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两句名言流传至今,一句受到酒桌文化追捧,一句人到中年才懂

曹操两句名言流传至今,一句受到酒桌文化追捧,一句人到中年才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86 更新时间:2024/1/20 22:34:40

话说,在历史上曾这样评价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奷雄。在很多人的眼中,曹操是一个奸雄。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一点,曹操是奸雄不假,同时他也是一个功力深厚的文学家,尤其是在书法诗文方面造诣也是颇深。再来对比一下同期的孙、刘二人,在这个方面几乎可以碾压他们。

虽然说在历史上,人们对于曹操的评价有褒有贬,极其复杂,但是,无论各方对其怎样评论或者对立,他的超群能力都是被公认的。

曾有网友在网上调侃道,三国时期是古代人“老谋深算”最具典型的一个时代,曹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说过:曹操独霸北方,占据天时;东吴孙权,长江天堑,占据地利,规劝刘备定要占据人和,则天下可三分。曹操能占据天时,主要还是归功于他确实很有智谋,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也不无他手下有很多得力的谋臣战将。

人无完人,曹操也不例外,他的性格多重且复杂,致使后人对其评论各有不同。曹操的狡诈多疑,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什么“宁我负人,休人负我”,“吾梦中好杀人”,都成为了小说中的经典句,对于喜欢三国的朋友们,耳熟能详。

不好意思,又给扯远了,下面回归正题。不过,曹操在文学造诣方面所展现出的形象,则截然不同于“奸雄”的画风。

曹操曾即兴吟做过两首《短歌行》,苏轼曾对其评价为“横槊赋诗”,《短歌行》的创作,是在曹操南下,赤壁之战前夕所创作出来的。

当时,曹操宴请群臣,聚集文武,边赏月边喝酒,喝嗨了,于是就开始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第一首《短歌行》的经典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其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世名句,被后世古代文人骚客不断追捧,即使到了现代,也被诸多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在“酒桌文化”中,虽然仅仅只是几个字,但却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单从“酒文化”来说,曹操与其他文人墨客并无太大差别,例如后世盛唐诗人李白,在作诗时就离不开酒。

虽然酒可以助兴,但在曹操的第二首《短歌行》中,却抒发了自己的志向,曹操在诗中抒发感情,暗示自己不会在有生之年篡汉称帝,果然,在曹操去世后,他也没有自立为帝,只是他的儿子曹丕追封他为“魏武帝”。

史料记载,曹操在写第一首《短歌行》之前,他还曾作诗一首。曹操消灭了袁绍势力后,紧接着就去北方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胜利回师,使北方暂时安定了下来。

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过半百,就在曹操班师之际,曹操的内心依然是壮志满怀,不服老,春风得意,想要继续成就霸业。

可是,在嘴上说得不服老,但其也是一个文人,同时也会拥有和众多文人共同的隐忧,怕老不服老,自己已是53岁的老人了,继续驰骋天下,建功立业还能几许?

于是,曹操路过海边,作下了一首《龟虽寿》:,其中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了千古名句,被后世流传。

曹操不是一般的人,即使身体已经老了,但自信依然不减当年,他在诗中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千里马即使是已经老了,倒伏在马槽旁边,却依然尚存日行千里的豪情壮,壮志凌云,豪情万千的英雄好汉,即使是逐渐年老,但不向命运服输,志在千里情怀依然不会断绝。

也许,这句话对于那些生活阅历尚浅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暂时还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也只有那些经历过蹉跎岁月,打拼于风雨中的中年人,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曹操诗中那种对年老不服的洒脱与抱负!

