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说过:人品越差,越爱将这两种话常挂嘴边,希望大家都没有

曾国藩说过:人品越差,越爱将这两种话常挂嘴边,希望大家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29 更新时间:2024/1/24 2:31:07

话说,在满清的中后期,曾有一个能臣,早年的他并不顺利,科举考七考七落,最终在第八次的考试中才得以入朝为官,之后可谓平步青云短时间内就连续升迁。

要说他也确实是个有大才能的人,不过他给后人留下最大的财富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所建立的“处世之道”的大智慧,这个人正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言道:“官场如战场”,曾国藩之所以能在官场中有所成就,与其在官场这个大环境中的处世之道有着莫大的关系。曾国藩一生谨言慎行,在《清史·稿》中记载:曾国藩“公诚之心,尤足格众。”

官场就是各类绝顶聪明人“打交道”的地方,在这个大环境下,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他不止一次提及到经常说这两种话的人人品一定很差:第一种则是在人前打狂语,第二种则是在人后说闲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读了一点书、略见一些世面的人,认为自己眼界丰富高人一等,而这类人通常也会将这些作为自己的谈资,不停在他人面前吹嘘。

殊不知这些窥见只不过是这个万千世界的冰山一角,就如同那井底之蛙一样,认为自己所见的就是全部,虽然这些东西是真实的不假,但也只不过是万里天空中的一小块云罢了。

有智慧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人类永远无法保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可以料定这件事的成败,很多事前吹嘘自己的人,到最后都会因失败而极度尴尬。

在人前打狂话的人,自认为自己展露的东西就是自己最强能力与了不起的本事,但在高人看来,这就是他的井底之蛙般的窥见与自不量力的见识。凡是优秀的人,都明白谦虚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更是讲究“中庸”之道,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明白水满则溢的道理。

大海是低调的,从不夸耀自己海纳百川,伟岸的雄山也从来不炫耀自己的巍峨壮丽。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一个人有多大能力与本事,外人永远能看得很清楚的,行为的好坏,更是映入别人眼中的。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不断证明,那些经常在他人面前故弄玄虚无限打狂语的人,最终都会以“沦为笑话”而收场。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懂得化棱为角,更懂得谦虚不妄自菲薄,而且这类人在他人面前懂得内敛,绝不在他人面前过分吹嘘自己,时刻保持对他人的谦逊之心。

这样的处事风格既是一种修养,同时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人说的话其实就一把双刃剑,谦逊通常可以给自己带来他人的尊重与赞赏,而狂傲则会给自己带来鄙夷甚至是灾祸。

除了人前打狂话,另一种人品差的表现就是人后说闲话。在人类社会中,有一种无形的武器,它就是语言,在《荀子》中记载:“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背后说坏话,并不同于刀枪剑戟,可是坏话却能在不让他人流血的情况下,直接造成致命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的典例不胜枚举,小编就不再举例了。

有些人往往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或者是图一时之虚荣,在短时间内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高谈阔论带来虚荣感,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考虑自己的语言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不知道在打击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经常听到诸如“我又没有故意要伤害他”,“明明就是他太过于敏感了”等言语,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人的言语既能够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成为这世界上最为锋利的夺命武器。

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背后说人闲话并不能展现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水平,但相反,这却能够暴露一个人的素质缺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人在人背后说三道四,这类人都不会被人喜欢,迟早会因为某个爆发点令身边所有人感到厌恶与嫌弃。不在他人的背后说闲话,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最基本的素养,当一个人总在他人背后议论别人,那么迟早会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他人背后议论的对象。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以及被他人所认同的程度,最最基本的核心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修养与道德素质,而此外的能力,也只能决定一个人做事能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深浅。很多人活了一世,都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因此,很多人在注意能力的同时,完全忽略了人格与品质才是最为根本的财富。人能立世的根本,永远都是人的品性。

参考资料:《史记》、《曾国藩全传》,《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曾国藩语录,处世绝学等》

更多文章

  • 李卫官大还是和珅官大?乾隆究竟是有多宠和珅?堪称宠臣狂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和李卫有交集吗,乾隆宠臣和李卫谁官大,清朝李卫和珅哪个大

    先来对比一下两人的出身,你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的猫腻。李卫是通过捐官得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属于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一般明清时代都是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专门下放给那些地主豪绅的闲职,而那些地主豪绅通过官职来显现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老百姓称呼那些地主豪绅为“员外”,这就是这个称呼的

