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唐刀四制指的是什么?有何用途?

历史上的唐刀四制指的是什么?有何用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3/12/12 15:24:48

关注过“唐刀”的朋友对“唐刀四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记载来自于《唐六典》。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刀四制是指唐刀的四种形制,“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仪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更像是装饰品;障刀因形制有争议,主要用于技击还是战场暂无法判断;横刀则是备战刀,主要用于内卫部队或主战武器;陌刀则属于特种刀,乃是唐朝军队最为著名的利器。唐刀四制之中,无疑以陌刀最为有名,且更有历史意义。

仪刀:礼仪用刀

仪刀是皇帝仪仗、禁卫所持的刀,通常以木或金银制成,只是用于仪式,并不适用于战场,故而不算是军队的常备武器。

四种唐刀只有仪刀带环

仪刀的特点是长且威严,刀柄有皇家象征的龙凤环。因仪刀的长度通常达到了1.2至1.7米,不仅无法悬挂在腰间,且很难长时间单手所持,故而一般情况下都是双手持刀,竖着触地,有点类似于杵拐杖。在唐代壁画中,仪刀刀尖着地,而刀柄的高度却通常都达到了脸部。

仪刀不仅形制较大,且通常“装以金银”,可以说是用来体现大唐威仪、富有的武器,也因如此,仪刀并不适用于战场,通常只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例如唐朝的壁画中,仪刀便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朝与外国来往极为频繁,故而这种精美的环首大刀,也得以通过各国使臣的往来而流四方,从而对高丽、日本吐蕃等国家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随着唐朝的衰落,仪刀也逐渐消失和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障刀:技击武器或主战武器

由于障刀至今没有实物出土,故而关于其具体形制和形态,目前仍有争论。不过,其主要作用便是“盖用障身以御敌”,由此可见,障刀应该是作为搏斗拼杀的一种常用武器。

关于障刀的形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而这两种说法则恰好截然相反:

形制一:短小轻快

1、短小轻快。这种观点认为,障刀是一种类似于匕首或日本刀中的胁差,长度仅有15厘米至50厘米左右,主要特点便是短小灵活,从而利于近身搏斗。通常在双方近身搏斗,而长兵器不便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至于“盖用障身以御敌”,则是指因刀身过于短小,使用时整个身子和刀都要迎向敌人。

2、宽大霸气。这种观点认为,障刀是一种类似于日本野太刀的唐刀,“盖用障身以御敌”是指以刀身遇敌,从而扫清障碍,因而认为障刀应该是一种比较霸气的宽刃唐刀,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大砍刀。间接证据是,唐朝时期百姓用来清扫障碍的“畲刀”便是一种宽刃大刀。

形制二:宽大霸气

不管形制如,从“盖用障身以御敌”这句话了来看,障刀应该主要用于搏斗。不同的是,如果是短刀,那么应该便主要用于技击;可如果是长刀,则极有可能是军队的主战武器之一,用于劈砍绞杀,威力也大于横刀。

横刀:主战武器或内卫装备(因障刀作用而定)

横刀是隋唐时期军队士兵的一种常用佩刀,不过由于《唐六典》中只说横刀为佩刀,却并没有关于战刀、杀敌一类的描述,因而普遍认为横刀主要装备于皇宫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岗士兵、巡逻士兵等。

横刀的特点是朴实实用,刀长多为60厘米至80厘米,其从汉朝的“环首刀”改进而来,去掉了汉朝刀柄尾部的环,而将短柄加长为可双手实用的长柄,从而使其变成了可双手实用的窄刃厚脊直刀。在形状上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日本刀”,不过唐刀的刀身和刀锋更加平直,不像日本刀那样带有弧度。

由于障刀的定位尚有争议,故而对于横刀的主要用途,也产生了两种说法:

如果说障刀是那种短小灵活的短刀,主要用于近身御敌,那么横刀便应该是军队主战刀,虽说60至80厘米的刀身有点短,但狭窄的刀身不仅可用于劈砍,还可以用于直刺。

而如果障刀是那种宽大霸气的大刀,乃是真正的主战刀,那么横刀便应该主要用于内卫部队,其相对于厚重的大刀来说,横刀兼具了灵活和杀伤的能力。

陌刀:著名的主战兵器

陌刀是一种典型的战刀,从唐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流行,其主要作用便是为了对付拥有大量骑兵的突厥等少数民族军队,乃是唐朝重装步兵的常用武器。

陌刀的特点就是霸气和杀伤力巨大,不过由于陌刀大多为各节度使自制,因而其形制并不统一。有刀身极长的斩马剑升级版,也有刀柄可拆卸的长柄刀,还有刀柄极长而刀身特短的三尖两刃式。

