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曹操明明更具有优势,却为何支援两个月就撤退了?害怕吗

汉中之战曹操明明更具有优势,却为何支援两个月就撤退了?害怕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30 更新时间:2023/12/27 7:14:24

其实主要责任在夏侯渊,他身为主帅却跑去一线修鹿角,结果被斩杀,导致军心大乱,汉中形势被逆转。次要责任在曹操,汉中之战前后打了两年,曹操始终没有亲征汉中,直到夏侯渊被斩杀后才亲征,错过了击退刘备的最佳时机。

夏侯渊被斩杀前,曹操的优势很大。抛开曹操实力本身就强于刘备不说,曹操当时坐拥益州汉中、武都二郡,而且张郃还杀入了巴郡,在形势上握有攻打刘备的主动权。而刘备为了逆转劣势,拿下汉中,先后派了张飞、马超、吴兰、陈式等人迂回攻击,但除了击退张郃外,几次军事行动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激战一年多后,公元218年七月,刘备被迫亲征汉中,当时除了他亲自去以外,换别人去打汉中,根本拿不下来。不过,就算是刘备亲自去,前半年时间也没打下阳平关。当时刘备的补给线长达1500多里,后勤负担很重,如果这个时候曹操亲征汉中,以大军威胁刘备,刘备肯定会撒丫子跑路。

所以说,曹操的优势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孙权此前攻合肥失利(即逍遥津之战),让曹操志得意满,傲慢地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只靠部将镇守便足以震慑刘备、孙权鼠辈,因而便没有亲征,依然是让夏侯渊领五万兵镇守汉中。(兵力数字引用陈琳发布的《檄吴将校部曲文》)曹操当时的这种大意心态,为后来他丢失汉中埋下了伏笔。

公元219年二月,为了尽管扭转汉中不利的僵持局面,刘备在阳平关下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主力继续围攻阳平关,刘备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刘备的这个决定,可谓是“反客为主”,改变了汉中战事。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侧翼,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留下徐晃郭淮继续守阳平关,带着张郃一起杀到了定军山下,与刘备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在山下,夏侯渊处于地利劣势,只能仰攻,而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就凭手上那点兵力,肯定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扎营,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

因为前面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余里,后勤供应困难。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主力进不来,此时只要把刘备带领的小股人马赶出去,汉中局面依然对曹军十分有利。

所以当曹操在长安知道前线情况,并根据此前长时间对峙,刘备占不到便宜的经验,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只是在玩命赌博而已,不成气候,便也没有第一时间向汉中增援。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鹿角,就派人去烧鹿角。夏侯渊见鹿角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担心张郃被刘备打垮了,自己也会被包饺子,于是他就分出了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

结果他这一分兵,就被刘备盯上了。

当时在定军山上,刘备军中有人发现夏侯渊居然分兵了,便立即告诉了刘备,而刘备听说后也不含糊,立即派出一支精兵奇袭夏侯渊,打算浑水摸鱼,趁机捞一把。

按照当时的形式,刘备的目的应该只是打垮夏侯渊,把他赶走,至于别的,肯定是不敢多想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刘备的精兵冲到山下后竟然惊喜地发现——身为魏军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在大营门口救火。

送上门的肥羊岂有不吃之理?刘备军看见夏侯渊,当时就是全部冲了上去,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夏侯渊既死,所有人全蒙圈了,张郃立即带着人就往阳平关跑,因为他再不跑,就要被刘备包饺子了。曹操在长安听说后,差点没气死,之前他没做什么准备,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抵达汉中。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曹操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在汉中储备粮草,所以他的大军所需的粮草只能从关中起运,走褒水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定军山前线。

刘备当时早就最好了准备,他猜到曹操必然要以汉水运粮草,所以他提前派赵云黄忠把汉水河道切断,导致曹操刚到汉中就断粮了,军心异常不稳。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更是跌入谷底。

双方在耗了一个多月后,就在曹军士气几乎要崩溃时,曹操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导致自己陷在汉中(当时关羽在荆州,孙权在合肥,都在蠢蠢欲动),便赶紧下令撤军,将汉中十多万老百姓赶在刘备主力大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迁出了汉中。

当时有一部分曹军没来得及撤离,就索性投降了刘备,这部分曹军的老大就是王平。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第一,刘备决心很强。为了拿下汉中,刘备准备了两年,苦战了两年,期间无数次被夏侯渊挫败,以致很多人对拿下汉中的信心都产生了动摇,但是刘备依然很坚持。正是他的这份坚决,才最终拿下了汉中。

第二,刘备运气很好。刘备绕开阳平关,在定军山上扎营,这是一步险棋,弄不好,他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但谁也没想到,夏侯渊会如此沉不住气,竟然被斩杀了。魏军主帅既死,后面战事也就再无悬念了。

