿所说的那样,对突厥军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当时的突厥人偷偷摸摸想要越过防线突击唐朝军队,可在城池之上的士兵早就发现突厥人的身影,利用三座城池形成的防线,打了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也正从那时起,这三座城池让反对的人打消了质疑,也成为边境抵御外敌的重要设施。

后来过了几十年,只要黄河以北的突厥人来袭,这三座受降城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为击退突厥人的重要工具。也因为这三座城池,黄河以北的突厥人无法跨过防线,驻守在边境的军队得以减员,使朝廷减少了不少的金钱压力。

结语

不得不说,张仁愿建造受降城是一件非常正确而又伟大的事情,不仅造福了朝廷,也为后世抵御突厥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当时提出修筑城池时,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和非议,不过在几十年后,人们觉得张仁愿的做法是十分高明的,纷纷对这三座受降城竖起大拇指。

更多文章

  • 唐隆政变后,李隆基为何要杀掉上官婉儿,专家:换做是你也忍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原因,李隆基为什么不能杀上官婉儿,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和李隆基

    上官婉儿是唐朝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出生于官宦之家。上官婉儿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一场宫廷斗争,让她的人生跌入了谷底。李治当上皇帝后,皇权处处遭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的掣肘。李治将性格强势的武则天放在了皇后的位置上,借助武则天之手扳倒了长孙无忌等人。屠龙少年也会变成恶龙。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由于李治患有

  • 清朝真的很弱吗?实际控制疆域最大,军事不弱于强秦、唐朝、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九分钟看懂清朝的实力,清朝是最弱的王朝吗,汉朝能打败清朝吗

    尽管如此,它们最终都被汉文化所同化,加入到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当中。就是靠着这两个方法,帝国制度风雨兼程地走了2000多年,一直走到了20世纪初,这其实是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帝国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其并没有真正地改变自身的发展核心,没有从内部产生颠覆自己的力量,更加没有认为自己

  • 三国:同样是面对曹军,为何赵云的杀出重围,而吕布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三国演义赵云大战吕布,马超赵云吕布谁更厉害

    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曹操惜才,老实说,如果五虎将在曹操之手的话,能发挥出他们更大的作用。曹操敬重赵云的才能,更加佩服他的忠义,所以虽然围困住了赵云却没有下杀手,并不是因为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冷兵器时代以一当百。即使是吕布也不行。二,是因为吕布此人自视甚高,几乎很少能听进他人的

  • 刘备若夺取天下,第一个要杀的便是这3人,诸葛亮看破却不点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死前最狠一计,刘备得天下之后杀了哪些功臣,刘备两句话害死两个名将

    先不说后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说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对自己的开国功臣也是忌惮万分,杀了一大批人才。刘备自称是有着一百多个儿子的中山靖王之后,如果是真的,那这血脉里传承下来的东西肯定是改不了的,如果是假的,从他有胆子冒充皇亲国戚这一事件来看,就能够发现刘备的胆量和心机,《三国志》里也说过,刘备少言语,善下

  • 三国时期为什么张飞是死的最憋屈,而魏延最富喜剧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飞魏延黄忠盾兵战法,张飞魏延,历史上的魏延和张飞

    这货估计是三国历史上死的最搞笑的一位了。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

  • 三国时期有哪些宁死不屈让人叹息的名将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历史上最惨的十大名将,三国宁死不屈的名将,三国乱世名将

    庞德,本为马腾帐下将领,后降曹操。公元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庞德说:“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庞德与关羽交战,射中关羽的额头。关羽军称其白马将军,对他十分忌惮。后来,庞德战败,被关羽所擒,见到关羽时立而不跪。关羽对庞德说:“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

  • 拿破仑几乎打下整个欧洲,为什么不像秦始皇一样统一整个欧洲成为一个国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拿破仑为什么没能统一欧洲,拿破仑是怎么统一欧洲的,拿破仑统一欧洲会失败吗

    但听老梁唠叨的这帮小伙伴都属于民科系的,不是啥专家学者,所以也不追究的那么详细,那么小伙伴在老梁的带领下,咱粗略的了解一下还是能做到的。 首先咱先了解一下欧洲的文化。 为毛咱先了解文化呢?很简单文化是每一个国家的基因,大家伙都知道这基因的好与坏最终决定这个人的发展方向。举个例子您这基因强化了大长腿,

  • 为何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有其历史必然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大泽乡在哪里,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故事,陈胜为什么要绕道安徽大泽乡

    众所周知,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农民作为领导者的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这次起义虽然没有摧毁大秦帝国的根基,但是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大秦的统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领导者会是陈胜和吴广?被压迫了一辈子的农民,为何敢于起义反抗了?或许我们可以从史书和文人著作中得出结果,就比如《陈涉世家》中写

  • 秦始皇:悲惨人生铸铁血手腕,世人却不得不承认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的真实历史,秦始皇一生的真实事件,秦始皇一生的功绩图片

    不被待见的子楚,独自流落在异国他乡,自然是郁郁寡欢,只能趁着酒醉暗地里痛骂把自己当作牺牲品的秦王公。有意思的是,落魄公子子楚遇到了钱多到花不完的巨商吕不韦,两个人一拍即合,这便有了奇货可居的故事。看官听说,当吕不韦已经征服了财富,他的梦想便开始向权力靠拢,而当时商人的地位极低,这就使得吕不韦提高自身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你看杨修临死前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修曹操司马懿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杨修却放了司马懿,如果曹操杀的是司马懿不是杨修

    杨修与司马懿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杨修和司马懿这对冤家非常熟悉,其中杨修属于曹植阵营,而司马懿则属于曹丕阵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杨修的表现都远远强于司马懿,以至于曹植依仗着杨修的睿智,多次碾压曹丕,在曹操面前露足了脸,甚至还让曹操动了立曹植为世子的念头,可见杨修是多么的厉害!不过也正是因为杨修太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