不过,不论形制如何,陌刀绝对是唐朝军队中杀伤力极为巨大的一种兵器,陌刀军便成为了少有的可以作为单独打击力量存在的单一兵种,即使对于骑兵也具有极大的克制作用。纵观唐朝的战争史,陌刀军的参战,总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裴行俭的陌刀壮士、嗣业的陌刀队。

陌刀可以说在唐中期为唐军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战的历史上,陌刀一定程度改善了己方战马不精的劣势,发挥出了步兵多的优势。不过,到了朝时期,由于陌刀制作工艺繁琐,再加上新式长矛、长刀、斧钺、神臂弩等兵器的诞生和装备,豪壮的陌刀逐渐成为了奢侈的战争器材,最终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唐刀四制之中,应该以陌刀最为有名,且更有历史意义,因为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步兵对战骑兵的劣势。

标签: 唐刀四制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王爷不许进入京城 为什么清朝时期的不许出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清明两朝因为制度相似,所以常常被我们拿来做比较,但是这两个朝代对待王爷的方法,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明朝选择分封藩王,主要是从两点开始考虑的。一是要考虑到外面还有蒙古人盯着呢,要是让这些王爷们都在京城里可不行,封王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防外敌入侵,让那些大将们去守在外面,好保证皇宫里面的人是安全的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彭德怀元帅有什么关系?她曾经表白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作家,历史解密

    彭德怀元帅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不仅军事才能高超,而且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他不仅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声望,甚至那些外国人都大力地赞扬他,比如说《续西行漫记》的作者海伦·福斯特曾这样写他,她说彭德怀身上有很多美德:诚实、严正、淳朴,他具备了领导者必须的品质..他有清教徒的气质。彭德

  • 温宜公主的生母 后宫甄嬛传人物曹琴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传,曹琴默,历史解密

    曹琴默是在中国大陆古装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前期重要人物之一,由青年演员陈思斯扮演。为温宜公主的生母,属于华妃一党,颇有心机,曾为华妃出谋划策。后华妃失宠时将她的女儿温宜公主拿到自己身边来养,并用她作为争宠的筹码,甚至在她睡不着时给还是婴儿的温宜公主喝安眠药,使曹贵人有苦难言、心生叛意。她周旋于华妃

  •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江希张,民国,历史解密

    江希张,字慕渠,清代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二(公元1907年2月14日)生于山东济南原历城县的董家镇江家庄。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是一位私塾老师,母亲王崇孟上过私塾,后来曾就读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的丰富学问和对子女有意识的培养,使江希张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早早地走上成才道

  • 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历史解密

    a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乐曲具备格里格音乐的一切魅力,诸如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气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作者本身就是钢琴高手,因此充分发挥了这一乐器的性能,形成了十分自由奔放而多彩多姿的风格,在钢琴技巧上则接近李斯特。本曲虽然在曲式方面因循传统,但在

  • 龙兴之地的地址在哪里?为保护它清朝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龙兴之地,商朝,历史解密

    柳条边修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是清朝为了保护东北“龙兴之地”、防止外藩侵入而修筑的封禁界限。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了柳条边:“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柳条边共由边台、边墙、边门、水口、封堆等五部分构成,根据修筑时间的不

  • 绿林军和赤眉军不断起义,最后自己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绿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说起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有很多的起义。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讲讲起义军是如何将奸臣打倒,自己选皇帝的?在公元17年,晋州因为发生了饥荒,老百姓们都纷纷到沼泽地区去挖野菜来填饱肚子。因为野菜不断的开挖,所以导致越来越少,就引发了老百姓之间的战争。在新市,有两个叫王匡与汪凤有名望的人,来出来调解这件事情,得到

  •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 道台对知府有没有生杀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道台,知府,历史解密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道台肯定比知府大,这个不用怀疑。在各种古装电视剧的熏陶下,现代人对“知府”这个官儿有所了解,知道这是管理一府的职位,手下管着好多位县令。按照电视剧的剧情,县令如果是好人,那知府肯定是坏的;县令要是

  • 晋国六卿之一:智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智氏,周朝,历史解密

    智氏起源于东周时期,曾是晋国六卿之一,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华夏望族,得姓始祖是晋国次卿智庄子。春秋时期,晋国相国荀息之孙荀首,食采于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史称智庄子,是为智氏始祖。智氏连续七代立身晋国政坛,到智襄子执政时,智氏远强于韩、赵、魏三卿,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在晋阳之战中,智氏

  • 囊瓦为什么囚禁盟国君主?最后招来亡国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囊瓦,春秋,历史解密

    囊瓦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字子常。囊瓦的爷爷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所以囊瓦还是楚国王族。囊瓦这个人孤高自傲、目中无人、贪得无厌,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楚平王时,囊瓦担任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吴国经常来骚扰楚国边境,还常常以少胜多,囊瓦为以防万一,不去加强防御,反而大兴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