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才过一年,为何秦国就无法击败赵国了?白起:不是怕,真的打不赢

才过一年,为何秦国就无法击败赵国了?白起:不是怕,真的打不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20 20:28:24

白起的说法长平之战以后,遭受重创的赵国就像一栋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继续用力推,很快就会倒塌。当时白起作为主将,他的意思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国,但是赵国派遣使者苏代贿赂范雎,最终终止了白起的行动,从而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

[var1]

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资治通鉴》

后来由于赵国违约不愿割让土地给秦国,秦昭襄王于是发兵攻打赵国,这个时候白起劝阻秦昭襄王说:

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资治通鉴》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原因:

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易守难攻;诸侯不愿看到赵国灭亡,秦国强大,所以肯定会出兵救援赵国。那为什么“长平之战”时他们不愿救援赵国呢?因为那场战场是因为争夺上党导致的战争,不是为了灭亡赵国,所以诸侯们坐山观虎斗。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不小,国内空虚,士兵大量损失。赵国有诸侯的援助,必然能够击败秦军;

[var1]

以上三点是白起这个军事家对秦国攻打邯郸的预言,事实证明他全部都说对了。

赵国的应对办法①寻求诸侯援助

当秦昭襄王一意孤行发兵攻打邯郸以后,赵国方面的反应首先肯定是去找帮手,毕竟靠它自己的力量确实很难说可以挡住秦国的进攻。所以,诸侯成为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大因素。赵王派遣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毛遂自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资治通鉴》

由于毛遂出色的表现,楚国答应出兵1救助赵国。光有楚国的力量赵国担心不够,又求援于魏国,魏国也答应出兵救助赵国。当时秦王虽然威胁赵王,等打败赵国以后就回头来收拾他,早期确实把魏王吓住了,但信陵君通过上演“窃符救赵”的戏码,成功夺得魏国兵权救援赵国。

[var1]

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资治通鉴》

可以说楚国和魏国的及时救援成为挽救赵国的“起死回生”药,加上赵国的本部军队,在三国联军的攻击下,秦军大败。当然,这其中必然涉及秦军方面自身在军队布防、调度问题上的失误,这属于将领本身的能力问题。

武安君白起看到了攻打邯郸胜利渺茫,因此不愿亲自出马,即便秦昭襄王数次强行命令他上阵挂帅,但他死活就是不愿意。白起一生未尝败绩,大概也不愿给自己的生涯增添一笔不怎么光彩的战绩,再加上在他看来攻打邯郸就是一场必败之战,故始终不愿出兵。

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无疑就是诸侯们的援助,另一方面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杀死40万赵国俘虏,恐怕也不愿意在这场必败之战中再背负大量秦军死亡的恶名。

凡此种种都说明,攻打邯郸选择的时机不对,客观条件决定了形势不利于秦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是一种值得称颂的勇气,但是“逆天而为”难免就是一种愚蠢了。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以为自己能够继续延续长平之战的辉煌。

[var1]

所以即便在早期秦军失利的情况下,他依然不断增兵邯郸,试图扭转战局。

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资治通鉴》

更因为白起违抗自己的意志,赐死了这位优秀的将领。

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资治通鉴》

而白起也用他的死来证明和捍卫了自己的预言,从另一角度说明秦军确实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这是当时秦国在形势上面临的困境。

赵国的团结秦军围攻邯郸是一场灭国之战,邯郸一旦被攻破,也就意味着赵国就灭亡了。那么多的宗室贵族,官僚大夫都集中在邯郸城里,拿下都城邯郸也就等于宣告了秦国的胜利。所以当时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其中身为“战国四公子”的平原君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var1]

他散尽家私,召集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暂时击退了秦军,为楚魏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最终保存了邯郸没有被秦军击破。

於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卻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史记·平原君列传》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决定了秦国的失败,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虽然不能说秦军攻打赵国就是一场必败之战,但是从总体形势上、时机上都不利于秦国,而秦国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士卒疲倦,将领的能力并不像白起那么突出,能力上又逊于一筹,自然就铸成了邯郸之败。

