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晚期的秦灭赵之战,为何持续八年之久?

战国晚期的秦灭赵之战,为何持续八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1/30 1:11:58

[var1]

历史上的赵国,可以说是秦灭六国过程中,最为难啃的一块骨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灭赵之战开始,到迁被秦军俘获,赵国抵抗之猛烈,一度让秦军濒临失败的边缘。秦灭赵之战,总共持续了达八年之久,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32年,达4年的时间,这过程中赵国强力遏制住了秦国的东进步伐。而第二阶段则在公元前229年至228年,算上秦军因为第一阶段作战失利休整的3年时间。战国时期的秦灭赵之战,总共持续了八年之久。那么,秦灭赵之战,为持续八年之久?

[var1]

首先,赵国所以抵抗如此之久,抵抗如此之烈,同名将牧有着很大的关系。“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一直以来都不是一句虚言。在秦灭赵之战中,李牧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力挽狂澜的存在。在秦灭赵之战的第一阶段,李牧在肥与番吾两次击败秦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不得不暂缓灭赵的攻势。而在李牧因为“离间计”死后,整个赵国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一切抵抗都被秦军瓦解。

[var1]

由此可见,赵国所以能够在秦灭赵之初,抵挡住秦军的攻势,同赵国有李牧这样卓越的军事将领,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得以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时,保有一战之力。而在李牧因为奸佞而殒命之后,赵国也在之后不久,彻底的灭亡。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说是属于赵国的一大悲剧。

[var1]

当然,赵国能够抵抗如此之久,除了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外。实际上,还有这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赵国抵抗最为激烈,很大程度上,同长平之战后,两国建立的深仇大恨,有着很大关系。当时,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军四十万降卒,悉数被秦将白起坑之。一时间,赵国人口锐减,家家皆办丧事。这样的情况下,赵国对秦国的怨恨,已经到达了深入骨髓的地步。以至于,秦灭六国之战中,属赵国军民的抵抗最为强烈。

[var1]

同时,赵国所以能够抵抗八年之久,也在于秦军受挫后,必须休整一段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秦灭赵之战的第一阶段,李牧率领的赵军给予了秦军以极大的打击。当然,秦国需要面对的威胁,不仅来自于赵国,还在于南方的魏、韩与楚。如果屡败屡战,并不休整的话,难免会予以其余山东列国,以巨大的机会。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秦灭赵之战不得不迁延一些时间。

[var1]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到清楚了,在秦灭赵之战的第二阶段,秦军先是离间赵国君臣关系,继而命秦军四面出击,最终彻底击溃了赵国。如果秦军不进行三年之久的休整的话,显然无法做到速克赵国的战略目标。

[var1]

历史上的秦灭六国之战中,灭赵之战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以至于,迁延了八年之久。而也就是在灭亡赵国之后,其余山东列国,近乎秦军一到,抵抗便被彻底瓦解。而赵国的灭亡,最终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国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生了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去了哪里,秦始皇灭六国后的国王去哪了

    [var1]韩王安韩国末代国君是韩王安,也被称为韩废王,韩王安即位的时候,韩国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是东方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公元前233年,秦将樊於期率军包围赵国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大败秦军,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樊於期率领一支小分队成功突围,按照秦帝国的律法,打了败仗是要被砍头的,于是樊於期逃往燕国。

  • 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孙权哥哥孙策如何一统江东却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孙权和孙策的关系,三国孙权死后吴国的历史,吴国第一猛将孙策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

  • 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她被后世骂2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对女子的态度,一美女拒绝与孔子同乘一车,古代女子谈孔子

    [var1]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原名孔丘,先祖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长辈是宋国贵族,不过轮到他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之间年龄差了40多岁,所以他3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作为妾室被正室赶了出来,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到后来步入仕途、周游列国,得成儒家学派,也可以说得上是一出逆袭好戏,只是在他生前,其思想并

  • 史书记载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尝粪?有这么一回事,但和你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勾践尝粪辨疾,越王勾践历史事件评价,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

    说法的出处最早提到这件事情的是《吴越春秋》,一本专门记载了“吴越”两国史事的古代著作,但主要记载的还是勾践和夫差之间的历史,它的内容不多,数万字,总共只有十卷。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记载了勾践在吴国为吴王尝粪的事情。[var1]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

  • 为何反秦义军要把楚怀王尊为天下共主,而不是周天子的后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怀王怎么被骗到秦国,楚怀王和秦国的关系,楚怀王

    为什么是他呢?因为他实力强,手下十几万部众。并且,陈胜当时不仅自己创业了,他还支持自己的部将武臣和魏国贵族魏咎也创业了。武臣得到陈胜的支持,攻掠赵地,在赵地建国称王,自称为赵王;[var1]魏咎得到陈胜的支持,在魏地称王。另外,武臣还有一个部将叫韩广,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抚燕地,结果就成了燕王。昔日关

  •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只因为齐国做了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为什么五国要伐齐,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说,因为它是新仇旧恨爆发的结果。五国伐齐之前的故事齐国和燕国之间[var1]五国伐齐既是一种战略遏止,又是燕国为了一雪前耻从而发动的战争。燕国和齐国同是东方紧邻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少不了摩擦。燕王易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燕王哙,他的相国是子之,这个子之和苏

  • 马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歼灭魏国10万大军?得利于孙膑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陵之战齐军是如何进入魏地的,马陵之战后的魏国实力,马陵之战齐国胜利的原因

    [var1]马陵之战背景《史记》: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吃了败仗,但并未元气大伤,魏惠王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跟各诸侯国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准备与秦国决战。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驱使12个小诸侯国,带甲36万朝见周天子,秦

  • 秦国发家史,了解一下这个养马的是如何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为什么要养马,秦国是怎样从养马起家的,秦国是怎么发家的

    今天就来简单说一说秦国的崛起之路。第一阶段:从平王东迁到秦穆公时期秦国人的祖先原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周孝王认为他们劳苦功高,就把秦邑赏赐给了他们。于是,秦成为这些人的族称,但这他们建国还为时尚早。[var1]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

  • 揭秘:除了秦国,还有哪些诸侯也想统一天下?它们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为什么要灭诸侯,秦国为什么能进诸侯之列,历史上秦国如何统一

    关于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来阐述吧,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最后这些国家为什么又失败了。[var1]①究竟有哪些国家想要取代周王室,统一天下?随着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进入白热化时代,周王室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尽管说周王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有一个名号挂在那里,只要周王室存在一天,那它依然是

  • 正确还是错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该收!该占的便宜就得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国上党,上党之战赵国可能赢吗,赵国该不该争夺上党

    而平原君赵胜认为应该接受,白送的17座城市为什么不要?于是赵王就接受了上党,这一下子就触发了长平之战,所以就有观点认为,但是赵王的决定过于草率,没有认真分析,最终给自己埋下祸端,那么赵王究竟该不该接受上党呢?[var1]我认为应该。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