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关于赖汉英的轶事有哪些 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赖汉英的轶事有哪些 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4/1/1 2:11:01

赖汉英(1818-1909)广东花县九间乡四角围村或炭步赖屋人,原籍嘉应州(今梅县),洪秀全妻赖莲英弟。

轶事典故

赖汉英计除向荣的江南大营,忽然发生了变故,大概是因为向荣病亡的缘故。太平军自占据金陵(今南京)以后,即被向荣所围困。当时,向荣的江南大营就驻扎在金陵城外的孝陵卫,对太平军形成了合围之势,太平军对此颇束手无策。正在这时,太平军听说向荣病了,而且江南大营的军饷也所剩无几。于是,东王杨秀清立即命令罗大纲和赖汉英率兵出击,结果,三战告捷,江南大营溃破,向荣也因此受了重伤。不得已,向荣只好退至金陵附近的丹阳。不久,向荣因创伤复发而死。太平军的间谍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告了杨秀清。杨秀清认为这是自己莫大的功劳,竟傲然地对洪秀全说:“假如当初听你的,困守孤城,怎能杀掉向荣这个妖魔?”看来,杨秀清一直认为向荣是被太平军杀死的。面对杨秀清的狂妄,洪秀全虽然很难忍受,但这时还没有除掉杨秀清的意思。大概洪秀全认为杨秀清确实奇才可用,况且杨秀清也确实为天国立过大功。但秦日纲、罗大纲、赖汉英等人却对此愤愤不平,他们立誓团结一心,共助洪秀全,除掉杨秀清,以图大业。

赖汉英,就是天后赖氏(洪秀全妻)的弟弟,因此,与洪秀全的关系很密切。杨秀清也深知赖汉英等不是自己人,所以也一直在找借口除掉他们,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机会而已。罗大纲、赖汉英都劝天王洪秀全务必先发制人,而洪秀全却认为罗大纲等人势力太单薄,还不足以除掉杨秀清,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一次,赖汉英对洪秀全说道:“臣为天国的大计考虑,不敢不说。东王有开国之大勋,所以他的位号均在诸王之上,天王也待他情同手足,可谓仁至义尽。可现如今东王却野心勃勃,专横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的目的就是想大权独握。东王滥杀无辜,随意调兵遣将,还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天王称兄道弟,绝无君臣之理。他还假借天父之命,施展他的骄心傲气。这难道也是天父叫他这样做的吗?天王若不及早将他除掉,日后他必将忠臣全部杀光,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到他羽翼丰满之时再想除掉他,可就鞭长莫及了。若想制服他,我看只有及早下手。”听了赖汉英等人的劝说,洪秀全无奈地说道:“我也知道应该如此,只是杨秀清柄政已久,守城的将士,又多半是他的旧部,只靠你等二三人图谋,岂能成功?假若画虎不成,反生了枝节,我们将何以见江东父老?还是等我召回北、翼二王,以他们为主,你们做后盾,那样就可以稳操胜券了。可是我要是无故召回北王和翼王,东王一定生疑,这将如何是好呢?”赖汉英进一步献计说:“这有什么难的,如今清兵失利,不久将被我们全部消灭,天国的大军正准备席卷东南,恢复汉人疆土。如此,苏、常一带,怎可无重臣统兵?天王可下诏让北、翼二王来天京(今南京)商议,议定后就假令北、翼二王带兵出发。这样,东王见北、翼二王并不留在天京,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就一定不会阻止二王回京,这样,天王陛下不就可以相机行事了吗?如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王听后十分高兴。计除东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历史评价

赖汉英墓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民主水库左侧,土名金钩环山岗上。是赖汉英与妻汤氏合葬墓,1991年重修。交椅形,用片石结砌。坟高1.4米、坟面纵深2.2米,碑高0.75米、宽0.35米,上书:“太平天国夏官副丞相讳汉英赖公之墓”。

