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时代的秦国变法开始,户籍制度就逐渐完善起来,为了便于管理与征税之类,当时的封建王朝都严格管制人口的流动,人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能乱跑。
要知道,咱们国家古代是封建的小农经济,一切以土地作为基础,地主们拥有土地,自然就需要租借给佃农们耕种,如果人口随便流动,自然是不利于发展的。
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如此,人口要是到处跑,古代科技又不发达,非常麻烦。
因此古时候的王朝,为了方便征税,让百姓们服役之类,都禁止或者各种约束,要求百姓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定范围之内,不能随便离开,乱跑的那就被称作是流民。
从周朝的时候,就出现了管束人口流动的制度,人们当时如果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需要提出申请并且开具证明,不然就是违法,一旦被抓那就要受罚。
战国的时候,人口流动需要持有专门的“符传”,这也是一种通行证明。
后来的朝代基本上都延续这样的制度,只要是离开自己所在的县或者州府之类,全都需要有相关的证明与介绍信之类,不然就需要受罚,通常惩罚都是杖责,但也有更加严重的。
明朝的时候对于户籍管理与人口流动约束,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的百姓,如果离开自己所在县城一百米的距离,都要开证明,需要凭借路引才能够通行,不然就要被抓起来。
清朝也承袭了明朝的这种做法, 每户人家都有专门的印信,经常都需要定期检查。
古时候有非常严密的保甲制度,也就是邻里之间互相监督约束,一旦有事全都要牵连,这种情况之下,只要是有人烟出没的地方,那就断然不可能让你随便乱走。
古时候有个罪叫做株连九族,很多人奇怪为啥不跑,其实不是不想,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就跑不掉,到处都有盘查都要证明,想要随便乱跑是不可能的,除非进山做野人。
像是那种参加科举考试,或者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出门,全都要去开证明才可以。
古时候,大多数的百姓终其一生都很难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倒是只有在战乱与饥荒等大型灾难发生的时候,被迫离开故土,那种“仗剑走天涯”到处闲逛的事情,真实的古代并不存在。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