第三,曹操的心态松懈了。汉中之战前,曹操抽空还伐过孙权(濡须口之战),他对孙权的重视程度远超刘备。他宁可亲征不成气候的孙权,也不亲征刘备,瞧不起刘备,这也是他丢失汉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曹操两句名言流传至今,一句受到酒桌文化追捧,一句人到中年才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最霸气的一句名言,曹操最经典霸气的语录,曹操经典语录25句

    话说,在历史上曾这样评价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奷雄。在很多人的眼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一点,曹操是奸雄不假,同时他也是一个功力深厚的文学家,尤其是在书法诗文方面造诣也是颇深。再来对比一下同期的孙、刘二人,在这个方面几乎可以碾压他们。虽然说在历史上,人们对于曹操的评价有褒有贬,极其

  •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说出来真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攻襄樊孙权为何没有北上,历史上关羽是被孙权杀的吗,关羽是曹操杀的还是孙权杀的

    诸葛亮曾有一句名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意思是说虚怀若谷才是真正的修养,不能因为才华过人而骄傲,也不能因为受到宠幸就作威作福。但是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的悲剧。世人皆知关羽武艺高强,且与刘备肝胆相照,一身正气,忠心耿耿。可正是因为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在敌方劝降甚至己方战

  • 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赶车的、吹丧的,为啥个个成了军事大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的狐朋狗友怎么都是治国之才,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是谁,刘邦手下的狐朋狗友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最开始只不过是秦朝沛县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家族也并不显赫,甚至连父母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后来司马迁在书写《史记》的时候,之称呼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而且刘邦年轻的时候还特别的懒,连农活都不愿意干,所以时常被父亲刘太公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后来在统一天下后,刘邦还拿

  • 诸葛亮到底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都难以续命,病名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会太陌生,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阳都人士。早年岁叔父诸葛玄游历到了荆州,叔父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便在隆中一带隐居了起来。一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下才请出了诸葛亮。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用44年来攻打匈奴,只因这一点让他紧抓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对匈奴作战,汉武帝是何时开始攻打匈奴的,汉武帝用了多少年才打败匈奴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和韩王信勾结,匈奴的前锋部队一度杀到了太原,席卷了整个山西北部。如果不是后来刘邦起倾国之兵把匈奴又给推到了长城以外,冒顿单于会不会像吞并河套地区一样,把代国也吞并掉,都很难说。白登山之战后,汉匈开始和亲,双方表面上维持了大体上的和平局面。说到和亲,很多人都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

  • “事秦”还是“图周”?从秦齐称帝失败看战国晚期社会舆论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齐王简介,秦灭齐国的详细过程,秦灭周王室后怎么样了

    于是,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变得极度膨胀,接着又做了一件为当时的舆论所不齿的事情,那就是称帝。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资治通鉴》后来,秦昭襄王又干了一件很多诸侯想干但是不敢做的事情,即占领周赧王寄居的诸侯国东周,军队开进洛邑(洛阳)

  • 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苏秦与张仪,苏秦和张仪的战国不过是一场游戏,苏秦张仪为什么惨死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列候为何都愿意听从苏秦和张仪的“摆布”?难道他们都是“木头人”,宁愿受到两人的操控和摆布?还是说苏秦、张仪话术高超,轻松骗过战国列候?都不对!两个关键词:抗秦和事秦——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弄懂了这篇文章的问题——[var1]苏秦为什么要游说各国诸侯合纵抗秦,两件事可以看懂:一:秦

  • 才过一年,为何秦国就无法击败赵国了?白起:不是怕,真的打不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可以攻克赵国吗,秦国白起打败赵国,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

    白起的说法长平之战以后,遭受重创的赵国就像一栋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继续用力推,很快就会倒塌。当时白起作为主将,他的意思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国,但是赵国派遣使者苏代贿赂范雎,最终终止了白起的行动,从而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var1]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

  •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是啥意思?礼崩乐坏说的就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晋文公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公晋文公之事重点句子,齐桓公和晋文公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欺诈、诡计;晋文公和齐桓公同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何孔子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评价呢?尤其是晋文公重耳在“骊姬之乱”爆发时被迫流亡十九年,费尽千辛万苦才回到晋国继承王位,继位以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带领晋国走向强大,并在践土之盟中成为诸侯盟主,如此一位功勋卓著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断其双足,孙膑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故事,孙膑与庞涓的较量,庞涓真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吗

    [var1]在鬼谷子的弟子中,孙膑和庞涓是感情比较好的,他们曾一起拜师于鬼谷子学习兵法韬略。庞涓在三年之后自觉已经出师了,于是便辞别了鬼谷子和孙膑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庞涓下山之前信誓旦旦的对孙膑说:“苟富贵,定不相忘”,孙膑感动不已再拜而别之。在庞涓下山之后孙膑继续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的天分本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