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上过《时代》封面,北洋军阀吴佩孚是怎么走向落幕的?

曾上过《时代》封面,北洋军阀吴佩孚是怎么走向落幕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74 更新时间:2023/12/20 11:04:01

那么这样一位出色的军阀,究竟是怎么走向没落的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吴佩孚的性格有缺陷,不够厚黑,不适合当老大。当曹锟下野,他当了直系老大后,他的性格缺陷自然而然的就导致他走向了穷途末路。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前,通过吴佩孚多年的武力兼并、扩张,曹锟麾下的直系军阀可谓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

然而直系的这种强盛,只是一种假象。当时的直系军阀,其内部其实有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身为领袖的曹锟太无能。曹锟这个人没什么野心,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当总统,一圆自己的国家领袖梦。对于直系各派系的整合,使直系军阀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联盟,没放在心上。

第二个问题就是吴佩孚和直系其它实力派的矛盾。吴佩孚在北洋系中属于小字辈,不是说他年纪小,而是指他发迹晚。直系和皖奉先后翻脸后,吴佩孚通过他惊人的军事天赋,四天打败皖军,六天打败奉军,风头占尽,让很多直系将领对他很嫉妒。比如曹锟的两个弟弟就多次在曹锟面前说吴佩孚的闲话,说他会篡位。虽然曹锟不信这些流言蜚语,但吴佩孚在直系内部的号召力还是很有问题的。很多人都不服他。

第三个问题是吴佩孚的政治主张。吴佩孚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提议,中国的前途要交给国民决定,不能由军阀独裁。并且他还曾高调宣称自己的“四不主义”,说自己不做督军,不结交外国人,不住租界,不举向外国举债。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明显触犯到了直系实力派的利益。并且由于他不做督军,拒绝了帝国主义拉拢。这就导致他没地盘,背后也没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正是因为吴佩孚不愿意被帝国主义国家拉拢,所以苏联和日本才专心扶植国民党和奉系,对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

虽说,吴佩孚打仗很厉害,他仅用四天就击败皖军,六天就击败了奉军,在军事能力上挑不出任何毛病。但是,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当时军阀们都讨厌他,帝国主义国家忌恨他,就连直系的同僚也不信任他。

他的这种刚直且颇有理想主义的性格,在北洋时代的混战中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所以当1924年10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临阵倒戈,逼迫曹锟下台,并与张作霖南北夹击吴佩孚后,直系军阀很快就散摊子了。

1924年底,吴佩孚从天津南逃,准备到南方纠集残部反击。但前面说了,吴佩孚的性格不讨人喜欢,所以他南下后,南方各省的直系督军都不买他的面子。

有的人,比如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了自保,就不顾吴佩孚的提议,单方面联合段祺瑞,拥护其复出主政,并与冯玉祥和张作霖媾和。吴佩孚跟这帮人二五仔谈不拢,只得被迫回到河南老巢想办法。

回到河南没多久,他屁股还没坐热,冯玉祥就追杀了过来。面对国民军十多万大军,吴佩孚仅剩的三万残兵很快就再次溃败,他又被迫逃到了湖北。当时的湖北督军是吴佩孚的心腹萧耀南,吴佩孚本来对他很是看重,觉得别人能辜负他的提拔之恩,萧耀南绝对不会。

然而还是前面提到的老问题,吴佩孚的仇敌太多,就连昔日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萧耀南也害怕受牵连,不让吴佩孚入鄂。于是,吴佩孚这个在半年前还登上美国杂志封面,呼风唤雨的大军阀,竟然就落得了一个无处可归,四处流浪的境地。

吴佩孚在鄂豫边境待了一段时间后,鄂军第一师师长寇英杰看不下去了。他早年受过吴佩孚的恩惠,他的师长职务就是吴佩孚提拔的。所以看到吴佩孚狼狈不堪的样子后,他就放开了省界关口,还为吴安排了住处。

后来,早年同样受过吴佩孚恩惠的湖南督军赵恒惕和四川军阀杨森说情,萧耀南内心也是极度惭愧,最终才也就同意吴佩孚进入武汉。但进归进,萧耀南和吴佩孚立了君子之约,湖北的事,吴佩孚不能插手。

