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张仁愿

张仁愿--唐朝政治家、军事家

张仁愿

张仁愿的资料

中文名:张仁愿

别 名:张仁亶,张韩公

国 籍:唐朝

民 族:汉族

职 业:同中书门下三品,镇军大将军

主要成就:击败东突厥,修筑三座受降城

张仁愿的介绍

张仁愿原名仁亶,因与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相似,故改名仁愿。张仁愿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张仁愿严辞拒绝,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不久,夏官尚书王孝杰担任吐刺军总管,率军抵御吐蕃。张仁愿时为监军,因与王孝杰关系不睦,便派人去向皇帝告状。因此,王孝杰被削官为民,张仁愿则升为侍御史。

697年(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出任清边军监军,战后虚报战功,称自己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矢石。武则天闻讯后,对孙承景非常赞赏,将他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并令张仁愿为其部下记功。张仁愿先向孙承景询问作战经过,孙承景本是虚报战功,支支吾吾无法回答。张仁愿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便上书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武则天将孙承景贬为崇仁县令,任命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698年(圣历元年),突厥默啜可汗入侵唐朝,先后攻陷赵州(今河北赵县)、定州(今河北定州),进犯幽州。张仁愿出城迎击,激战中被冷箭射中手臂,突厥军见不能取胜,也自行退去。武则天派出使者慰劳军队,并赐给张仁愿药品,命他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702年(长安二年),突厥攻破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北),攻打并州。武则天任命雍州长史薛季昶代理右台大夫,充任山东防御军大使,又命张仁愿负责幽州、平州(今河北卢龙)、妫州(今河北怀来东南)、檀州(今北京密云)四州防御,与薛季昶互为犄角,共拒突厥。706年(神龙二年),唐中宗任命张仁愿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当时,洛州粮价飞涨、盗贼横行。张仁愿到任后,将抓捕的盗贼全部乱棍打死,尸体陈列在府衙前。远近百姓无不惊骇,从此无人再敢偷抢。唐高宗时的洛州刺史贾敦颐也是政绩突出,所以时人都称赞道:“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同年十二月,突厥入侵鸣沙(今宁夏青铜峡西南黄河东岸丰安故城),击败朔方军大总管沙吒忠义,进掠原州(今宁夏固原)、会州(今甘肃靖远)等地,夺走陇右牧马一万多匹。707年(景龙元年),张仁愿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防御突厥。张仁愿到达朔方后,突厥已退兵而去,便乘胜追击,夜袭敌营,大破突厥。

当时,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北岸有一拂云祠。突厥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708年(景龙二年),默啜统帅全军西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后方兵力空虚。张仁愿便上奏朝廷,请求乘机夺取漠南之地,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以断绝突厥南侵之路。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道:“两汉以来,朝廷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虏腹地筑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虏占据。”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张仁愿又上表请求留下戍边岁满的兵士,以加快工程进度。当时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张仁愿抓回,全部斩于城下。从此,筑城军民无不尽心尽力,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将三城全部筑成。三座城池中,拂云祠为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对朔方,而西城南对灵武,东城南对榆林,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里,北面都是沙漠。张仁愿又向北拓地三百多里,并在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从此,突厥不敢度山放牧,朔方不再受其攻掠,每年节省军费上亿,裁减镇兵数万人。后突厥汗国非常强大之时,唐朝张仁愿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使突厥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后突厥默啜可汗无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自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后,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最后被唐朝与回纥联合攻灭。后突厥汗国的衰弱与灭亡,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是其重要原因

不久,张仁愿回朝任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同年秋,张仁愿再次返回边地,唐中宗还亲自赋诗饯行,后又加镇军大将军。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张仁愿因年老致仕退休。不久,朝廷又加张仁愿为兵部尚书、光禄大夫,但依旧让他退休在家。

714年(开元二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

有关“张仁愿”的历史故事

  • 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建

  • 渭南历史上的80多位宰相有哪些?除了寇准、张仁愿,还有谁?

