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在位54年,却用44年来攻打匈奴,只因这一点让他紧抓不放

汉武帝在位54年,却用44年来攻打匈奴,只因这一点让他紧抓不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92 更新时间:2024/1/19 19:06:41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和韩信勾结,匈奴的前锋部队一度杀到了太原,席卷了整个山西北部。如果不是后来刘邦起倾国之兵把匈奴又给推到了长城以外,冒顿单于会不会像吞并河套地区一样,把代国也吞并掉,都很难说。白登山之战后,汉匈开始和亲,双方表面上维持了大体上的和平局面。说到和亲,很多人都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把汉初的安定局面,都归功于和亲。

比如当年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然而,这是一种很扯的观念。因为,和亲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就好比两个小孩子拉勾,是否守信,全看人品。匈奴人不守信,汉朝拿匈奴一点办法也没有。就拿公元前166年的汉匈战争来说。汉帝在陪嫁了宗女和大量物资后,匈奴军依然无端入侵,出动14万骑兵,一边杀人,一边抢劫,一边放火,干着比强盗还强盗的勾当,把边境上的人和物都被抢得差不多了。

甚至于,匈奴的前锋军一直压到了甘肃泾川县境内,距离长安只有200多华里。大有进攻长安之势。匈奴欺负到了家门口,刀驾到脖子上了,此时此刻,汉朝能怎么办?除了整军备战跟匈奴玩命,还能怎么办?因此,汉武帝选择对匈奴开战,原则上没有问题。因为汉朝不反击,匈奴也会入侵。与其被动的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造成的边患问题。另外,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第六位统治者,他身上是背负了使命感的。

在武帝之前,汉朝之所以坚持了70年没让匈奴进入中原。一方面,是匈奴基础差,没有入主中原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汉朝高惠文景四位皇帝和吕后,都是圣主明君,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没给匈奴浑水摸鱼的机会。但是,谁能保证汉朝出了一个昏庸皇帝,把国家搞乱了,不会让匈奴浑水摸鱼呢?就好比后来的北宋一样,与辽缔约,维持百年和平。然结果就是“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小小的女真就能把宋辽一起横扫。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文帝就想干这事,替后世子孙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他当时点军十多万,打算亲征漠北。只不过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后,坚决不让他去,文帝才很不甘心地放弃了亲征的打算。既然,当年的文帝都能有这种觉悟,享受了高惠文景“福利”的武帝,又有什么资格推卸这种使命感呢?

老话说,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武帝这代人该干的的事,就是打匈奴。他不打,难道要留给儿子打?总的来说,汉武帝坚持要打匈奴,跟秦始皇打匈奴,隋文帝打突厥,唐太宗打突厥,清朝康雍乾三代打准嘎尔是一样的道理。有能力,有实力,当然要赶在自己还提得动刀的时候把边患问题解除了。如若不然,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自己落一个“仁君”的空头名号,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更多文章

  • “事秦”还是“图周”?从秦齐称帝失败看战国晚期社会舆论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齐王简介,秦灭齐国的详细过程,秦灭周王室后怎么样了

    于是,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变得极度膨胀,接着又做了一件为当时的舆论所不齿的事情,那就是称帝。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资治通鉴》后来,秦昭襄王又干了一件很多诸侯想干但是不敢做的事情,即占领周赧王寄居的诸侯国东周,军队开进洛邑(洛阳)

  • 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苏秦与张仪,苏秦和张仪的战国不过是一场游戏,苏秦张仪为什么惨死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列候为何都愿意听从苏秦和张仪的“摆布”?难道他们都是“木头人”,宁愿受到两人的操控和摆布?还是说苏秦、张仪话术高超,轻松骗过战国列候?都不对!两个关键词:抗秦和事秦——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弄懂了这篇文章的问题——[var1]苏秦为什么要游说各国诸侯合纵抗秦,两件事可以看懂:一:秦

  • 才过一年,为何秦国就无法击败赵国了?白起:不是怕,真的打不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可以攻克赵国吗,秦国白起打败赵国,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

    白起的说法长平之战以后,遭受重创的赵国就像一栋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继续用力推,很快就会倒塌。当时白起作为主将,他的意思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国,但是赵国派遣使者苏代贿赂范雎,最终终止了白起的行动,从而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var1]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

  •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是啥意思?礼崩乐坏说的就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晋文公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公晋文公之事重点句子,齐桓公和晋文公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欺诈、诡计;晋文公和齐桓公同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何孔子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评价呢?尤其是晋文公重耳在“骊姬之乱”爆发时被迫流亡十九年,费尽千辛万苦才回到晋国继承王位,继位以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带领晋国走向强大,并在践土之盟中成为诸侯盟主,如此一位功勋卓著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断其双足,孙膑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故事,孙膑与庞涓的较量,庞涓真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吗

    [var1]在鬼谷子的弟子中,孙膑和庞涓是感情比较好的,他们曾一起拜师于鬼谷子学习兵法韬略。庞涓在三年之后自觉已经出师了,于是便辞别了鬼谷子和孙膑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庞涓下山之前信誓旦旦的对孙膑说:“苟富贵,定不相忘”,孙膑感动不已再拜而别之。在庞涓下山之后孙膑继续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的天分本就比

  • 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最完整的战国竹简,夏朝甲骨文,历史上真实的战国竹简

    都说中华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而中华文明的开端在真正意义上也是从夏朝开始的,不过夏朝的存在一直是一个谜团,因为他并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朝真真切切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过。正因为这个原因,西方的一些学者和历史学家一直质疑中国的夏朝是国人虚拟出来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并没有真

  • 孔子的遗言《子寿终录》说了什么?推翻自己的学说,要求弟子经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临终遗言大彻大悟,孔子的遗言是什么,孔子临终遗言对后人有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总计不过1003个字,但是却犹如投到中国文化中的一枚炸弹,倘若它被证实真的是孔子的临终遗言,想必将彻底颠覆中国的文化根基。那么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以及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将彻底荡然无存,被丢弃进历史的垃圾堆里。[var1]鉴于这篇文章过长,便不在此贴上全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不过,令人

  • 秦王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吕不韦为何看完后就自尽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吕不韦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崩溃。吕不韦当时身为秦国的宰相,掌握着秦国大部分的政权,而且嬴政要完全专政,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将权力从他的手中全夺出来,这样一来则必须要打败他这个人。因此在嫪毐这件事情暴露后,嬴政虽然罢免了他宰相的职位,但并没有将他赶出长安。可是在嬴政将她母亲接回来的时候,却

  • 秦国灭亡以后,项羽为什么宁愿当西楚霸王,也不愿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唯独项羽是个例外,他不怕秦军,率领5万楚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当项羽把章邯军队打败以后,诸侯军队才有了信心与项羽一起攻打王离,王离惨败。项羽从此一战成名,成为起义军首领,天下公认的盟主。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引兵西进取关中,此时的项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在关中称帝,继承秦始皇的帝业

  • 战国晚期的秦灭赵之战,为何持续八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灭赵国有多惨烈,秦灭赵完整版,秦国灭赵真相揭秘

    [var1]历史上的赵国,可以说是秦灭六国过程中,最为难啃的一块骨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灭赵之战开始,到赵王迁被秦军俘获,赵国抵抗之猛烈,一度让秦军濒临失败的边缘。秦灭赵之战,总共持续了达八年之久,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32年,达4年的时间,这过程中赵国强力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