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建文帝听朱元璋的话,能避免靖难之役吗?

如果建文帝听朱元璋的话,能避免靖难之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2/13 3:29:09

历史上建文帝认为削藩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想摆出一副乖孩子的样子,并不那么好意思名正言顺讨伐,所以明明削藩之心路人皆知,几个叔父也都已经生不如死了,还要冠冕堂皇表示不能杀朱棣,完全一副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模样。更何况朱元璋的意图其实一样,也是要巩固建文帝的政权才不急削藩的,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藩王大多只会越来越无能,就算想反抗也不一定能反抗了。遗憾建文帝抱着一样的意图,毫不理睬朱元璋的教导,吃相还这么难看,那就没办法了。

其实建文帝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按朱元璋的教导做事,尊重朱元璋布的局,等他政治经验丰富时,才去想如何改善、改变朱元璋布的局,而不是朱元璋前脚刚死,后脚就急不可耐的这样做的。建文的困局在于朱元璋是个强人而建文不是,当朱元璋死的那一刻时代就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太祖有太祖的形势与考虑,建文又有建文形势与考虑。对朱元璋来讲,分封诸子拱卫帝国很好,对长于深宫的建文来讲年富力强叔叔都是对手。

就算诸王造反,对朱元璋来讲肉烂在锅里,还是姓朱的做皇帝,已经帮孙子到这个程度还翻船只能说明难克大位。朱元璋给朱允文留这种人,甚至是朱元璋让朱允文继位,就是因朱元璋认为认,这些人除了坚持朱元璋的基本国策,不会有别的出路。问题是,朱元璋似乎没有想到,无知真的可以让人无畏。所以,几个毫无军政经验的人,竟然认为自己的政治才能比朱元璋高几个段位。从这层意义上,朱元璋还真是高估他们了。问题是,朱允文从内心深处,就认为朱元璋教自己的方法,就是一种迂腐的方案;反而认为,黄子澄等人教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政治远见。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大明经济军事中心分离,吴三桂再狠他也是偏居一隅,那朱棣可是燕王啊,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军事中心啊,朱允炆就算要削藩也不能来这么硬来啊,建文帝这就是纯找死呢。至于朱棣,其实他在民心上没什么优势。建文的政策虽然造成了许多制度的颠覆,对明朝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严峻的影响,但还未激起民间广泛的反感。朱棣的优势相反,在高层统治者那里。他一顺风,对面各种划水就开始了。

毕竟靖难虽然没有什么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却是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度的合理反应,是明朝原本机制有效的体现。朱元璋明文赋予了藩王武力对抗中央清君侧的权力。说实话攻入京城清君侧的藩王能听自己的话止步于此,我觉得朱元璋根本就不会信,无非不能把话说破而已。朱棣就高度领悟到了此精神,于是朱允炆最后活不见人。逃跑归隐流言满天飞,朝廷自己实际上都有一定纵容。开国皇帝分封诸王是对的,不是因为有绝对控制权,是因为不封很难长治久安。

皇权窝里传,皇帝能力大体一定是呈下降趋势,且皇族人越来越多,皇帝控制权肯定逐渐减弱,任由诸王互相制衡可能会略微影响皇权但大体会稳定,为己欲搞皇权集中坑的是整个皇族,说到底是格局问题。建文自己人不见了,这个不能怪我。政治没有所谓的老,老才是优势,是威信,是根基,是老道,当年吴可是占了半壁江山,急得请廷狗跳墙,,而朱棣就没这么厉害了,朱元璋杀尽了能战之臣,朱允炆还多次放水,就这样的情况下朱棣都好几次挂了,说的白了,那也是人家朱家内部的事,朱棣做皇帝,我照样是一地之主,而朱棣输了,那更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叫的热闹,实际大家都暗暗使劲放水,反正也不违背我忠君爱国,也可以指望着新皇帝登基让自己上一个台阶。

综上,我认为,其实建文帝削藩也是可以的,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即使到最后不能安抚不得不兴兵讨伐了,建文帝也是有极大胜算的,齐、黄并非不是安天下之才,问题是削藩在齐黄看来是安天下之计,所以可以名正言顺讨伐,(早就直接名正言顺讨伐就算了,毕竟藩王刚分封不久,在封地内还不是那么受爱戴)。