  • 当初吴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还会杀他吗?这一点决定了他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不死能打过康熙吗,康熙怎么对待吴三桂的,康熙为什么没杀吴三桂

    作异姓诸侯王,而且当时还是一个汉人大军阀,尤其是吴三桂这种做到裂土封王,割据一方的异姓王爷,历朝历代就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善终只是小概率事件,不得好死才是正常归宿。康熙虽然不是嗜杀之君,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杀人逻辑就是不该杀的人,他不会杀,但该杀的人,他一定要杀。就拿尚之信和耿精忠来说,他们两

  • 乾隆说我属马,刘墉说我属驴咱俩同岁,刘墉说了什么让乾隆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墉和乾隆对话,刘墉与乾隆的趣事,刘墉和乾隆下棋有何说法

    1711年属兔,所以乾隆是兔头龙身。而生于1720年的刘罗锅则属鼠。所以综上,题主的这个问话实际是野史的一个段子,真实历史上,是绝无可能有这一出的。颇有意思的是,这个不那么靠谱的民间段子后来还被演绎到了电视剧里。在《宰相刘罗锅》里,这个段子就曾被演绎过。关于这段野史的最原始出处已经找不到了,只知道,

  • 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陈圆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真实照片,吴三桂与陈圆圆啥关系,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恨情仇

    此时,远在辽东对抗清军的吴三桂和五万关宁铁骑成了孤军,被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包围。他面临两个选择,降清或者归降大顺。有人说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投降了大清,导致神州陆沉,八旗入关。真的吗?吴三桂降清是有过综合性的判断。其一,他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熟,和清军很熟。吴三桂一直在辽东前线对抗女

  • 风流短命?乾隆风流成性却活89,原来他的长寿是这三神助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中的夏雨荷、《戏说乾隆》里的三位佳人,这些还都仅仅只是宫外乾隆风流事的女主角。而宫内,乾隆光嫔妃就有35位。不得不说用“风流成性”四字形容乾隆,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人说“多情伤身”,可乾隆却在风流的同时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1799年2月7日,是乾隆皇帝辞世的日子,这一年

  • 清朝时期,汉族人做官太难,越是为满人效力的汉人多数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时汉人官员多吗,清朝汉族人最大的官,清朝汉族人的政治地位

    今天,就要盘点多位汉人,他们都曾为满人效力,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一、定南王孔有德:孔有德是辽东人,在崇祯年间,他还是登州一名参将。后来,他带兵援助辽东,当经过吴桥时他发动兵变,公然背叛了明朝,并占领登州,自立为主帅。辽东位于后金与明朝之间,两军常年在这里交战,而孔有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游离于

  • 为什么没人拍元朝历史剧,而清宫戏烂大街?原因曝光: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高分历史剧,元朝的哪些历史剧好看,为什么历史剧不拍元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后宫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么多的皇帝,为什么就偏偏是清朝的剧情很是受欢迎的,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其实也并非是不能拍的,而是说清朝的历史事件是比较清晰的,出名的事情也很多,很好就此发展剧情。而远超虽然是铁木真更是传奇,但是元朝整个朝代差不多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所以

  • 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为何只有徐家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五家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公爵排名,明朝皇帝和徐家关系,明末徐家

    但是这六个开国公爵,除了徐达之外,其他五个爵位都没能传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五个公爵后来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威胁老朱家的皇权。简单来说,就是谋反。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盘点一下,明朝初年所封的这六位公爵,他们到底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首先是李善长。在明初所有开国功臣当中

  • 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大明能抵挡八旗军吗?大明真是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不死明朝会灭吗,袁崇焕没死可以挽回大明吗,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校于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大明亡。这个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终于在摇摇欲坠的统治中迎来末日。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灭亡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当时大明无有能为的大将驻守辽东地区,因此才导致清军的长驱直入,如果袁崇焕还在,大明的结局势必不会如此凄惨。所以,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处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雍凉三郡主动投降,可惜没能歼灭曹真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战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究竟有多惨

    魏蜀战场地势太险进攻路线有限,对于曹真诸葛这种级别的统帅想判断出来不难。曹真伐蜀数路并进,“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一没预料到天气二被预料到路线毁了栈道,好不到哪去。幸好没遇上要么进入消耗战,能不能安全撤退不输还是个问题。曹真灭蜀汉是不可能的,一是军力条件没有,同年魏延就敢深入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