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初吴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还会杀他吗?这一点决定了他不能善终

当初吴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还会杀他吗?这一点决定了他不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22 16:37:04

作异姓诸侯王,而且当时还是一个汉人大军阀,尤其是吴三桂这种做到裂土封王,割据一方的异姓王爷,历朝历代就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善终只是小概率事件,不得好死才是正常归宿。康熙虽然不是嗜杀之君,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杀人逻辑就是不该杀的人,他不会杀,但该杀的人,他一定要杀。

就拿尚之信和耿精忠来说,他们两人先反叛后投降,康熙给他们,以及他们的下属的承诺都是将功赎罪,既往不咎。然而吴三桂死后,康熙却以负恩谋反之罪,将尚、耿二人处死。尤其是耿精忠,还是被凌迟处死的。

还比如说朱三太子朱慈炤,康熙多次下诏寻找失踪的明朝太子,声称要善待厚养。可真的当朱慈炤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时,康熙却以朱某虽无反叛之举,未尝有反叛之心,将年逾七旬的朱慈炤凌迟处死。(“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

处死了朱慈炤,康熙还不放心,又把朱慈炤的子孙全部处斩,可谓是满门抄杀。有的人说,吴三桂对大清有功,康熙杀他会伤人心,他不会干这种缺心眼的事。可是对比尚之信和耿精忠之死,你觉得康熙是那种怕别人说他闲话的人吗?

很显然,他根本不怕。他杀人只看是否利于江山社稷。至于信义这玩意,他无所谓。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而且当时吴三桂的情况十分复杂,极难善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降清,那是真心实意的降清。可吴三桂不一样,他和清廷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很复杂。

皇太极在时,吴与满清不共戴天。清廷的汉人降将曾多次写信招降,吴都不屑一顾。因为崇祯皇帝对吴三桂非常信任,吴手下不仅有关宁铁骑,还有辽东十万多户百姓。这些兵民在吴三桂的手下,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大明关内管理体系之外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对崇祯皇帝信任的回报,当时的吴三桂是决心替大明世守辽东的。后来京师被大顺军攻破,崇祯上吊自杀。吴三桂此时权衡利弊。他既可以降清,也可以降大顺,他无所谓降谁,只要谁能保证“关宁军利益集团”的利益,他就降谁。

再后来,李自成在京城的拷赃行动伤了吴三桂的心,而多尔衮则“真诚”对待吴三桂,用封疆裂土拉拢,准许他继续独立。吴三桂这才降清。降清之后,吴三桂基本上放弃了之前的所有信仰。清廷让他打谁,他就打谁。他想用实际行动换取满清对他封疆裂土的承诺。

注意,裂土封王在吴三桂看来,这不是出自清廷的“赏赐”,而是他自己凭本事,与满清朝廷对等交易换来的。他认为这是他应有的待遇。后来八旗兵力不足,吴三桂一马当先,灭掉南明,他最积极,堪称是首功。并且他还杀了永历帝,彻底的不要脸了。而清廷给他的回报则是晋爵亲王,开藩设府,承认了他割据一方的地位。

看完吴三桂从大明重将到清廷藩王的十几年人生过程。他作为一个杀死了永历皇帝、手握重兵、且手下均系关宁心腹、实力强大的汉人藩王。你还觉得即便他主动撤藩,想做个善终的富翁,康熙会放过他吗?

以康熙的德性,吴三桂必死!不但吴本人活不了,他手下的骨干恐怕也是难逃秋后算账的结局。因为这些人都是一路人。清廷对这些人都不信任。当然了,从吴三桂的本心来说,他的理想就是裂土封王,他并不想反。但问题还是前面提到的,吴三桂所代表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不想谋反,不代表他的部下们没有谋逆之心。

因为吴三桂身为亲王,他接受撤藩,他仍然可以像个吉祥物,保个世代公爵身份。可整个关宁军利益集团,到时候肯定是会被清廷拆散,被彻底边缘化。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当时关宁军利益集团的一份子,你会如何看待吴三桂同意撤藩?

降清灭明,你参加了吧?吴大帅勒死了永历皇帝,你应该也有一份“功劳”吧?这件事不仅吴三桂丢脸,想必你也丢了脸吧?你拿自己的名节换荣华富贵,结果满清说收回就收回,你老脸往哪摆?你干了那么多遭人唾弃的恶事,到头来岂不是一场空,沦为别人的笑柄?

