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与范蠡齐名的谋士为勾践复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与范蠡齐名的谋士为勾践复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3/12/5 4:23:33

要说到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肯定津津乐道、耳熟能详,尤其是他身边的谋士范蠡更让人看成是智慧的象征,传言他最后与西施泛舟西湖,十分乐哉,还坐拥万千家财,让千百年的人都十分艳羡。然而在当时勾践的身边,不只有范蠡这一位谋士,还有一位对勾践复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就是种。这位能臣之所以不如范蠡出名,可能就是因为他最后没能看清形势,没同范蠡一样及时归隐,惹来了杀身之祸吧!

话说文种此人起初并不是越国人,他是土生土长的楚国人。在那个时代,文人贤士们的国家观念是比较弱的,他们通常在各国游历,哪个国家重用他们就为哪个国家效忠。可是也有传言说文种是楚为了表示与越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派文种去协助勾践的。不管他到越国的原因是什么,他都履行了一个忠臣的责任,他为越王勾践的复国大业出了七条对策,勾践只用了其中三条就成功的耗空吴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可以说若无文种此人,越国的复国大业更要难上加难。

在文种刚到越国时,吴国与越国的关系虽然不好,但也还没到最后决战的时候,而那时的勾践比较刚愎自用,对于忠臣的良策并不放在心上,只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文种为了劝谏勾践,用上了“寡妇三哭”的手段来逼迫勾践就擒,甚至有时还以死相逼。我们且不论他的手段到底行不行得通,就他这种劝谏的精神就足以看出他是一个绝对忠诚的臣子。而勾践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越国惨败自己要到吴国当俘虏时,他才将越国交给文种打理,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忠心的臣子和最诚恳的帝王。

而在勾践被吴王放回越国时,文种也发挥了他最大的价值,不仅辅佐勾践将越国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奉上了七条计策作为覆灭吴国的手段。而历史也证明文种的确是一个天才的策略家,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送西施迷惑吴王的计策就出自文种的伐吴七术,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十分清楚了,吴国内讧,实力大幅削弱,此时的越国已是国富兵强,最后谁输谁赢一眼便知。

而勾践此人,正如民间百姓经常形容的那句话;“可共苦不可同甘。”范蠡跟随在勾践身边多年,早已熟知他的性情,在越国复国后就请求归隐田舍,不再奢求封侯领赏,他在临行时还给文种留了一封书信,正是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睿智的文种怎么能不理解其中的深意,然而他并未听从范蠡的建议,有不少人都认为他是傻,看不清局势。

可是在我看来,能写出伐吴七术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他的眼界甚至要比范蠡还要深远,他不走,是因为他在乎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为国尽忠,为民尽力。他看得出如今的勾践想的是争王争霸,扩张土地,而一旦战争四起,这受苦受难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啊。文种一生的政治信仰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而自己一旦离开,朝中连个劝谏越王的人恐怕都没有了。他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

而最终文种被人捉住了把柄,被勾践借口处死了,他之所以含冤而死,不只是因为他的智谋让勾践害怕,怕他有一天会威胁自己的王位,还因为他和勾践此时的政治主张完全相悖,而勾践容不下和自己作对的人。如此悲剧,也只能感叹他生不逢时吧,希望他来世能出生在和平年代,实现自己的抱负。

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傅善祥: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傅善祥,清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共产生了多少名状元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这些都是有文字记录的)。在这些精英当中只有一名女状元,她就是傅善祥。她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状元,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十分顽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参加科举独占鳌头的一般都是

  • 周平王东迁后,关中为何空虚?秦国才趁机占据关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公里。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图-八百里秦川关中成为帝王之地,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会盟天下诸侯东出函谷,一举而夺天下,建立八百年

  • 就因为效忠武则天,狄仁杰因此被亲戚朋友嘲笑个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说到狄仁杰就不得不提武则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的态度用于赓哲的话说,“纠结”。“他刚开始对于武则天还是支持的,他肯定武则天的能力,纵观当时全天下有能力当皇帝的人也就是武则天,但再往后狄仁杰却策划了将武周政权归还给李唐,一方面是看到武姓子嗣都太不像话、狡猾贪婪,

  • 如果建文帝听朱元璋的话,能避免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建文帝认为削藩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想摆出一副乖孩子的样子,并不那么好意思名正言顺讨伐,所以明明削藩之心路人皆知,几个叔父也都已经生不如死了,还要冠冕堂皇表示不能杀朱棣,完全一副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模样。更何况朱元璋的意图其实一样,也是要巩固建文帝的政权才不急削藩的,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藩王大

  • 蓝田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结果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蓝田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

  • 如果她的儿子早生半个月,她有可能会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嘉靖九年,明朝大选妃嫔,无数民间女子参加选秀。明朝中后期的规矩,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必须从普通百姓或者低级官吏中选出,皇家基本上不与重臣联姻。这样的制度,确保了外戚无法坐大,同时也导致选择面扩大,选秀过程十分激烈。即便如此,还是有九位端庄美丽的女子进入皇宫,成为了嘉靖的九嫔。其实这九嫔,并非完全是

  • 廖化请求刘封支援关羽,为何会被刘封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太多英雄的死去让人觉得心痛。诸葛亮鞠躬尽瘁在出征途中病逝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张飞着急为兄报仇反被人害,还有关羽,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守荆州派人求助不成被一个无名小卒杀害,本文的内容就是来分析一下关羽的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关羽当时失守荆州后,不听自己身边将领

  • 手握卧龙凤雏和五虎将,为何刘备却能没统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里,大家对于刘备始终是比较崇敬的人物,刘备虽然武艺不出众,但是却有一颗包容天下的胸怀。为了复兴汉室江山,刘备从零打起,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一路披荆斩棘,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将天下分为了3大板块进行治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不过最终还是曹魏赢得了天下。那么

  • 晚清为什么内务府会选这么多丑女 主要的原因和什么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光绪,历史解密

    虽说古时候,照片会比较的少,但是在中西文化已经有交流的清末时期,还是保存了很多清朝后宫女子的照片,但我们依旧可以十分惊讶的发现,这些所谓的后宫三千佳丽大都是一些歪瓜裂枣,这又是啥情况呢?不是说好的佳丽三千吗?其实不仅仅只是宫女,就连慈禧太后以及裕隆太后,后妃文绣都长得很丑,要说稍微好一点的,那就是末

  • 为什么七大恨会提到叶赫那拉.东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七大恨,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七大恨”,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亦成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因为正是他做出了“七大恨”的内容,而七大恨中所提及的女子,正是叶赫那拉.东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七大恨的内容!七大恨之一: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二人;七大恨之二: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七大恨之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