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与狄仁杰,表面上看这对君臣相得益彰,其实两人却各怀心思

武则天与狄仁杰,表面上看这对君臣相得益彰,其实两人却各怀心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36 更新时间:2024/1/16 17:30:44

这期间,他为治理国家和许多地方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同僚的陷害与打击,几起几落,甚至于,数次危及到人身安全。但是,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但是,武周皇帝与狄仁杰一君一臣,表面上看起来这对君臣相得益彰,然而,两人却各怀心思。

对于武则天这位女权主义者,我们算是比较熟悉了,她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让武周朝永远传续下去。而狄仁杰一生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他的梦想自然是光复大唐王朝。可想而知的是,武氏上位时,有多少忠臣良相死于非命。但是,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狄仁杰的精明之处,难道他不忠诚吗?

自然不是这样,他所做的一切屈从都是在保存实力。武氏的势力已覆盖了整个洛阳,所以,迁都之后根本没有人能与这个女人抗衡,贸然反抗就是死路一条。那些在反抗中身陷囹圄,甚至,身首异处的臣子,他们的确是忠诚的,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只是愚忠罢了。

相比之下,狄仁杰是比较聪明的。

首先,武则天的确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政治家,在她的治理下国家的某些方面的确有较好的发展。此时,若将其扳倒另寻李唐继承人,无疑会让国家的发展趋势停步。以后来人的角度猜测狄仁杰的想法,应该是想保存实力,先让国家步入正轨,至少,先稳固民心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至于光复大唐的梦想,显然不能以暴力手段完成,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倘若,狄大人像其他“强项老臣”一样,一道“斩立决”的奏章下来万事皆休,江山社稷失去顶梁柱,老百姓也过不上安生日子。武氏一向器重狄仁杰,此时连狄仁杰都带头唱反调,谁敢保证武氏不会在朝中来一场“大洗牌”?

鱼死网破,是每个人都不愿见到的局面。

武则天何尝不懂狄仁杰的心思?但她赏识此人的才华与抱负,且明白他会将国家安危放在头一位。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善用,必能成为国家的大助力。

正因如此,狄大人才有机会在武氏晚年进行谏言,两人的对话也成了封建政治史上永恒的经典。

狄仁杰说:“希望陛下能将大位传给庐陵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宗李显)。”

武氏不得其解,追问狄仁杰何出此言。

狄公继续说道:“禅让于李显符合礼教,一是陛下已嫁入李氏,二是李显是陛下的亲生骨肉。只要陛下传位于皇子,必能万世享受李氏后人香火供奉。”

武则天问道:“想当年,我从儿子的手中夺走了皇位,难道将来他不会对我加以报复吗?李氏后人怎会用香火供奉我呢?”

狄大人解释道:“倘若陛下将皇位传给武氏后人,臣以为陛下千秋之后绝不会承后世之香火。试想,这世界上有几个侄儿会祭祀姑母呢?”

狄仁杰见女帝已心生动摇,干脆冒险说了一句大实话:“陛下,如今李氏少壮,有朝一日李氏皇子必将逼宫。臣以为陛下主动禅位,必会受到李氏善待。若非如此,陛下千秋之后,想必会受李氏后人冷落。”

“武周无法长久”这个道理女皇早已心知肚明,毕竟,除了她之外,天下人无法认同其他武氏成员登基上位。

此时,她唯一纠结的,就是“后顾之忧”:

如果主动禅让,那么,接过大权的李氏皇帝,会轻而易举地饶过自己吗?

此时的狄仁杰,尚无法打消皇帝的顾虑。所以,武则天干脆放下这样一句话:“爱卿若不死,休得再提(这件事)。”二人的年龄相当,武则天这是在给自己留一段考虑的时间。

通过史料可知,李唐光复是发生在狄仁杰过世之后的。至于狄公过世之后,又发生过什么秘辛,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是无法了解的。

遗憾的是除了狄公临终前与武周帝的最后一段对话外,我们无法从其他细节中推敲出武氏的心里活动究竟是怎样的,笔者估计,武氏已仔细斟酌了狄仁杰的谏言,否则以她的性格难免会对亲生子痛下杀手。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二人之间暧昧关系的内容,笔者对此持保留态度。

虽然,两人年龄相仿,但是,君臣关系已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有桎梏的,倘若二人有私情,怎会逃过多嘴多舌的大唐文人的批判呢?所以,两人只是一对相得益彰的君臣,仅此而已。

所以,贯穿两人关系的主线,站在臣子的角度来看是“忠”,站在君王的角度来看是“惜才”。与其执着于挖掘这段千年前的八卦故事,不如将关注点放在君臣缔造的武周之治。

参考资料: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赵又廷:侠士权谋,皆是幻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又廷狄仁杰共有几部,狄仁杰系列电影赵又廷视频,赵又廷的狄仁杰系列