本文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武帝传》,《白话三国志》,《三国演义》,《品三国》,《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短歌行,龟虽寿等》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说出来真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攻襄樊孙权为何没有北上,历史上关羽是被孙权杀的吗,关羽是曹操杀的还是孙权杀的

    诸葛亮曾有一句名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意思是说虚怀若谷才是真正的修养,不能因为才华过人而骄傲,也不能因为受到宠幸就作威作福。但是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的悲剧。世人皆知关羽武艺高强,且与刘备肝胆相照,一身正气,忠心耿耿。可正是因为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在敌方劝降甚至己方战

  • 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赶车的、吹丧的,为啥个个成了军事大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的狐朋狗友怎么都是治国之才,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是谁,刘邦手下的狐朋狗友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最开始只不过是秦朝沛县泗水亭的一个亭长而已。家族也并不显赫,甚至连父母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来。后来司马迁在书写《史记》的时候,之称呼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而且刘邦年轻的时候还特别的懒,连农活都不愿意干,所以时常被父亲刘太公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后来在统一天下后,刘邦还拿

  • 诸葛亮到底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都难以续命,病名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会太陌生,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阳都人士。早年岁叔父诸葛玄游历到了荆州,叔父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便在隆中一带隐居了起来。一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下才请出了诸葛亮。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汉武帝在位54年,却用44年来攻打匈奴,只因这一点让他紧抓不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对匈奴作战,汉武帝是何时开始攻打匈奴的,汉武帝用了多少年才打败匈奴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和韩王信勾结,匈奴的前锋部队一度杀到了太原,席卷了整个山西北部。如果不是后来刘邦起倾国之兵把匈奴又给推到了长城以外,冒顿单于会不会像吞并河套地区一样,把代国也吞并掉,都很难说。白登山之战后,汉匈开始和亲,双方表面上维持了大体上的和平局面。说到和亲,很多人都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

  • “事秦”还是“图周”?从秦齐称帝失败看战国晚期社会舆论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齐王简介,秦灭齐国的详细过程,秦灭周王室后怎么样了

    于是,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变得极度膨胀,接着又做了一件为当时的舆论所不齿的事情,那就是称帝。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资治通鉴》后来,秦昭襄王又干了一件很多诸侯想干但是不敢做的事情,即占领周赧王寄居的诸侯国东周,军队开进洛邑(洛阳)

  • 为何战国列候都愿意受苏秦和张仪的“摆布”?极简分析,一文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苏秦与张仪,苏秦和张仪的战国不过是一场游戏,苏秦张仪为什么惨死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列候为何都愿意听从苏秦和张仪的“摆布”?难道他们都是“木头人”,宁愿受到两人的操控和摆布?还是说苏秦、张仪话术高超,轻松骗过战国列候?都不对!两个关键词:抗秦和事秦——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弄懂了这篇文章的问题——[var1]苏秦为什么要游说各国诸侯合纵抗秦,两件事可以看懂:一:秦

  • 才过一年,为何秦国就无法击败赵国了?白起:不是怕,真的打不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起可以攻克赵国吗,秦国白起打败赵国,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

    白起的说法长平之战以后,遭受重创的赵国就像一栋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继续用力推,很快就会倒塌。当时白起作为主将,他的意思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国,但是赵国派遣使者苏代贿赂范雎,最终终止了白起的行动,从而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var1]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

  •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是啥意思?礼崩乐坏说的就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晋文公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公晋文公之事重点句子,齐桓公和晋文公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欺诈、诡计;晋文公和齐桓公同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何孔子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评价呢?尤其是晋文公重耳在“骊姬之乱”爆发时被迫流亡十九年,费尽千辛万苦才回到晋国继承王位,继位以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带领晋国走向强大,并在践土之盟中成为诸侯盟主,如此一位功勋卓著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去膝盖骨、断其双足,孙膑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故事,孙膑与庞涓的较量,庞涓真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吗

    [var1]在鬼谷子的弟子中,孙膑和庞涓是感情比较好的,他们曾一起拜师于鬼谷子学习兵法韬略。庞涓在三年之后自觉已经出师了,于是便辞别了鬼谷子和孙膑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庞涓下山之前信誓旦旦的对孙膑说:“苟富贵,定不相忘”,孙膑感动不已再拜而别之。在庞涓下山之后孙膑继续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的天分本就比

  • 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最完整的战国竹简,夏朝甲骨文,历史上真实的战国竹简

    都说中华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而中华文明的开端在真正意义上也是从夏朝开始的,不过夏朝的存在一直是一个谜团,因为他并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流传下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朝真真切切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过。正因为这个原因,西方的一些学者和历史学家一直质疑中国的夏朝是国人虚拟出来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并没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