于是,吴佩孚就在湖北下野休养,整整蛰伏了十个月之久。

1925年10月,奉系强势插足长江流域,眼看自己的地盘要落入奉系手中,东南五省的直系军阀这才终于醒悟,决定联合起来,建立五省反奉同盟。但是由于大家都是同床异梦,各不服谁,所以昔日的二哥(大哥是曹锟)吴佩孚就被直系众将领又请了出来,主持大局。

当时萧耀南很怕吴佩孚会作妖,但他又阻挡不了吴佩孚出山。于是最终吴佩孚在河南督军靳云鹗、浙江督军孙传芳、湖北督军萧耀南的拥立下,于1925年10月21日在武汉建立讨贼联军总司令部,他任总司令。

讨贼联军司令部成立后,大战正式开打。孙传芳军的战斗力不错,一个月时间就消灭了奉系的三个师。控制了东南五省。其后冯玉祥反水,策划郭松龄反奉,让奉系内斗,他趁机占领了华北,气势汹汹的要统一北方。

吴佩孚和冯玉祥有旧仇,眼看冯玉祥这个二五仔如此嚣张,他心中的怒火点燃了。为此吴佩孚又策划了一个“讨冯”方案,希望直系众将领能随他一起讨伐冯玉祥。

由于孙传芳和冯玉祥没矛盾,而且孙传芳刚得罪了张作霖,不想再得罪冯玉祥,因而孙传芳就极力劝阻吴佩孚不要开战。同时萧耀南也附和孙传芳的主张,力主吴佩孚不要四面结仇。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孙、萧的主张是正确的。可吴佩孚当时听不下去,结果就给后来直系的覆灭埋了个大坑。

1926年初,眼看吴佩孚要对自己下手,冯玉祥很害怕。他主动宣布下野,希望以此消弭国民军与吴佩孚的旧怨,维持反奉同盟。但吴佩孚根本不理会,他背着孙传芳和萧耀南暗联张作霖,共同讨冯。孙传芳和萧耀南知道后,对吴佩孚大失所望。(萧耀南因为这件事,被吴佩孚活活气死了。同样也是因为这件事,半年之后,北伐军痛殴吴佩孚时,孙传芳为泄愤,故意见死不救)

吴佩孚挥师北上后,起先,仍然支持他的几路直系实力派,如河南督军靳云鹗对他的决定还是非常卖力的。

但是,由于吴佩孚拿下河南和直隶后,分脏不均,把河南督军位置给了寇英杰(就是可怜吴佩孚的那个师长),直隶督军给了齐燮元,让众人大失所望。于是,就在吴佩孚联手张作霖打冯玉祥后没多久,他在直系内部就已经是人心近失了。

1926年7月,北伐军誓师北伐。此时的吴佩孚还在北京与张作霖义结金兰,对身后起火一事毫不知情。1926年8月19日,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渡过汨罗江,开始直接进攻吴佩孚的地盘,吴佩孚此时才如梦初醒,但以为时已晚。

1926年9月底,吴佩孚在湖北的精锐部队被全歼,吴佩孚率卫队逃亡河南。此前对吴佩孚愤愤不平的靳云鹗直接指挥部队缴了吴佩孚的械。后来北伐军二次北伐,吴佩孚只得再次流亡,这一次他跑到了四川,被四川军阀杨森收纳。

到了杨森那里后,吴佩孚本应低调 ,但他却在白帝城竖起“孚威上将军”的大旗,引起中外瞩目。蒋介石闻之大怒,密电杨森将其扣押。但杨森很够意思,坚决不扣押。为此杨森被南京政府免职,其部内讧,继而又引发了一次川中大战。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4日,由于之前拒绝日本人的拉拢,这天他被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的日本牙医杀,一代军阀自此落幕。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曾国藩说过:人品越差,越爱将这两种话常挂嘴边,希望大家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好坏,曾国藩说人品的重要性,曾国藩讲人品三句话

    话说,在满清的中后期,曾有一个能臣,早年的他并不顺利,科举考七考七落,最终在第八次的考试中才得以入朝为官,之后可谓平步青云短时间内就连续升迁。要说他也确实是个有大才能的人,不过他给后人留下最大的财富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所建立的“处世之道”的大智慧,这个人正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常言道:“官场