只能说它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是啥意思?礼崩乐坏说的就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晋文公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公晋文公之事重点句子,齐桓公和晋文公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欺诈、诡计;晋文公和齐桓公同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何孔子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评价呢?尤其是晋文公重耳在“骊姬之乱”爆发时被迫流亡十九年,费尽千辛万苦才回到晋国继承王位,继位以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带领晋国走向强大,并在践土之盟中成为诸侯盟主,如此一位功勋卓著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断其双足,孙膑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故事,孙膑与庞涓的较量,庞涓真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吗

    [var1]在鬼谷子的弟子中,孙膑和庞涓是感情比较好的,他们曾一起拜师于鬼谷子学习兵法韬略。庞涓在三年之后自觉已经出师了,于是便辞别了鬼谷子和孙膑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庞涓下山之前信誓旦旦的对孙膑说:“苟富贵,定不相忘”,孙膑感动不已再拜而别之。在庞涓下山之后孙膑继续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的天分本就比

  • 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最完整的战国竹简,夏朝甲骨文,历史上真实的战国竹简

    都说中华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而中华文明的开端在真正意义上也是从夏朝开始的,不过夏朝的存在一直是一个谜团,因为他并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朝真真切切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过。正因为这个原因,西方的一些学者和历史学家一直质疑中国的夏朝是国人虚拟出来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并没有真

  • 孔子的遗言《子寿终录》说了什么?推翻自己的学说,要求弟子经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临终遗言大彻大悟,孔子的遗言是什么,孔子临终遗言对后人有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总计不过1003个字,但是却犹如投到中国文化中的一枚炸弹,倘若它被证实真的是孔子的临终遗言,想必将彻底颠覆中国的文化根基。那么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以及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将彻底荡然无存,被丢弃进历史的垃圾堆里。[var1]鉴于这篇文章过长,便不在此贴上全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不过,令人

  • 秦王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吕不韦为何看完后就自尽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吕不韦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崩溃。吕不韦当时身为秦国的宰相,掌握着秦国大部分的政权,而且嬴政要完全专政,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将权力从他的手中全夺出来,这样一来则必须要打败他这个人。因此在嫪毐这件事情暴露后,嬴政虽然罢免了他宰相的职位,但并没有将他赶出长安。可是在嬴政将她母亲接回来的时候,却

  • 秦国灭亡以后,项羽为什么宁愿当西楚霸王,也不愿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唯独项羽是个例外,他不怕秦军,率领5万楚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当项羽把章邯军队打败以后,诸侯军队才有了信心与项羽一起攻打王离,王离惨败。项羽从此一战成名,成为起义军首领,天下公认的盟主。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引兵西进取关中,此时的项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在关中称帝,继承秦始皇的帝业

  • 战国晚期的秦灭赵之战,为何持续八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灭赵国有多惨烈,秦灭赵完整版,秦国灭赵真相揭秘

    [var1]历史上的赵国,可以说是秦灭六国过程中,最为难啃的一块骨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灭赵之战开始,到赵王迁被秦军俘获,赵国抵抗之猛烈,一度让秦军濒临失败的边缘。秦灭赵之战,总共持续了达八年之久,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32年,达4年的时间,这过程中赵国强力遏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国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生了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去了哪里,秦始皇灭六国后的国王去哪了

    [var1]韩王安韩国末代国君是韩王安,也被称为韩废王,韩王安即位的时候,韩国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是东方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公元前233年,秦将樊於期率军包围赵国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大败秦军,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樊於期率领一支小分队成功突围,按照秦帝国的律法,打了败仗是要被砍头的,于是樊於期逃往燕国。

  • 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孙权哥哥孙策如何一统江东却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孙权和孙策的关系,三国孙权死后吴国的历史,吴国第一猛将孙策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

  • 美女拒绝与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名言,她被后世骂2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对女子的态度,一美女拒绝与孔子同乘一车,古代女子谈孔子

    [var1]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原名孔丘,先祖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长辈是宋国贵族,不过轮到他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之间年龄差了40多岁,所以他3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作为妾室被正室赶了出来,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到后来步入仕途、周游列国,得成儒家学派,也可以说得上是一出逆袭好戏,只是在他生前,其思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