标签: 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蓝田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结果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蓝田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

  • 如果她的儿子早生半个月,她有可能会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嘉靖九年,明朝大选妃嫔,无数民间女子参加选秀。明朝中后期的规矩,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必须从普通百姓或者低级官吏中选出,皇家基本上不与重臣联姻。这样的制度,确保了外戚无法坐大,同时也导致选择面扩大,选秀过程十分激烈。即便如此,还是有九位端庄美丽的女子进入皇宫,成为了嘉靖的九嫔。其实这九嫔,并非完全是

  • 廖化请求刘封支援关羽,为何会被刘封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太多英雄的死去让人觉得心痛。诸葛亮鞠躬尽瘁在出征途中病逝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张飞着急为兄报仇反被人害,还有关羽,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守荆州派人求助不成被一个无名小卒杀害,本文的内容就是来分析一下关羽的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关羽当时失守荆州后,不听自己身边将领

  • 手握卧龙凤雏和五虎将,为何刘备却能没统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里,大家对于刘备始终是比较崇敬的人物,刘备虽然武艺不出众,但是却有一颗包容天下的胸怀。为了复兴汉室江山,刘备从零打起,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一路披荆斩棘,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将天下分为了3大板块进行治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不过最终还是曹魏赢得了天下。那么

  • 晚清为什么内务府会选这么多丑女 主要的原因和什么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光绪,历史解密

    虽说古时候,照片会比较的少,但是在中西文化已经有交流的清末时期,还是保存了很多清朝后宫女子的照片,但我们依旧可以十分惊讶的发现,这些所谓的后宫三千佳丽大都是一些歪瓜裂枣,这又是啥情况呢?不是说好的佳丽三千吗?其实不仅仅只是宫女,就连慈禧太后以及裕隆太后,后妃文绣都长得很丑,要说稍微好一点的,那就是末

  • 为什么七大恨会提到叶赫那拉.东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七大恨,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七大恨”,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亦成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因为正是他做出了“七大恨”的内容,而七大恨中所提及的女子,正是叶赫那拉.东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七大恨的内容!七大恨之一: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二人;七大恨之二: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七大恨之三:明

  • 佳贵妃:58岁封贵妃,历经五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佳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夫少妻”现象,更有甚者,出现了忘年恋。不过,这在古代社会根本就不算什么,尤其是在皇宫,皇帝身为天下之主,后宫佳丽三千,而他们一般会喜欢年龄较小的漂亮女子,比如说清朝的道光皇帝,本文所讲的就是道光皇帝后宫的一名妃子。她就是佳贵妃。佳贵妃是一名来自郭佳氏家族的女子,生于

  • 诸葛亮北伐时期有什么优势?总结起来有三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公元223年春,诸葛亮提兵汉中,他让赵云和邓芝设疑兵于斜谷道,以吸引曹魏的主力大军。当时曹叡果然上当,他当即让曹真率领关右大军出兵阻击赵云与邓芝,从而让诸葛亮有了可乘之机。在此之后,诸葛亮当即率军进攻陇右,由于陇右五郡毫无准备,一时间,五郡中的三郡都望风而逃。只可惜当时马谡没能守住街亭,以至于绝陇道

  • 张思维是张居正被抄家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四维,明朝,历史解密

    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张居正去世后,继任明代内阁首辅,力反张居正改革措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万历十二年四月,不肯忍受抄家官员拷打凌辱的已故首辅张居正长子张敬秀自缢身亡。临死前留下绝命书一封,矛头直指现任内阁首辅的张四维:“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愿

  • 本来周朝的秩序好好的 为何郑庄公会第一个跳出来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国,郑庄公,历史解密

    最早挑战周天子权威的人,是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那么,本来周朝秩序好好的,大家各安本分。为什么郑庄公要开这个头,打开潘多拉盒子,造成天下大乱呢?(郑庄公剧照)说起来郑庄公还是王族之后。他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因此得封郑国。郑桓公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郑国一片欣欣向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