  • 李卫官大还是和珅官大?乾隆究竟是有多宠和珅?堪称宠臣狂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和李卫有交集吗,乾隆宠臣和李卫谁官大,清朝李卫和珅哪个大

    先来对比一下两人的出身,你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的猫腻。李卫是通过捐官得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属于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一般明清时代都是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专门下放给那些地主豪绅的闲职,而那些地主豪绅通过官职来显现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老百姓称呼那些地主豪绅为“员外”,这就是这个称呼的

  • 当初吴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还会杀他吗?这一点决定了他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不死能打过康熙吗,康熙怎么对待吴三桂的,康熙为什么没杀吴三桂

    作异姓诸侯王,而且当时还是一个汉人大军阀,尤其是吴三桂这种做到裂土封王,割据一方的异姓王爷,历朝历代就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善终只是小概率事件,不得好死才是正常归宿。康熙虽然不是嗜杀之君,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杀人逻辑就是不该杀的人,他不会杀,但该杀的人,他一定要杀。就拿尚之信和耿精忠来说,他们两

  • 乾隆说我属马,刘墉说我属驴咱俩同岁,刘墉说了什么让乾隆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墉和乾隆对话,刘墉与乾隆的趣事,刘墉和乾隆下棋有何说法

    1711年属兔,所以乾隆是兔头龙身。而生于1720年的刘罗锅则属鼠。所以综上,题主的这个问话实际是野史的一个段子,真实历史上,是绝无可能有这一出的。颇有意思的是,这个不那么靠谱的民间段子后来还被演绎到了电视剧里。在《宰相刘罗锅》里,这个段子就曾被演绎过。关于这段野史的最原始出处已经找不到了,只知道,

  • 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陈圆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真实照片,吴三桂与陈圆圆啥关系,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恨情仇

    此时,远在辽东对抗清军的吴三桂和五万关宁铁骑成了孤军,被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包围。他面临两个选择,降清或者归降大顺。有人说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投降了大清,导致神州陆沉,八旗入关。真的吗?吴三桂降清是有过综合性的判断。其一,他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熟,和清军很熟。吴三桂一直在辽东前线对抗女

  • 风流短命?乾隆风流成性却活89,原来他的长寿是这三神助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中的夏雨荷、《戏说乾隆》里的三位佳人,这些还都仅仅只是宫外乾隆风流事的女主角。而宫内,乾隆光嫔妃就有35位。不得不说用“风流成性”四字形容乾隆,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人说“多情伤身”,可乾隆却在风流的同时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1799年2月7日,是乾隆皇帝辞世的日子,这一年

  • 清朝时期,汉族人做官太难,越是为满人效力的汉人多数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时汉人官员多吗,清朝汉族人最大的官,清朝汉族人的政治地位

    今天,就要盘点多位汉人,他们都曾为满人效力,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一、定南王孔有德:孔有德是辽东人,在崇祯年间,他还是登州一名参将。后来,他带兵援助辽东,当经过吴桥时他发动兵变,公然背叛了明朝,并占领登州,自立为主帅。辽东位于后金与明朝之间,两军常年在这里交战,而孔有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游离于

  • 为什么没人拍元朝历史剧,而清宫戏烂大街?原因曝光: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高分历史剧,元朝的哪些历史剧好看,为什么历史剧不拍元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后宫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么多的皇帝,为什么就偏偏是清朝的剧情很是受欢迎的,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其实也并非是不能拍的,而是说清朝的历史事件是比较清晰的,出名的事情也很多,很好就此发展剧情。而远超虽然是铁木真更是传奇,但是元朝整个朝代差不多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所以

  • 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为何只有徐家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五家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公爵排名,明朝皇帝和徐家关系,明末徐家

    但是这六个开国公爵,除了徐达之外,其他五个爵位都没能传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五个公爵后来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威胁老朱家的皇权。简单来说,就是谋反。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盘点一下,明朝初年所封的这六位公爵,他们到底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首先是李善长。在明初所有开国功臣当中

  • 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大明能抵挡八旗军吗?大明真是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不死明朝会灭吗,袁崇焕没死可以挽回大明吗,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校于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大明亡。这个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终于在摇摇欲坠的统治中迎来末日。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灭亡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当时大明无有能为的大将驻守辽东地区,因此才导致清军的长驱直入,如果袁崇焕还在,大明的结局势必不会如此凄惨。所以,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