赖汉英(1818~1909)花县炭步赖屋人。其姐赖莲英嫁与天王洪秀全,称“又正宫”。赖汉英参加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后,曾任太平天国的夏官副丞相,曾率军西征,奉命救扬州,因功授东殿尚书。太平天国失败后回到家乡隐藏,于宣统元年(1909年)病逝,葬于炭步四角围五马岭下。几年后,其子将他的骨殖收贮于陶罐内,存放在赖屋村附近达20多年。1939年其孙赖寿其将祖父遗骨迁葬于现址。

标签: 太平天国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相当于现在多少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八百里加急,历史解密

    古装电视剧中出现八百里加急这个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是边疆将领遇有紧急军情都会飞马传递文书,文书中往往会写道:"紧急军情,六百里加急,或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经常用来形容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快速传递。古代依靠驿站来进行文件的传递。那么这种传递军情的方法在古代真的存在吗,如果是真的到底有多快呢

  • 襄城公主的丈夫:唐宋国公萧锐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锐,唐朝,历史解密

    萧锐,萧瑀长子,母独孤氏。尚唐太宗长女襄城公主,袭父爵为宋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征高句丽,命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根据唐俭碑,萧锐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后。襄城公主,下嫁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

  • 与范蠡齐名的谋士为勾践复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要说到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肯定津津乐道、耳熟能详,尤其是他身边的谋士范蠡更让人看成是智慧的象征,传言他最后与西施泛舟西湖,十分乐哉,还坐拥万千家财,让千百年的人都十分艳羡。然而在当时勾践的身边,不只有范蠡这一位谋士,还有一位对勾践复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就是文种。这位能臣之所以不如范蠡出名

  • 傅善祥: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傅善祥,清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共产生了多少名状元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这些都是有文字记录的)。在这些精英当中只有一名女状元,她就是傅善祥。她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状元,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十分顽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参加科举独占鳌头的一般都是

  • 周平王东迁后,关中为何空虚?秦国才趁机占据关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公里。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图-八百里秦川关中成为帝王之地,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会盟天下诸侯东出函谷,一举而夺天下,建立八百年

  • 就因为效忠武则天,狄仁杰因此被亲戚朋友嘲笑个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说到狄仁杰就不得不提武则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狄仁杰对于武则天的态度用于赓哲的话说,“纠结”。“他刚开始对于武则天还是支持的,他肯定武则天的能力,纵观当时全天下有能力当皇帝的人也就是武则天,但再往后狄仁杰却策划了将武周政权归还给李唐,一方面是看到武姓子嗣都太不像话、狡猾贪婪,

  • 如果建文帝听朱元璋的话,能避免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允炆,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建文帝认为削藩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想摆出一副乖孩子的样子,并不那么好意思名正言顺讨伐,所以明明削藩之心路人皆知,几个叔父也都已经生不如死了,还要冠冕堂皇表示不能杀朱棣,完全一副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模样。更何况朱元璋的意图其实一样,也是要巩固建文帝的政权才不急削藩的,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藩王大

  • 蓝田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结果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蓝田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

  • 如果她的儿子早生半个月,她有可能会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嘉靖九年,明朝大选妃嫔,无数民间女子参加选秀。明朝中后期的规矩,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必须从普通百姓或者低级官吏中选出,皇家基本上不与重臣联姻。这样的制度,确保了外戚无法坐大,同时也导致选择面扩大,选秀过程十分激烈。即便如此,还是有九位端庄美丽的女子进入皇宫,成为了嘉靖的九嫔。其实这九嫔,并非完全是

  • 廖化请求刘封支援关羽,为何会被刘封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太多英雄的死去让人觉得心痛。诸葛亮鞠躬尽瘁在出征途中病逝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张飞着急为兄报仇反被人害,还有关羽,因为自己的大意失守荆州派人求助不成被一个无名小卒杀害,本文的内容就是来分析一下关羽的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关羽当时失守荆州后,不听自己身边将领