既然如此,你干嘛不反了算了呢?或者,你干嘛不劝吴大帅反了算了呢?而只要你敢反,吴大帅就死定了!康熙只要一句“吴某虽无谋反之事,但未尝无谋反之心”,就可以要了吴三桂的命。即便吴三桂可能并没有谋反之心。康熙大概率同样会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找个借口杀掉吴三桂,没有办法,这就是吴三桂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更多文章

  • 乾隆说我属马,刘墉说我属驴咱俩同岁,刘墉说了什么让乾隆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墉和乾隆对话,刘墉与乾隆的趣事,刘墉和乾隆下棋有何说法

    1711年属兔,所以乾隆是兔头龙身。而生于1720年的刘罗锅则属鼠。所以综上,题主的这个问话实际是野史的一个段子,真实历史上,是绝无可能有这一出的。颇有意思的是,这个不那么靠谱的民间段子后来还被演绎到了电视剧里。在《宰相刘罗锅》里,这个段子就曾被演绎过。关于这段野史的最原始出处已经找不到了,只知道,

  • 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陈圆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真实照片,吴三桂与陈圆圆啥关系,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恨情仇

    此时,远在辽东对抗清军的吴三桂和五万关宁铁骑成了孤军,被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包围。他面临两个选择,降清或者归降大顺。有人说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投降了大清,导致神州陆沉,八旗入关。真的吗?吴三桂降清是有过综合性的判断。其一,他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熟,和清军很熟。吴三桂一直在辽东前线对抗女

  • 风流短命?乾隆风流成性却活89,原来他的长寿是这三神助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中的夏雨荷、《戏说乾隆》里的三位佳人,这些还都仅仅只是宫外乾隆风流事的女主角。而宫内,乾隆光嫔妃就有35位。不得不说用“风流成性”四字形容乾隆,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人说“多情伤身”,可乾隆却在风流的同时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1799年2月7日,是乾隆皇帝辞世的日子,这一年

  • 清朝时期,汉族人做官太难,越是为满人效力的汉人多数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时汉人官员多吗,清朝汉族人最大的官,清朝汉族人的政治地位

    今天,就要盘点多位汉人,他们都曾为满人效力,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一、定南王孔有德:孔有德是辽东人,在崇祯年间,他还是登州一名参将。后来,他带兵援助辽东,当经过吴桥时他发动兵变,公然背叛了明朝,并占领登州,自立为主帅。辽东位于后金与明朝之间,两军常年在这里交战,而孔有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游离于

  • 为什么没人拍元朝历史剧,而清宫戏烂大街?原因曝光: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高分历史剧,元朝的哪些历史剧好看,为什么历史剧不拍元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后宫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么多的皇帝,为什么就偏偏是清朝的剧情很是受欢迎的,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其实也并非是不能拍的,而是说清朝的历史事件是比较清晰的,出名的事情也很多,很好就此发展剧情。而远超虽然是铁木真更是传奇,但是元朝整个朝代差不多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所以

  • 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为何只有徐家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五家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公爵排名,明朝皇帝和徐家关系,明末徐家

    但是这六个开国公爵,除了徐达之外,其他五个爵位都没能传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五个公爵后来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威胁老朱家的皇权。简单来说,就是谋反。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盘点一下,明朝初年所封的这六位公爵,他们到底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首先是李善长。在明初所有开国功臣当中

  • 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大明能抵挡八旗军吗?大明真是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不死明朝会灭吗,袁崇焕没死可以挽回大明吗,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校于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大明亡。这个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终于在摇摇欲坠的统治中迎来末日。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灭亡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当时大明无有能为的大将驻守辽东地区,因此才导致清军的长驱直入,如果袁崇焕还在,大明的结局势必不会如此凄惨。所以,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处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雍凉三郡主动投降,可惜没能歼灭曹真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战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究竟有多惨

    魏蜀战场地势太险进攻路线有限,对于曹真诸葛这种级别的统帅想判断出来不难。曹真伐蜀数路并进,“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一没预料到天气二被预料到路线毁了栈道,好不到哪去。幸好没遇上要么进入消耗战,能不能安全撤退不输还是个问题。曹真灭蜀汉是不可能的,一是军力条件没有,同年魏延就敢深入敌后

  • 光芒万丈的使者,暗度陈仓的毒蛇,三国张松献图是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张松是在益州牧刘璋手下做事。那时候曾经和刘璋相交甚好的汉东太守张鲁,有意图夺取刘璋的地盘占为己用以做今后征讨发展的资本,这个消息被刘璋知道以后,刘璋是寝食难安心中各种忐忑,打吧估计打不过,投降吧不甘心。在这种心理状况下,他听取了谋士张松的意见,让张松去跟曹操交好结盟以获得帮助。张

  • 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的三个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三个人,正史诸葛亮与邓艾谁强,诸葛亮一生中错杀的两个人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一生之中少有杀戮,对于下属诸葛亮也十分的宽宏大量,但为了蜀汉的千秋霸业,诸葛亮也不得不斩杀一些拦路虎,其中就有蜀汉的三员大将,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遗憾,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这三员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这也是让我们后世之人,为之惋惜的事情。 赐死刘封,辅佐刘禅 诸葛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