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3/12/31 23:20:55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具备格里格音乐的一切魅力,诸如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气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作者本身就是钢琴高手,因此充分发挥了这一乐器的性能,形成了十分自由奔放而多彩多姿的风格,在钢琴技巧上则接近斯特。本曲虽然在曲式方面因循传统,但在许多细微末节处,却有各种新颖的创意,在第三乐章内更可以看到相当自由的发展。全曲的基调属于典型的浪漫性质,充满了北欧大自然中苍郁而森林茂密的群山所孕育出来的清丽脱俗、色泽深浓的“斯堪第纳维亚情调”。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奏钢琴一开始便活跃地将呈示部的轮廓完整地展现出来(片段1)。接下来的主题清纯而朴实, 富于北欧民谣情调,而且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是作者浪漫派艺术风格的完整体现(片段2),将格里格音乐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乐章慢板,降D大调,3/8拍子,复合三段体。 第一段由装上弱音器的弦乐器柔和地奏出沉静的冥想性主题。第二段由主奏钢琴以精细的华彩弹出优美的快速音群化旋律,后半段则愈加华丽与技巧化(片段3)。不久,乐曲节奏由急速趋于平静,缓慢地逐渐消失。乐曲不间断地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加强的极中庸的快板,a小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为基础的自由构想。 主奏钢琴那急切的速度如挪威的民间舞曲般热情、奔放(片段4),构成了宽广、壮丽的史诗。乐章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培尔·金特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戏剧《培尔·金特》 虽然不是挪威著名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 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 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尽管第二组曲中的 《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晨景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片段1、片段2)。

◇奥丝之死

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安妮特拉

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片段3)。

◇妖宫中

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片段4)。

◆第二组曲也分四段:

◇悲叹

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 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舞曲

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培尔金特

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索尔维格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片段5)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片段6)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挪威舞曲

作于1881年,是作者所作的由四首舞曲组成的集成曲中的第二首,原为四手联弹钢琴曲,同年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及管弦乐曲,广为流传(片段1)。 乐曲采用“ABA”三部曲式,A大调,小快板,2/4拍。 主题A具有跳跃般的旋律音型,合着从容而庄重的节奏,形成了轻松而又安详的气氛。 这一主题反复一遍之后,突然加快速度,用较强的音响奏出了对比鲜明的中间部主题B,这一采用升f小调的主题粗犷而富于激情,使乐曲形成了热烈的高潮。B段音乐虽与A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其主题素材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乐曲再现开头部分(A段),在平稳而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更多文章

  • 龙兴之地的地址在哪里?为保护它清朝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龙兴之地,商朝,历史解密

    柳条边修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是清朝为了保护东北“龙兴之地”、防止外藩侵入而修筑的封禁界限。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了柳条边:“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柳条边共由边台、边墙、边门、水口、封堆等五部分构成,根据修筑时间的不

  • 绿林军和赤眉军不断起义,最后自己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绿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说起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有很多的起义。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讲讲起义军是如何将奸臣打倒,自己选皇帝的?在公元17年,晋州因为发生了饥荒,老百姓们都纷纷到沼泽地区去挖野菜来填饱肚子。因为野菜不断的开挖,所以导致越来越少,就引发了老百姓之间的战争。在新市,有两个叫王匡与汪凤有名望的人,来出来调解这件事情,得到

  •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 道台对知府有没有生杀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道台,知府,历史解密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道台肯定比知府大,这个不用怀疑。在各种古装电视剧的熏陶下,现代人对“知府”这个官儿有所了解,知道这是管理一府的职位,手下管着好多位县令。按照电视剧的剧情,县令如果是好人,那知府肯定是坏的;县令要是

  • 晋国六卿之一:智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智氏,周朝,历史解密

    智氏起源于东周时期,曾是晋国六卿之一,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华夏望族,得姓始祖是晋国次卿智庄子。春秋时期,晋国相国荀息之孙荀首,食采于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史称智庄子,是为智氏始祖。智氏连续七代立身晋国政坛,到智襄子执政时,智氏远强于韩、赵、魏三卿,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在晋阳之战中,智氏

  • 囊瓦为什么囚禁盟国君主?最后招来亡国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囊瓦,春秋,历史解密

    囊瓦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字子常。囊瓦的爷爷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在楚共王和楚康王时任令尹,所以囊瓦还是楚国王族。囊瓦这个人孤高自傲、目中无人、贪得无厌,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楚平王时,囊瓦担任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吴国经常来骚扰楚国边境,还常常以少胜多,囊瓦为以防万一,不去加强防御,反而大兴土木,

  • 古代是如何称呼糖尿病的 古人又是怎么医治糖尿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糖尿病,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糖尿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糖尿病在古代叫作什么?古人在面对糖尿病的时候,古人是如何医治的?糖尿病在我国古代中医中称为消渴症,对其最早记载,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其对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

  • 关于言偃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言偃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言偃,孔子,历史解密

    身处一个文化断层的时代,并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浮躁与功利,这种悲哀相当无奈。从懂事开始,我们这一代人就一直在迷茫,左顾右盼、千人一面,也许,我们的茫然与2500前未开化的吴人无两,需要的是一种先知先觉的引领。言子,名言偃,是孔子的晚年弟子。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二,言子是其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孔子会说:“

  • 华佗给曹操做开颅手术,以那时的医疗条件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佗,三国,历史解密

    华佗给曹操做开颅手术,以那时的医疗条件能成功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华佗在三国时期,而扁鹊在春秋战国时期,朝代相差甚远了,两人都是神医。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经常犯头疼的毛病,当时华佗去就诊的时候建议曹操让他劈开脑袋治疗,这让曹操着实害怕,认为华佗是关羽派来刺杀他的人,在曹操的极力打压下,

  • 有关于赖汉英的轶事有哪些 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平天国,清朝,历史解密

    赖汉英(1818-1909)广东花县九间乡四角围村或炭步赖屋人,原籍嘉应州(今梅县),洪秀全妻赖莲英弟。轶事典故赖汉英计除向荣的江南大营,忽然发生了变故,大概是因为向荣病亡的缘故。太平军自占据金陵(今南京)以后,即被向荣所围困。当时,向荣的江南大营就驻扎在金陵城外的孝陵卫,对太平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太

  •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相当于现在多少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八百里加急,历史解密

    古装电视剧中出现八百里加急这个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是边疆将领遇有紧急军情都会飞马传递文书,文书中往往会写道:"紧急军情,六百里加急,或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经常用来形容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快速传递。古代依靠驿站来进行文件的传递。那么这种传递军情的方法在古代真的存在吗,如果是真的到底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