    赵又廷,即狄仁杰,身居朝廷高位,却与天后武则天有着相互冲突的爱国方式。徐克武侠的第三阶段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不再语带尖锋,他小心翼翼地在钢丝上行走,多了几分顾虑。但这个阶段的徐克无疑又是最清醒的,他看淡了许多东西,但又坚持着一些东西,狄仁杰,只是徐克的自我写照。但是,这样的侠义精神到《七剑》

  • 崇祯自尽前,曾求救于左良玉,他为何手握80万大军却拒绝出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他自挂东南枝之前,普经呼唤手握80万大军的左良玉,但遭到拒绝。其原因,崇祯最终也不会知道了。我们做分析就明白,左良玉不出兵,是和崇祯皇帝对农民起义军能够势不可形势的误判有关。此外,还和明将左良玉的个人家族遭遇有关。先说崇祯帝,他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不该亡国的国君。崇祯帝17岁登基时,年轻气盛,很想有一

  •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制定了“天下养朱”,害惨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灭亡时朱氏有多惨,明朝的灭亡和朱元璋有关系吗,朱继祖与朱元璋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战争爆发,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最终以明朝的崩溃和清军的进入告终。 总结明代灭亡的经验教训,不得不提的是历时200多年的藩属制度。 明朝建立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了前朝在混乱兴衰中的经验。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主弱臣强”。朝廷死在大乱时期,没有皇族的保护

  • 古代军事能力最强的8大帝王,朱元璋第3,秦始皇第2,第1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秦始皇哪个强,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朱元璋的军事成就

    第8名:清圣祖康熙康熙是清朝第2位皇帝,也是清朝罕见有作为的皇帝。康熙在位61年,创造了很多奇迹。例如力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打败俄军,为清朝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千古一帝”,但是这个称号得到了民间学者的质疑。第7名:隋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何要将朱允炆的妃子全部下令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棣皇后和妃子,朱棣为什么要讨伐朱允炆

    历朝历代,前朝皇室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但是对于妃子这些女流之辈来说,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于为难的,对于很多继任的皇帝来说,也不会对先皇的妃子做出什么太过于惨绝人寰的事情来。但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打到了北京城之后,先是宣布朱允炆在这次的打斗中死于大火,然后就下令将朱允炆的妃子们全部处决。朱棣为什么要

  • 该国因错杀一人,惨遭80万大军灭国,后成为大明朝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错杀两人后的下场,明朝入关杀了多少人,明朝战争冲突事件

    随着朝代的更迭,便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朱元璋在位期间,安南国遭到胡季牦篡位,他担忧明朝会因此追究此事,不久便将皇位禅让于与陈朝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胡汉苍。随后,胡汉苍以权理安南国事的称号召集安南群臣向朱棣上书,称陈朝子孙全部死绝,自己是陈朝皇帝的外甥,受到群臣的拥戴,请求朱棣册封他为安南国王。朱棣一开

  • 曹魏和蜀汉谁才是正统?南宋给出的理由实在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汉和曹魏,蜀汉和曹魏谁是正统王朝,曹魏蜀汉的真实历史

    三国时期哪一个政权才是更加正统的呢?后来的许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比如南宋和北宋都是由姓赵的皇族建立的政权,但是两者对于三国之中,谁是正统的看法,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北宋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涉及到三国时期的时间,都是用曹氏的年号来描述的。北宋这样就是以曹氏为正统,到了南宋的时候,所有的学者都

  • 此人是北宋一平庸官员,因在朝堂上放了一个屁,从此名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历史人物故事,北宋传奇人物大揭秘,北宋朝堂

    邵篪,字仲恭,生卒年不详,丹阳(今江苏镇江)人。据《至顺镇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邵篪于熙宁六年(1073年)中得进士,早年历任司农寺丞、承议郎、开封府推官、都官郎中、驾部郎中、金部郎中、户部郎中。频繁地调换岗位,说明邵篪能力才干有限,干什么都干不出名堂来。据《桐江诗话》记载,“一日,邵篪因上

  • 都说崇祯是勤政的皇帝,那么他到底多爱工作?说了你可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勤政皇帝崇祯为何不得人心,关于崇祯皇帝的分析

    崇祯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可以施展抱负,拯救大明,不幸的是,这难度可不小,甚至可能要担负亡国之君的罪名。崇祯接手时,大明时处在内忧外患之际,外有强大的后金政权,内有农民起义军,各地频发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问题等待崇祯来解决。崇祯上台后,积极工作,不眠

  • 此老妇拦住朱元璋马车,骂其忘恩负义,朱元璋知道身份后弯腰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老妇当众骂朱元璋,朱元璋被老妇骂完整版,朱元璋兄弟对朱元璋的帮助

    由于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随行的卫士都被这个孱弱的老妇人举动给吓坏了,一时间竟然手足无措,生怕皇帝怪罪下来脑袋不保,竟然把老妇人骂朱元璋的事情给忘记了。老妇人骂朱元璋的话都被朱元璋全部给听到了,朱元璋虽然对自己的功臣非常不客气,但是对平民百姓们还是比较爱护的,他并没有感到震怒,而是耐心的听完老妇人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