    陕西渭南的历史名人,多的数不过来。历史上据说光宰相就有八十几位,真是人才济济,历史名城。这些宰相里除了寇准,张仁愿以外还有:公孙衍,战国时阴晋人。很多人认为是苏秦与张仪展开了战国时期合纵连横之战,其实是不对的,苏秦与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与张仪进行合纵之争的是公孙衍。当时,公孙衍任魏国相,曾主张联

  • 张仁愿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仁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与军事家,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仁愿,本名张仁亶(dàn),因为和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有点相像,所以后来才改名叫做张仁愿。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我们只知道,张仁愿

  • 张仁愿:唐朝一代名将,坚持在敌国地盘建城,几十年后发现真高明

    传来这份奏报的,是当时的朔方军大总管张仁愿。就在几个月之前,张仁愿刚刚在北方大败后突厥主力,立下了大功。然而就在突厥刚刚退去后不久,张仁愿便派人送来了这份奏报,提出要在黄河北岸,修造三座‘受降城’,以此来抵御后突厥的进攻。当这份奏报传到京城之后,当时在位的唐中宗李显,也拿不定主意。只能召集文武百官,

  • 边境柱石张仁愿

    张仁愿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张仁愿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很有诤臣风范。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改立周国公武承嗣为皇太子,他们分别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都被张仁愿严辞拒绝。特别是在立武承嗣为太子问题上,更是遭到张仁愿、狄仁杰等人的坚决反对。因此,张仁

  • 张仁愿:出将入相 文武全才 设三受降城御敌使大唐王朝受益二百年

    张仁愿是唐朝宰相、名将,文武全才。张仁愿一生身经五帝,历仕三朝,出为大将,入为宰弼。其为相秉政不阿、执法严正、用人得当;为将则号令严明,将吏信服,是唐代文武兼备名相。张仁愿,原名仁亶,陕西渭南人,因为避唐睿宗李旦的名讳,因而改名“仁愿”。青年时的他,就以文武双全著称,待到武则天执政时,已然做到了殿中

  • 张仁愿的评价: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汉马功劳

    张仁愿是唐朝著名人物,他能文能武,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了汉马功劳,深受唐中宗的赏识,那么张仁愿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张仁愿雕像张仁愿简介中介绍到,张仁愿的原名叫张仁亶,但是因为他的名字和当朝太子李旦的名字的发音相像,于是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不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还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就是

  • 张仁愿后人 张仁愿的主要成就

    张仁愿张仁愿原名张仁亶,因封爵韩国公,故而人称张韩公,是一位文武全才式的人物。他曾任检校洛州长史、朔方军大总管、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光禄大夫等职。714年,张仁愿逝世,追赠太子少傅。张仁愿后人儿子:张之辅,官至金吾将军、赵州刺史。孙子:张通儒,效力于安禄山。孙子:张知微,官至仓部

  • 北宋大臣寇准生平介绍及评价 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后人多称其为寇忠愍或寇莱公。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寇准为人刚直,被太宗重用,任参知政事。100

  • 唐朝宰相:张仁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

  • 有哪些与张仁愿相关的轶事典故?是如何评价张仁愿的?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

  • 唐朝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韩国公:张仁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

  • 张仁愿:唐朝时期宰相、将领,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

  • 有哪些与张仁愿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

  •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

  • 张仁愿简介 唐朝名将武则天殿中侍御史张仁愿生平

    张仁愿(-714年),本名仁亶,华州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人,唐朝名将。武则天时期任殿中侍御史、检校幽州都督。706年,任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707年,任朔方军总管,大败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并沿黄河北岸筑三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708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 唐初定边名将张仁愿:再次遏止突厥的北地长城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并沿黄河北岸

  • 解析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汉马功劳的张仁愿

    张仁愿是唐朝著名人物,他能文能武,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了汉马功劳,深受唐中宗的赏识,那么张仁愿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张仁愿雕像张仁愿简介中介绍到,张仁愿的原名叫张仁亶,但是因为他的名字和当朝太子李旦的名字的发音相像,于是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不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还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就是

  • 唐朝宰相张仁愿评价:风神俊秀心中自有韬略

    张仁愿是唐朝著名人物,他能文能武,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了汉马功劳,深受唐中宗的赏识,那么张仁愿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张仁愿雕像(网络图)张仁愿简介中介绍到,张仁愿的原名叫张仁亶,但是因为他的名字和当朝太子李旦的名字的发音相像,于是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不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还是一个武功盖世

  • 著名将领张仁愿:为唐朝政治军事立下汉马功劳

    张仁愿是唐朝著名人物,他能文能武,为唐朝政治和军事立下了汉马功劳,深受唐中宗的赏识,那么张仁愿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张仁愿简介中介绍到,张仁愿的原名叫张仁亶,但是因为他的名字和当朝太子李旦的名字的发音相像,于是改名叫仁愿。张仁愿不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还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