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个人写过这种事,在《万历野获篇》就有一篇文章是介绍了当时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因为在此之前国家还没有完全收复,所以直到建国第四年,也就是1371年的时候,才搞了第一场考试。那时候是刚刚平定下来,所以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需要人才来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多找一些人才,所以这场考试就这么开始了。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那一次一共要了一百二十个进士,可以说后来当官的就是这些人了。那时候浙江省考的很好,一共出了三十一个进士,真的是很多了。那年的第一名叫吴伯宗。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外国人,你肯定很好奇了。那就来说说这个有意思的故事吧!参考了其他的资料之后,可以基本了解这个外国进士。明代国子监专志《南雍志》有这样一段话:"外裔子弟,始自高丽遣金涛第四人入国学读书。洪武四年,涛登进士,除授县丞,不就,与三人皆遣归国。"
还有就是在《明太祖实录》也有这条:"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看到这其实就能明白的差不多了。明朝建立之后,那时候高丽觉得他们非常厉害而且想学习所以就派来了四个学生,让他们在明学习。恰巧又碰上了考试所以就有了这事,有个金涛当时确实是考中了,而且成绩还可以。这也确实是人家自己踏踏实实学出来的。当时的朱元璋也挺开心的,认为他也是个人才,没有那种排外的心,于是就任命他去山东安丘县做县丞。但是这个考中了的小哥并没有去当这个官员,他找了个很扯淡的借口就给搪塞过去了。他说他不会说中国话。其实这样也能理解,他不想在异国他乡当这个官。而且他是个外国人,在这里可能会被排挤,一辈子也不能掌握大权。所以后来就回家了。
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之后他可就不一样了,毕竟也是海归了,是正儿八经留过学的人才,所以回国之后他就做了宰相。王世贞在《皇明奇事述》中说,"归为其国相"。所以这个金涛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
文:追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